施凯舜

  • 胆碱酯酶是什么(音频)

    胆碱酯酶是什么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胆碱酯酶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糖蛋白,可以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而真性胆碱酯酶可以存在于肝脏、肾脏等脏器内。胆碱酯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甲亢、神经系统疾病等。而胆碱酯酶降低的情况主要见于有机磷中毒、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
  • 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要多久(音频)

    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要多久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的时间长短并不相同,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是否对肝硬化进行有效治疗干预,都会影响进展为晚期肝硬化的时间。一般来说,早期肝硬化发展到晚期在10~15年左右。发生早期肝硬化后,要及时查明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从病因上进行中断,才能阻止肝硬化进一步发展。
  • 乙肝表面抗体小于2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肝表面抗体小于2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乙肝表面抗体小于2IU/mL,说明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偏低,对乙肝病毒并没有完全的免疫力。乙肝表面抗体是机体和乙肝表面抗原发生反应产生的一种抗体,具有一定免疫力,能中和乙肝表面抗原。但是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滴度偏低,如小于10IU/mL,一般视为对乙肝病毒没有完全的免疫力,仍有一定的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
  •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是什么原因(音频)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肝功能受损。肝脏受到炎症损坏时或者肝脏受到外伤时,会导致肝细胞破坏,引起肝细胞内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2.胆道梗阻。谷氨酰转肽酶属于一种胆管酶,发生胆道梗阻时,尤其是当结石、肿瘤等压迫引起梗阻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会比较明显。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音频)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等。这是最常见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肝炎病毒会破坏肝脏,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由此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其次,酒精性肝炎。酗酒可造成肝脏损伤,和乙醛的强氧化性有关。
  •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要打疫苗吗(音频)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要打疫苗吗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建议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表示乙肝表面抗体数值低于10,有部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因此,建议再次注射一针乙肝疫苗,以加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 丙氨酸转氨酶是什么(音频)

    丙氨酸转氨酶是什么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丙氨酸转氨酶是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的一种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当肝细胞受到破坏时,丙氨酸转氨酶会由肝细胞内释放到肝细胞外,在肝功能检测中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是可以评价肝脏炎症的一种指标,肝脏炎症越严重时其数值就越高。严重肝功能损伤时,丙氨酸转氨酶的数值可以高达几千。
  • 肝硬化传染性高吗(音频)

    肝硬化传染性高吗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肝硬化是否有传染性以及传染性是否高,要根据是否由乙肝或者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决定。导致肝硬化的原因非常多,比如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但是其中具有传染性的只有乙肝肝硬化和丙肝肝硬化。
  • 乙肝核心抗体是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肝核心抗体是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有两层含义,具体如下:1.目前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患者,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出现在感染乙肝病毒三个月后。如果是乙肝核心抗体IgM阳性,说明是现症感染乙肝,而乙肝核心抗体IgG阳性表示是慢乙肝。
  •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音频)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讲解医师:施凯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肝病科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被传染。乙肝目前比较明确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即使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慎将乙肝病毒的唾液带入口腔中,口腔中不会含有较多的乙肝病毒。即使有少部分乙肝病毒也会被胃酸所杀死,所以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被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