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青

  • 什么是金氏针刺手法中的泻法(音频)

    什么是金氏针刺手法中的泻法
    讲解医师: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泻法的原理是泻法主要用于邪气亢盛或气血瘀滞的疼痛患者。根据古典针法的理论,泻的主导思想为以动为主的“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和驱除邪气的“气出乃疾”。在用泻法时,针刺入地部后,若气不至,则无问其数,在一定幅度范围采用重提轻插的泻法直至“气至”。再在地部以一下大幅度捻转,使该处保持较强的针感(得气状态)。这个操作其实就是疏通经络和去除瘀滞的过程。从人体解剖结构的观点,针体在运动过程中滞着于周围的肌肉纤维、神经组织、血管等,必然会在适度的牵动中疏通瘀滞,激活相关组织和细胞群。若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其疏通祛瘀、止痛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 什么是针刺得气(音频)

    什么是针刺得气
    讲解医师: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针刺治病取得疗效的前提是针体进穴后的“得气”,标幽赋:“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黄帝日:刺之有道乎?歧伯答曰:刺此者,必中其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刺中气穴(腧穴)“则针游于巷”,产生“得气”的效应,若未刺中气穴,“即皮肤痛”,不能治病,反增痛苦。
  • 金氏针刺手法泻法的具体实施方法(音频)

    金氏针刺手法泻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讲解医师:彭冬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
    金氏针刺手法—泻法的具体操作:\r\n1、将针迅速刺入穴位,直抵地部,若手感得气明显,则手指有沉紧涩似“鱼吞钩”的感觉;\r\n2、此时拇、食指捏紧针柄,拇指向前或向后用力大幅度捻针至针体滞紧,但须注意不可超过病人耐受程度,同时用力过大可能会绞断肌纤维,增加病人的痛苦,此时病人可有很强的酸麻胀感;\r\n3、大幅捻针一圈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留针或继续给以震颤、雀啄、刮针等行针手法,使针感上下走窜促邪气外泄;\r\n4、如果快速进针至地部后,得气不明显,则行上、下重提轻插手法,可结合小幅度的捻转,上、下提插幅度范围控制在较易得气的人、地部敏感区。当针下有沉紧感时,不再行提插手法,将针进至地部,大幅捻转一圈后,根据病情需要,留针或不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