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娜

  • 鼻中隔偏曲的饮食提醒(视频)

    鼻中隔偏曲的饮食提醒
    鼻中隔偏曲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外,还应该在饮食上做到以下几点,从而促进伤口的恢复,具体如下: 1、多食维生素类食品:如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维生素B2主要在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生长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6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稳定情绪,协助产生抵抗力,促进皮肤黏膜的修复和健康,维生素C具有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主要存在于各种蔬菜和水果当中; 2、多食富含氨基酸的食品:如五谷类、鸡蛋、牛奶、豆腐等,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甜食,饮食要均衡,清淡为宜,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喝酒,忌食海鲜类食物。
    2023-08-03
  • 鼻出血的病因(视频)

    鼻出血的病因
    鼻出血的病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两大类,可以是单一的病因,或也可以是多种病因并存,具体如下: 1、局部原因:(1)外伤:因外伤、手术等致鼻、鼻中隔、鼻窦、颅前窝以及颅中窝窝底损伤引起鼻岀血,如筛前动脉破裂、颈内动脉破裂或其假性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的鼻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剧烈咳嗽、喷嚏、擤鼻、挖鼻、经鼻腔插管以及鼻-鼻窦内气压突然变化,如登高山及潜水等也可引起鼻出血;(2)炎症: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炎症,如急性鼻炎、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以及鼻腔、鼻窦的特异性感染,如鼻硬结症、结核、麻风、白喉、梅毒、HIV、鼻真菌病等;(3)鼻中隔疾病:包括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溃疡以及鼻中隔穿孔;(4)肿瘤:包括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如血管瘤、乳头状瘤、纤维血管瘤等,以及恶性肿瘤,如鳞癌、腺癌、淋巴瘤等;(5)其他因素:鼻腔异物、鼻腔昆虫等,也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2、全身性因素:(1)心血管疾病:动脉压升高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心力衰竭等,以及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肺水肿等;(2)血液疾病: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或凝血机制出现异常,也可引起鼻出血;(3)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疟疾、猩红热、伤寒、出血热及传染性肝炎等,多因高热,鼻黏膜充血、干燥导致鼻出血;(4)严重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缺乏:如VC、VP、VK以及钙等缺乏时,可引起血管脆性改变以及影响凝血的过程,易发生鼻出血;(5)化学药品以及药物中毒:如磷、汞、砷、苯等中毒,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出血;(6)内分泌失调:主要为女性代偿性的月经、妊娠期以及绝经期的鼻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以及血管脆性有关,导致的鼻出血;(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多半有家族史,多见双侧鼻腔中隔黏膜下、舌体、口唇、手掌毛细血管扩张,双侧的鼻出血较剧烈且反复发生,不易止;(8)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以及小血管的损伤,可伴发鼻出血。
    2023-08-03
  • 5分钟搞懂鼻出血(视频)

    5分钟搞懂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多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少量出血多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但反复少量出血可能引发贫血。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出血患者出血量较多时应到医院就诊,通过一系列相关检查确定病因,如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鼻内镜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核磁检查等。一般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的部位以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包括指压法、烧灼法、填塞法、鼻内镜下止血、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等。针对反复鼻出血的患者,需戒除用锐物挖鼻的习惯,鼻腔异物取出时需谨慎,防止损伤鼻腔黏膜。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在行走时突然发生鼻出血,需注意千万不可惊慌,避免导致鼻出血的血管进一步扩张,导致症状加重。患者应首先用干净的卫生纸堵住鼻孔,而后用浸过冷水的湿毛巾冷敷鼻子及额头。
    2023-08-03
  • 鼻出血的检查(视频)

    鼻出血的检查
    鼻出血患者若病情严重,出血量较多时,应到医院就诊,通过一系列相关检查确定病因,从而进行相关的治疗。鼻出血的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的检查,它可以根据血红蛋白的水平判断出血量,有无贫血;进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检查,有助于对鼻出血的诊断做出很好的协助; 2、前鼻镜检查:前鼻镜检查可以发现鼻腔前部出血,如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有无扩张性的静脉丛、黏膜是否糜烂、鼻中隔有无穿孔等; 3、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对寻找腔后出血部位具有独特的优势。鼻内镜检查前需对鼻腔进行充分的麻醉与收缩,检查时可以根据鼻出血易发生的部位,逐一检查鼻中隔前下部、下鼻道后部、鼻中隔后下部、后鼻孔缘、嗅裂等部位,寻找出血部位; 4、影像学检查:现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有助于寻找鼻腔后部顽固性出血的责任血管,对于外伤性的假性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鼻出血具有诊断性意义。核磁可用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颅内血管畸形的排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3-08-03
  • 鼻出血的护理提醒(视频)

    鼻出血的护理提醒
    鼻出血患者勿吞咽血液及鼻咽部位的分泌物,以免引起恶心和呕吐,必要时遵医嘱适量应用镇静剂。少量出血者可冷敷前额和后颈部,同时指压患侧鼻翼10-15分钟,也可用麻黄碱棉片或者棉球填塞止血。反复少量出血者可用药物烧灼、硬化剂注射、电灼、激光或冷冻止血。严密观察鼻咽部以及鼻腔填塞物的情况,确定出血停止后可抽出填塞物,继续观察。全身因素引起者要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比如血压增高,需要进一步至心脏内科就诊。鼻腔填塞以后要注意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
    2023-08-03
  • 外耳道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外耳道炎的注意事项
    外耳道炎需要与其它外耳道疾病相鉴别。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导致耳后沟以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患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发热比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耳有乳突部的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射线乳突摄片显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外耳道炎患者应注意纠正挖耳等不良习惯,游泳、洗头时应避免污水进入外耳。如果有水进入,应及时擦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
    2023-08-03
  • 外耳道炎可以自愈吗(视频)

    外耳道炎可以自愈吗
    外耳道炎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引起,轻微炎症感染可能会慢慢自行好转,但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仅外耳道红肿、疼痛、瘙痒的可口服抗生素,也可局部热敷,疼痛明显者可应用止痛药。如流脓水可用双氧水洗耳,棉签擦干后滴外用抗菌素滴耳液。如果效果不佳,可取脓液进行培养。细菌感染时可以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洗头或洗澡时要防止脏水进入外耳道。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用硼酸滴耳液滴耳,或者氟康唑软膏涂抹。坚持用药要大概7-10天,基本可以恢复。患者要注意避免掏耳、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黏膜,导致再次感染。
    2023-08-03
  • 外耳道炎护理提醒(视频)

    外耳道炎护理提醒
    外耳道狭窄的外耳道炎患者,待炎症消退后可行外耳道成形术,并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外耳道皮肤生长情况,保持患耳清洁、干燥。若外耳道出现分泌物,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并用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液。使用滴耳液时,应注意滴耳液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2023-08-03
  • 外耳道炎的症状(视频)

    外耳道炎的症状
    根据病程将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具体症状如下: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首先症状是疼痛,发病初期耳内有烧灼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耳内胀痛,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分泌物会随着病情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岀,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呈脓性; 2、慢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通常使患者感到耳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如由于游泳、洗澡水等进入外耳道,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2023-08-03
  • 外耳道炎的检查(视频)

    外耳道炎的检查
    外耳道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数目升高,怀疑为坏死性外耳道炎者,应送脓液培养,并将外耳道底部肉芽组织送病理检查,以便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患有基础疾病患者还需进行血糖和尿糖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颞骨以及颅底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质以及周围组织破坏情况,明确病变范围。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多增厚,有痂皮附着,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外耳道内可有少量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将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了解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并确定对其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