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

  • 喝醉酒后胸闷会猝死吗(视频)

    喝醉酒后胸闷会猝死吗
    喝酒后出现胸闷可能会引起猝死。胸闷的原因可能是心脏血管、心肌或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所致,无论是哪部分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猝死。喝酒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均可导致心脏血管阻塞,即冠状动脉的血流闭塞。血流闭塞后会引起心肌缺血,而缺血本身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室速和室颤,室速和室颤是导致心脏骤停最直接的原因。此外,饮酒后出现胸闷,可能是心肌功能不全的表现。长期喝酒,由于酒精的直接毒性,会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酒精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导致各种呼吸困难的表现。当喝酒后出现胸闷,表示心衰进一步加重,而心衰亦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酒精亦会导致心肌的兴奋性增加,出现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本身会导致室速、室颤的发生,从而引发猝死。
    2023-08-03
  •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什么信号(视频)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什么信号
    猝死之前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乏力、头晕、无力感等。如果将上述前驱期的症状忽略,有可能就会进入第2期,即严重的症状期。由于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或者出现大面积的心梗,因此病人会感觉到极度的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症状与之前相比要明显地加重。如果在第2期也没有及时识别,有可能会进入心脏骤停期。在心脏骤停期时,会出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如果也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会进入生物学的死亡期。猝死的分期提示病人在前驱期时一定要及时诊治,以防止进展到第2期、第3期、第4期。
    2023-08-03
  • 猝死心肺复苏黄金时间(视频)

    猝死心肺复苏黄金时间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目前指南强调在4分钟以内,这个时间较为重要,可能会关系到大脑缺血、缺氧的相关问题。患者在4分钟之内接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可能会保证大脑的供血、供氧。前4分钟心脏骤停时,若患者没有被实施有效地按压,大脑可能会面临缺血、缺氧的脑病,甚至出现植物人的可能。
    2023-08-03
  •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猝死(视频)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猝死
    猝死是外表似乎是健康人,因内在的疾病而突然发生急促的出人意料的死亡,完整术语应该是急速的意外的自然性疾病死亡。猝死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发展,呈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功能失调,如室颤或心脏骤停,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等所致。 成人猝死多数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最直接的原因是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射血能力消失产生了一系列表现。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其中心肌梗死是引起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引起猝死的原因还包括代谢因素,如高钾、低钾、低钙等;社会因素如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环境因素如电击、溺水等。
    2023-08-03
  • 心动过速会猝死吗(视频)

    心动过速会猝死吗
    心动过速会导致猝死,出现猝死的原因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还有部分是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导致心跳特别快,达到200多次/分,容易恶化成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一旦发现有心动过速患者必须到医院就诊。就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心动过速的性质以及恶性程度,同时了解导致心动过速的病因,如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疾病、药物、毒物等,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冠心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应及时治疗冠状动脉的缺血,治疗心肌缺血的问题,而对于其他器官引起的心动过速,如因为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动过速应及时补充电解质,以减少心动过速的发生。
    2023-08-03
  • 心梗猝死前人有意识吗(视频)

    心梗猝死前人有意识吗
    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分型,存在猝死可能,由于一系列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引起。病人发生猝死前有无意识取决于脑灌注情况,脑灌注停止后数秒钟或者数分钟内,病人可能丧失意识,产生心肌梗死的一些影响。心梗发生猝死或室颤、室速时,病人可表现为心脏骤停、血液循环中断、脑组织血供停止。心脏发生猝死后数秒钟或15分钟后,病人意识取决于基础状态和疾病进程。发生猝死前病人存在意识,猝死后可能保留数秒钟或1分钟左右意识。心肌梗死的危重病人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等。同时针对恶性心律失常,采取必要处理,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2023-08-03
  • 心力衰竭的猝死预防(视频)

    心力衰竭的猝死预防
    心力衰竭的猝死预防可分为两个维度,具体如下:1、心力衰竭猝死的一级预防:多数心力衰竭的患者,都是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患者,这类患者为未来容易发生猝死,或是高危的心脏性猝死人群。尽管患者没有发生过心脏猝死或心脏骤停,但是由于是高危人群,需要预先进行预防。预防的手段就是植入埋藏式的心脏复律除颤器,也称为ICD,进行远期的猝死防治,降低患者远期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2、心力衰竭猝死的二级预防:射血分数≤35%的患者,都称为严重的射血分数减低的患者,这类患者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这类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指的是曾经发生过心脏猝死、心脏骤停,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猝死后的生还,此类患者在整体的猝死预防人群中的比例非常低。为减少未来此类患者猝死的风险,进行猝死预防,就称之为二级预防。这种猝死的预防,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植入埋藏式的心脏复律除颤器即ICD。
    2023-08-03
  • 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视频)

    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猝死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1、最常见的就是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有一个重要的临床的评估指标,称为左室的射血分数,正常人的左室射血分数应该在55%-60%以上。当左室的摄取分数≤35%,甚至更低时,就称之为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这类患者是目前临床上已知的最为高危的心脏性猝死的人群;2、曾经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这类患者的射血分数<40%,或曾经发生过缺血相关的心脏骤停事件。包括在确诊冠心病后,在Hotter或心电图捕捉到,有短暂的或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都是高危的猝死人群;3、部分遗传性心肌疾病的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就是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4、部分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有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有先天遗传的长Q-T综合征,也有后天获得性的长Q-T综合征,比如用药物,尤其是用抗肿瘤药物所导致的获得性的长Q-T综合征,这类患者也是高危的猝死人群。
    2023-08-03
  • 溺水人员是否需要早期除颤(视频)

    溺水人员是否需要早期除颤
    现在随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普及,很多地方都具备该设施,而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否常规的配备在水上活动的场所,一直存在争论。有少量的研究显示,溺水患者上岸后心脏骤停的心率多为心室静止,不需要除颤,但是如果溺水者一旦出现需要电击的心率,此时自动除颤仪仍然可以迅速逆转病情。所以2015版国际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欧洲复苏指南仍然建议尽快的使用AED,溺水患者开始心肺复苏要尽快使用自动除颤仪。使用自动除颤仪的时候,应该将患者的胸壁擦干,连上自动除颤仪电极片打开自动除颤仪,按照除颤仪的提示进行电击,如果溺水者还在水中,使用AED的时候要将患者脱离水源,但是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的时候,可以常规使用自动除颤仪。
    2023-08-03
  • 心脏电击抢救的危害(视频)

    心脏电击抢救的危害
    心脏电击抢救的危害,具体如下:1、电击伤:常见于导电膏涂抹不充分,或者电极片与皮肤贴合不紧密;2、心律失常:若电击模式或能量选择错误,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者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电击抢救,常用于恶性心律失常或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转复抢救,根据其不同的方式分析,具体如下:1、同步电复律的方式:比如快速房颤、房扑等,可以使用同步电复律的方式进行转复;2、非同步电除颤的方式:室颤或者无脉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非同步电除颤进行抢救。通过心脏电击治疗,可以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节律,避免对血流动力学或者心跳的影响,心脏电击治疗一般选用位置,为2块电击板分别置于胸骨右侧乳头上方,相当于胸骨右侧第2肋间,另一块电击板置于心尖部位,相当于腋前线第5肋间,即左侧乳头左下方。确认心脏电击治疗模式后要选择能量,一般电除颤抢救能量,双向波选择200J,单向波选择360J,模式和能量选择完毕后,将电机板放置于上述位置上充电,然后放电,放电后观察患者心率是否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对于无脉室速和室颤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电除颤之后要立刻给予5个循环的CPR抢救。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