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 溺水的死亡率(视频)

    溺水的死亡率
    研究显示被水淹没的时间和死亡的概率直接相关,淹没5分钟的死亡率为10%,10分钟死亡率达到56%,25分钟为88%,如果大于25分钟的死亡率接近100%,基本上可能抢救不过来。但是也有个别的报道,证明长时间的淹没于冰水或者温水中而被成功复苏的案例,这提示对于溺水的患者预后有利的因素: 1、水温低于10℃; 2、女性; 3、三岁以上的儿童; 4、开始有效的复苏的时间小于10分钟的; 5、快速的恢复自主心跳,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 6、神经系统的检查,格拉斯评分大于6分,瞳孔有反应。 但是没有单一的指标可以准确的预测溺水者的预后。所以推荐对所有溺水患者都应该实施尽可能的医疗救助行为。出现尸斑、腐烂、头断、尸僵等明确的不可逆依据,或者持续的高级生命支持条件下面,30分钟还是没有出现生命迹象,就可以终止复苏抢救。医疗人员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延长复苏时间,但是也不建议进行无意义的过度救治,这种行为会浪费急救的医疗资源,降低全市整体的抢救成功率。
    2023-08-03
  • 是否需要水中人工呼吸(视频)

    是否需要水中人工呼吸
    水中人工呼吸需要根据情况,有冲浪的救生员在深水区发现没有反应的溺水者时,会实施水中通气,部分溺水者对该措施反应比较好。如果没有反应,救生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海面情况、到岸边距离、是否有救援船或直升机,决定尽快将溺水者带往岸边,还是继续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到达接管复苏。当下有研究表明在原地实施水中通气,直到救援船或直升机的到达接管复苏,这个措施对于溺水者的存活率有很大提高。所以对于溺水呼吸停止者,尽早开始人工呼吸,可增加复苏的成功率,对于专业救生人员可以在漂浮救援设施上开始水中通气,不建议非专业人员在水中为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2023-08-03
  • 当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该怎么做(视频)

    当发生溺水事件第一目击者应该怎么做
    当发生溺水事件的时候,第一目击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该呼叫周围的群众救助,能够尽快通知附近专业水上救生人员和消防人员,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向入溺者投递竹竿、衣服、绳索、漂浮物等,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人,不推荐多人手牵手下水救援,也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里面; 3、在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要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的地点,最好约定明显的城市和野外标志物处等候,一旦救护车到来,可以迅速引领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不要主动挂掉电话,要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 4、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如有可能可在120调度员的指导上,对溺水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发现患者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进入濒死呼吸,可在120调度员的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120调度人员医应该指导第一目击者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的按压。
    2023-08-03
  • 溺水的危害有哪些(视频)

    溺水的危害有哪些
    溺水的危害有很多,有心理方面、有生理方面还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危害。主要有: 1、肺损伤,溺水者肺部损伤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疱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多重的肺损伤机制,导致难治性低氧血症,所以对于溺水的病人不管病情轻重,所有经过溺水的人都应该常规到医院观察和治疗,常规检查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如果患者淹溺污水中要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果明确有感染给予广谱的抗生素治疗; 2、神经损伤,神经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溺水者缺氧的时间,早期积极进行评估和治疗神经功能的恶化,严重低体温的溺水病人,在早期复苏的时候需要实施积极的复温措施。当溺水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恢复之后,可能采用低温疗法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推荐身体的核心温度要保持在32℃-36℃之间至少24个小时,对于伴有脑水肿、抽搐的患者首选低温治疗。推荐检查临床症状,电生理、影像、血液标志物进行积极的神经学的评测,以进行神经的复苏。
    2023-08-03
  • 关于控水法的认识(视频)

    关于控水法的认识
    控水的方法各种各样,控水过程源于早期对溺水急救的探索过程,但是随着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法实际上早已要摒弃。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明确控水只能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所以指南也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去做腹部和胸部冲击法控水,而且从溺水者的损害过程也可以看到,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者,但是呼吸脉搏尚存,其溺水的时间比较短,肺内有的根本没有吸入水或者进吸很少的水,完全没必要控制。控水的过程有可能导致胃内容物排出来,反而增加误吸的风险有害无利。而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的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增加死亡率。无论哪种控水的方式,控水控出来的都是胃内容物和胃内的水,肺内的水难以控出来,反而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间,肺内的水会吸收进入循环,而改善肺的氧合能力。总之任何形式的控水法都是陈旧、无用、有害的。
    2023-08-03
  • 为何溺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时推荐ABC流程(视频)

    为何溺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时推荐ABC流程
    溺水的心肺复苏推荐ABC流程,因为溺水是窒息缺氧性的心脏骤停,供氧是主要目标,最新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也推荐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下,随后2次人工呼吸继之30次胸外按压,重复2:30的循环。对于溺水的患者不但首先要给予人工呼吸,而且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目的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给溺水者提供充足的氧合。对于单纯的胸部按压的理论,溺水的患者就不适用。
    2023-08-03
  • 儿童扁平足如何矫正(视频)

    儿童扁平足如何矫正
    一般情况下,扁平足儿童无需进行治疗;如儿童出现疼痛症状,可能需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需使用距下关节制动器,以达到恢复足弓、减轻症状的作用,创伤小且恢复速度快,疗效也较为肯定。另外,早期为儿童制作一个足弓垫,可帮助儿童脚上的骨头在正常位置发育,虽不能达到治愈效果,但可防止扁平足加重及患者在青春期后出现疼痛症状。
    2023-08-03
  • 什么是扁平足脚(视频)

    什么是扁平足脚
    扁平足是指患者没有足弓或足弓塌陷,足弓是人生理上的一个组织,足弓在人走路或蹦跳时起到缓冲作用,类似于弹簧,可减轻压力,对脚的支撑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没有足弓,患者在进行走路、爬山等活动时容易出现疲劳。扁平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儿童到医院通过检查发现患有扁平足,通过询问病史,家长一般也患有扁平足。
    2023-08-03
  • 软骨瘤的手术适应症(视频)

    软骨瘤的手术适应症
    软骨瘤患儿一般需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如软骨瘤瘤体生长速度较快,导致儿童出现疼痛症状或软骨瘤已压迫到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时,需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或软骨瘤已影响肢体发育,导致机体出现畸形变,比如膝外翻、膝内翻等,也需通过手术进行切除。软骨瘤患儿术后恢复时间与其病情相关,一般情况下,患儿在术后2-4周即可恢复。
    2023-08-03
  • 宝宝O型腿能自己好吗(视频)

    宝宝O型腿能自己好吗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塑形能力,如出现轻微的O型腿,多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自我矫正。儿童在2岁之前,一般都是O型腿,2岁以后,膝关节出现膝外翻现象,随着年龄增长,4-5岁以后,膝关节外翻比较明显,呈X型腿,5-6岁以后,膝关节会慢慢内收,一般在7岁以后,可达到正常、稳定的下肢力线状态。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