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

  •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视频)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首先要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孩子平时的饮食结构是不是有过量的含糖饮料、零食代替了一部分食物。孩子的活动量是否够,越活跃的孩子食欲会更好一些,因此动起来才能吃得好。尤其像小婴儿,一般不太建议家长过多的哄抱,应该给予孩子一定活动量。食欲不太好的时候,不建议家长用过多的稀流质食物,比如汤类、果汁、稀饭等。可以在孩子耐受的情况下,适当调高一些孩子的奶浓度,以保证达到医学上面的高营养密度喂养,也就是说等量的食物体积,能够摄取更高的营养量、营养密度。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孩子有反复的呕吐、腹泻、湿疹,或者孩子生长发育不良,易反复感染,需要及时专科就诊,排除特殊的问题,比如肠吸收不良或者食物过敏等等。
    2023-08-02
  • 帕金森病发病率(音频)

    帕金森病发病率
    讲解医师:刘珊珊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多见的疾病,中国作为老龄化的社会,发病率将逐年提高,经过调查发现,每100万人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可能高达260人,其中50岁的发病率约在0.5%,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可以高达4%,可以升高足足10倍。因此年龄越大,越要警惕帕金森病的发生。在临床中发现有病人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比较慢、比较缓,或者家人出现面部表情减少,肢体胳膊比较僵硬的情况,还是推荐尽早就医,接受专科的检查和治疗。
  • 宝宝囟门什么时候闭合(视频)

    宝宝囟门什么时候闭合
    孩子的囟门,监测多半是指前囟门,常规在一岁至一岁半左右闭合,会有少部分孩子到2岁左右闭合。如果没有其他特殊不适,属于正常范围。 有部分孩子在囟门监测过程当中,会大于或者小于同龄孩子。如果小于同龄孩子,需要重点关注孩子头围生长与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运动发育水平是否跟同龄孩子相当。如果是正常范围,家长无需特别担心。 如果头围生长过慢或者运动发育低于正常同龄儿,需要专科就诊,尤其需要做头部影像学检查和运动发育评估,进行评价。囟门太大的孩子需要考虑颅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比如颅内肿瘤、脑积水的问题,需要影像学检查,也要排除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佝偻病。 有部分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囟门会大于同龄孩子,需要专科医生就诊。
    2023-08-02
  • 退热药可以交替用吗(视频)

    退热药可以交替用吗
    儿童的常用退热药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种是布洛芬,之前常用的像安乃近、尼美舒利、阿司匹林等,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已经逐步趋于淘汰。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药在儿童当中使用比较安全,如重复使用应间隔4-6小时。但是如果长期进行交替使用,有两个坏处: 第一个方面,每一种药物的剂量浓度难以维持比较稳定的水平,也就是说可能导致退热效果欠缺。 第二个方面,药物过多或者过量的情况下,可能对肝肾负担会大一些,造成孩子娇嫩的肝、肾功能的损害。所以建议有发热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保护肝、肾。单一的重复使用这几种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
    2023-08-02
  • 脑血栓如何检查(音频)

    脑血栓如何检查
    讲解医师:刘珊珊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疑似脑血管疾病,会先安排他做头颅CT的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脑内出血和占位性的病变。如果没有出血或占位性病变,并且病人在4.5-6小时的溶栓黄金时间窗之内,会尽快做多模磁共振的检查,明确梗死的部位,明确梗死的血管,进一步的指导是否要桥接或者溶栓,或者常规的抗栓治疗。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查,检测病人的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一系列的筛查活动,这些都对脑血管病的检查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三叉神经痛预后如何(音频)

    三叉神经痛预后如何
    讲解医师:刘珊珊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虽然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常见的病人通过常用的药物都可以进行大部分的改善,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还有一些改善不明显,或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它的有效率虽然不高,可以通过其它非药物治疗的办法进行改善,包括手术、伽玛刀或者射频消融和局部的神经阻滞,都会达到不错的效果。还有一些是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通过对病灶的改善,病人的病情也会相应得到一些改善。
  • 有哪些提高小儿免疫力的药(视频)

    有哪些提高小儿免疫力的药
    临床上因为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小儿因为自身免疫缺陷病或者一些疾病的影响,导致合成免疫因子或者球蛋白功能低下,导致孩子疾病严重、反复感染。此时医生会建议其定量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在病情不太严重、没有明显免疫缺陷疾病的时候,有一些口服的药物可以由家长选择,如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免疫调节剂,使用较多的为黄芪、槐杞黄颗粒、槐耳颗粒、玉屏风散等,有扶正、调节免疫的作用。在西药的成分当中,类似于脾氨肽冻干粉、细菌溶解产物、转移因子、γ-干扰素,还有匹多莫德之类的药物,可以调节孩子免疫力的功能,需要专科医生指导,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选择。
    2023-08-01
  • 如何判断小儿体温是否正常(视频)

    如何判断小儿体温是否正常
    小儿体温测量有几个方法,测量直肠温度、耳温或者腋下温度测量。用直肠温度评价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测量方式。耳温和腋下温度要考虑环境温度和测量方式,以及儿童是否出汗,可能会有偏差。直肠温度测量时间很短,3min足够。耳温枪跟操作方式有关系,所以临床上能够使用电子直肠温度最佳,常规用这个测量方式的温度评价孩子体温是否正常。在37.5℃范围之内属于正常体温,如果持续超过37.8℃-38℃以上属于低度发热,儿童在活动或者吃奶以后,短期的体温波动不属于发热。在38℃-39℃,属于低等至中等发烧,如果超过39℃,则已经达到高热范围,40.5℃以上处于超高热。
    2023-08-02
  • 小儿发热该如何正确处理(视频)

    小儿发热该如何正确处理
    小儿发热以感染性发热最多见。一旦已经发生体温升高,应该适当松解衣被,避免过度焐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应该适当多饮水或用含水的果汁、低糖饮料,以补充液体水分。适当限制孩子过度活动,以免其过度疲劳。如果孩子的温度已经超过高热程度,孩子感到不舒服,可以常规运用一些小儿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之类的退热药,进行退热处理。但是这两种退热药物选择其中一种,对小儿有效即可,尽可能不要交替使用。如果孩子出现重复发热,可以再次使用,药物重复使用间隔时间是4-6小时以上。如果孩子精神、反应比较正常,没有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抽筋等特殊情况,可以在家护理,观察孩子病情变化。有紧急情况或者孩子体温反复超过3天以上,应及时就医。
    2023-08-02
  • 脑血栓用什么药(音频)

    脑血栓用什么药
    讲解医师:刘珊珊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栓在超急性期,会选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包括rt-PA以及尿激酶。在稳定期和巩固期,会选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等。还有调节稳定斑块的药物,通常用的是他汀类的降脂药,阿托伐他汀或者瑞舒伐他汀等。配合着应用祖国的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疗,以及神经保护剂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相应的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