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兴

  • 儿童抽动症能治愈吗?(音频)

    儿童抽动症能治愈吗?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关于抽动症治愈的问题,对它的评价是比较谨慎的。所谓的治愈,如果从长期的过程来讲,最起码是过了青春期或者到了成人阶段,症状完全消失,但是评价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程,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有限。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组合一些药物,包括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又结合在后续(一些孩子回家之后)也会提供一些远程的,包括推拿方面的训练,大多数孩子的症状基本上能够得到控制。所以,并不特别纠结它是否治愈了,而是在介入了整个治疗干预的程序之后,让症状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学习、社交、活动的过程),只要表现的不明显,对生活、学习不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过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儿童抽动症会复发吗?(音频)

    儿童抽动症会复发吗?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儿童抽动症是一个慢性病,除了30%左右的会在青春期之前陆续出现一种自愈的情况之外,有些会持续的时间要更长。这些自愈的孩子、症状,有可能在后期还会继续出现。总体来讲,症状的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稳定的一些特征,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时期又出现了症状,可以理解为它并不是复发,而是在疾病存续过程中,在某个时期有些是受到了刺激诱发出来的。当解除这些刺激源之后,可能症状过些日子也自行缓解了。所以,如果是偶尔发生的症状波动,它的持续时间在2周之内,建议家长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可以给它一个观察期。如果是经过了2周的观察,发现症状在持续的加剧,可以及时的介入一些相关的干预手段,尽早把症状控制。在这个疾病存续过程中出现了间断性的症状波动,可以淡然处之,及时的出手,多数情况下都是可控的。有些家长会非常地紧张,在遇到孩子症状出现波动的时候,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情况。出现波动是自然的事情,对待孩子把握住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生活照常,特别提醒一下,因为现在学龄期的孩子课业要求比较高,作为家长,原来曾经用一种什么样的强度要求孩子,做一个反思,如果要求没有过于苛刻,跟社会环境中大致相匹配的中等程度的压力,孩子还是可以承受的,也应该承受,应该保持一定的生活紧张度。
  • 鼻炎的症状(音频)

    鼻炎的症状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鼻炎最常见的症状有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有些孩子过敏的症状如果影响到了下气道(气管、支气管),会表现咳嗽。还有些孩子大概占70%左右,也有可能会表现出哮喘的一些症状。在鼻炎的表现里,还有另外一种比较特别的情况,就是因为出现了腺样体肥大,有的还会表现出扁桃体的重度肥大。如果相关腺体的肥大程度过高,影响到了气道的通气性,有些孩子会在晚上的时候表现出打呼,甚至很容易醒,这些反映了神经系统已经有缺氧的问题。如果有打呼又有晚上醒的问题,建议到五官科做鼻腔镜的检查,甚至可以做睡眠检测。如果医生建议需要做手术,要尊重医生的意见。对于比较轻的,称为轻、中度的,(叫OSAS)叫呼吸睡眠暂停的这种问题,现在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尤其是选择针刺治疗的方法,也出现了非常好的效果。
  •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有哪些?(音频)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有两大类: 第一类,称为注意力缺陷; 第二类,叫多动冲动。 在临床上还有一种表现是综合了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称为混合型的。什么样的表现是注意力缺陷?一般在临床上接待的这些患儿,在学校里面会表现出老师在讲课,他(她)的神思涣散,相应的表现是手上的小动作特别多,有些孩子会表现出课堂上交头接耳,破坏课堂的秩序。 如果再加重一点,有的会离开座位,有的突然不见人会钻到桌子底下,还有的会跟同学、老师、家长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后面的这些表现就是多动和冲动的一些成分,两种混合起来就称为是混合型的。 有些家长感到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告状(孩子)做作业不愿意做、拖拉,但打起游戏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看他(她)喜欢的电视也没什么问题,这就是需要特别鉴别的,关于注意力缺陷的问题。 注意力缺陷在多动症孩子身上,特别关注的称为有意注意出现缺失,而无意注意,就像玩游戏、看喜欢的电视,这些方面不需要特别的调用自己的意志力,表现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对于一些课业的任务,甚至有些并不是有兴趣,而是靠自己的自觉性去维持注意力的时候,这些孩子就会出现特别大的反差,这是注意力缺陷的基本特征。总体来讲,多动症的表现就是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这两大类的表现形式。
  • 脑发育迟缓可以治愈吗?(音频)

    脑发育迟缓可以治愈吗?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脑发育迟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另一种表述称为脑发育不全。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要分轻、中、重不同的程度。属于轻、中度脑发育迟缓的孩子,如果采用比较恰当的一些康复治疗,包括提供必要的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孩子多数将会有很好的修复,或者从表象上讲,很有可能赶上一个健康的孩子。要关注另外的一个群体,就是脑功能受影响比较大的,这部分大概占15%左右,这些孩子尽管经过了一些相关的治疗,在进入学龄期或者成人之后,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落后。
  • 儿童抽动症怎么治?(音频)

    儿童抽动症怎么治?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儿童抽动症,根据最新2017年颁布的国家的专家共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精神类的药物,还有心理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治疗。在我们国家,中医治疗是非常有特色的,特别是对于发病时间不是特别长,有一种类型现在在临床上称为一过性的抽动障碍,是指病程不到1年的,这种通常临床上医生会建议先观察,是指暂时不需要运用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进行干预,因为副作用相对比较大。但是,有些家长非常困惑,孩子要不要治疗?结合临床的一些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一般在发病的早期、短期发病的或者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所谓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主要是指是否影响到学习、生活、社交,如果这方面的影响没有特别大,不考虑用西药治疗的情况下,通常最保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心理行为干预,会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干预。另外,在中医治疗里,最安全的是推拿手法的治疗,对于一些轻、中度的症状缓解非常有效。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治疗方法是针灸治疗,一般家长会担心孩子本身胆子比较小、比较敏感,针灸治疗是否会对孩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特别选择一些非常细的针具,用进针速度非常快的一种“飞针”治疗技术,可以大大的缓解孩子针刺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的恐惧,针灸治疗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中医治疗会组合应用,包括推拿、针灸。在针灸里面,还会补充一种(皮肤针)用耳针治疗的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会联合中药治疗,对于一些比较难治、病程非常长、反复的,也会介入一些相关的西医西药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 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音频)

    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儿童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简单的概括叫挤眉弄眼。有些会继续发展,成为组合性的、非常典型的一种表现,除了用力地挤眼、皱鼻子、咧嘴,还容易伴有脖子的快速扭动,有些相对比较重的,可能会伴有躯体四肢的抽动,这些是运动方面的表现。在抽动症里面, 还有一类叫发声性的抽动,是指喉咙里面或者鼻子里面发出一些“咕咕”、“嗯嗯”、“吭吭”这一类的声音。有一些孩子会有单一运动的一些抽动,还有的是单一发声性的抽动。 另外一种类型称为混合性的,就是既有抽动又有发声,运动性的跟发声性的这两类不一定在每一个时间段都会存在,但如果是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既包含了运动性的,又包含了发生性的,称这一类叫妥瑞氏症或者妥瑞氏综合征,这种相对在临床上治疗难度比较大一些。 有很多疑似抽动的表现要做一些鉴别,很多鼻炎的孩子既有经常的眨眼睛,又有皱鼻子、撅嘴巴,家长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抽动。在这里把抽动的典型症状、特征做一个说明,抽动症的典型表现是以快速启动,包括整个过程带有闪电一样的特征,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动作非常的刻板,什么时候发生无法预见,称这类的叫不自主的、不受自己控制的一种抽动,这是它的典型表现。家长需要在这方面多做些观察。
  • 儿童抽动症能自愈吗?(音频)

    儿童抽动症能自愈吗?
    讲解医师:孙克兴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
    儿童抽动症大概有33%或者1/3左右,在青春期的时候症状逐渐消失,这部分称为是可以自愈的。还有60%多没有自愈,但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在成人阶段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社交不会带来特别明显的影响,还有10%左右的,在成人阶段会留下比较明显的一些症状,有的甚至是影响到生活、工作、心理状态,但是这部分的占的比例较低。 根据对成人阶段的病人的观察,发现不少有抽动症表现的人,在事业上很成功,在生活上也过得不错。在成人阶段可以用多种干预手段,因为成人的自控力比较强,可以用心理行为干预,现在有一种叫反向行为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症状的发生,包括现在也非常关注一些运动方面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从整体来讲,大多数患者通过长期的管理的程序,可以在症状控制上做到比较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