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娜

  • CT检查的注意事项(音频)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CT检查有很多注意事项,拿胸部来举例,具体注意事项如下:\n1、训练屏气:做CT检查的时候录音告诉我们吸气、憋住,然后过一段时间会让喘气,所以在做检查的时候,自己应该提前训练屏气。吸气的时候不要吸太多,因为吸的太多过一会儿就挺不住了,而这个扫描至少要坚持一分钟左右。所以要正常的呼吸,吸到肚子里就可以了,说屏住的时候你就不要再吸气,因为屏住的时候马上就开始扫描了,一喘气肺会动。然后说喘气就可以喘了,这样肺部CT才能够比较清晰。\n2、禁止咳嗽:如果一咳嗽就会动,做出来的图像就会有伪影。\n3、其他注意事项:还要把金属物品取走,如果做胸部和腹部CT,手还要抱在头上,因为手臂都会产生伪影,做出来图像会影响诊断质量。
  • 薄层CT层厚是多少(音频)

    薄层CT层厚是多少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薄层CT在每一台CT上,最薄层厚不一样,比如CT是非常先进的设备,最薄的层厚可以达到0.625mm。但是有的可能是几年前的CT,最薄层厚就是1mm,所以对诊断,尤其是肺小结节是1.5mm以下,就代表可以看到最小为1.5mm的结节。如果是1mm的层厚,最小可以看1mm的结节。实际工作中1-2mm的结节,这么小的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所以只要薄层达到1.5mm以下,就可以符合薄层的标准。\n但有的地方只做5mm,5mm应该算不上薄层,因为还不是很薄。常规都应该做5mm,因为如果做1cm,5mm左右的肿瘤病变就会漏掉。所以要看一些小结节,最少要做5mm,如果想做薄层,最好做到1mm,实在没有1mm,做1.5mm也可以。
  • CT的作用(音频)

    CT的作用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自从有了CT,CT的作用和平片相比有很大的优点,具体如下:\n第一、肺小结节在平片上几乎很难看出来,只有CT上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看的很清楚,甚至小到2-3mm的结节也能够早期发现,所以定期体检的时候,通常是推荐做肺部CT,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n第二、在小骨折上,微小的骨折平片也有可能会看不清,是隐匿的状态,做CT就会看到这个微小的骨折。\n第三、当患者有外伤,怀疑脑内有出血时,这时候做CT,因为CT扫描的很快,检查时间也很短,患者也可以耐受,就可以诊断出出血部位和出血的地方。\n反过来相比磁共振,磁共振做的时间很长,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因为做的时候要保证头部不要动,尤其是外伤的患者配合性不好,都需要家属按着头部,所以做CT还能坚持,要做磁共振可能就配合不了,这时候也体现出CT的优势。
  • 核磁共振能吃早餐吗(音频)

    核磁共振能吃早餐吗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能不能够吃早饭,主要看做的什么部位。如果做的上腹部,因为要观察胆囊,就不能吃饭。如果吃了饭,胆囊里胆汁就会排泄,胆囊就萎缩变小,看不清胆囊的疾病。还有做胰腺和肾上腺,这些部位都离胆囊很近,扫描范围都有可能包括胆囊的部位,都不要吃饭,需要空腹。如果做的是头、关节或者椎体,可以吃饭,问题不大。\n如果要做增强,为了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最好也不要吃饭。如果吃了饭,万一过敏而呕吐,问题很严重。吃饭也注意不要吃坏肚子,不要在检查的过程中忽然忍受不住,因为做检查不能动,所以如果坏肚子就会很遭罪,吃的东西也要保证健康、卫生。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就上腹部而言,一定要注意不能吃饭。其他部位也不能戴金属的东西,比如金属假牙、金属腰带,都不能带到核磁共振室,不然会发生危险。
  • 核磁共振T1和T2的区别(音频)

    核磁共振T1和T2的区别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磁共振T1和T2的主要区别,是磁共振扫描的两个不同序列。T1主要是看解剖结构长得有没有异常,T2主要是看组织病变的信号有没有异常。怎么分辨片子到底是T1还是T2,主要是找到水的成分。如果患者做的是头,就看脑脊液。脑脊液如果是低信号,是黑的图像,就是水,而脑脊液如果是高信号,就认为是T2图像,所以用水就能分出来T1还是T2。当知道序列是T1和T2之后,对比和正常的人有什么区别。如果看到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代表有可能是坏死的组织或者囊变的成分,也可能是自由的水或者水肿,都是这样的信号。\n如果T1高,T2也高,有可能是脂肪成分或者骨髓的成分,也可以成这样的信号,常见的肿瘤会呈T1稍低,但是不是像水那么低,T2稍高也不像水那么高。磁共振的信号分为好几个等级,可以说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还有稍高信号和稍低信号,所以要看到信号的高低程度,来判断病变到底是什么病变。磁共振除了T1、T2,还有很多序列,比如弥散的DWI序列,或者是水抑制的FLAIR序列等等,要综合起来把病变在各个序列的信号都收集到,把这些信息统一在一起,然后诊断出这个病究竟比较倾向于什么病。
  • CT可以连续做两次吗(音频)

    CT可以连续做两次吗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CT可以连续做两次,腹部增强的有效剂量是19mSv,腹部血管是19mSv,腹部平扫是18mSv,脊柱和四肢是10mSv,四肢血管是2mSv,颈部血管是19mSv,颈部增强是17mSv,颈部平扫是13mSv,头颅增强是19mSv,头颅平扫是9mSv,头颅血管是19mSv,头颅薄层是5mSv,胸部平扫是13mSv左右,胸部增强是17mSv,胸部血管是1mSv,心脏血管是19mSv。\n一次住院期间的剂量不要超过20mSv就可以,可以用这个数据算一算,所以可以做两次CT。
  • CT平扫和增强的区别(音频)

    CT平扫和增强的区别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CT平扫和CT增强还有很大区别,平扫只扫描一次,增强是静脉注入对比剂之后,还要扫动脉期、静脉期,如果是腹部,还要扫延迟期,如果是泌尿系,还有最后的充盈像,所以增强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平扫,至少是2-4倍的量。如果怀疑自己是肿瘤病变,一定要做增强,不仅可以看到病变的平扫密度,还能看到增强以后血供情况。\n因为大部分肿瘤是富血供的现象,可以看到增强以后CT值升高,就进一步能够证明病变的性质,尤其是做腹部时,因为腹部有肝囊肿、肝血管瘤等,这种实质性脏器CT做的特别好,但是如果不增强,信息就太少,就很难给出定性诊断,有的时候就只能说低密度影,建议再进一步做增强。有的医院就会直接医生就建议直接做增强,这样就可以排一次队,用的时间也很短,就把增强做完,得出结论。如果反过来,是骨折等比较简单的毛病,也不需要做增强,所以还要避免过度检查,临床医生都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开适合的检查。
  • MR和MRI的区别(音频)

    MR和MRI的区别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MR和MRI没有区别,都是磁共振检查的缩写。因为磁共振检查叫Magnetic Resonance ,所以它的缩写就是MR,但是我们常见会有人说MRI,因为它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把后面的成像I加进去,就是翻译过来,MR是磁共振检查,MRI是磁共振成像检查,所以两个没有任何区别。\n不熟悉的人可以说MRI,如果熟悉的人简称MR,更加简单、方便。它是一种没有辐射的检查,相对CT来说,但是一般因为它检查比较慢,所以每天做的数量要比CT少,也就导致排队的时间要比CT时间长。若进去检查,做检查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有的人有幽闭恐惧症,就是会很害怕在封闭的空间里,不适合做这种检查。
  • 核磁共振T1T2什么意思(音频)

    核磁共振T1T2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陆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放射科
    磁共振报告上面的T1和T2是写报告的医生对病变的描述,因为磁共振不是做一个扫描序列,一般要给病人做3-5个扫描序列。3-5个序列是不同的序列,每一个系列都把部位扫一遍,所以就有好几组图像,有的序列就叫T1,有的序列叫做T2,这两组图像是利用水的信号来区分到底是T1还是T2。\n如果水是低信号就是T1,水是高信号就是T2,所以描述T1是什么信号,T2是什么信号,就代表病变在不同的扫描序列里的信号。患者朋友们不用纠结信号的描述,只要看报告的结论,通过信号的描述得出的病变倾向于是什么毛病的结论就可以。所以这个信号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广大朋友可能不太理解,但是也不需要弄清楚它究竟信号代表什么意思,只要知道病变的结论是什么毛病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