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 胆囊息肉B超能看出来吗(视频)

    胆囊息肉B超能看出来吗
    胆囊息肉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超声波,即B超。所有胆系疾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检查办法是B超。胆囊息肉分两类,是早期胆固醇结晶,即早期胆结石。另外是腺瘤样息肉,是真正意义上胆囊息肉,有恶变倾向,需要手术治疗。所以怀疑胆囊息肉,首先做超声波,检查是不是息肉,要经过超声波判断是早期胆固醇结晶,还是腺瘤样息肉。如果是早期胆固醇结晶,可以继续观察。如果是腺瘤样息肉,根据息肉大小,在胆囊位置以及形态,来决定是不是需要尽早干预、尽早手术,可采取胆囊切除、息肉单纯切除保留胆囊治疗办法。
    2023-08-02
  • 胆囊疼痛如何快速止疼(视频)

    胆囊疼痛如何快速止疼
    胆囊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胆囊痉挛,最有效的止痛就是用654-2解痉剂,用了此药很快可以止疼。若患者曾发生过胆绞痛,当患者有这种急性胆绞痛发作的时候,则一定要重视胆囊的情况。患者要到医院去检查胆绞痛发生的原因,是否有胆囊结石,有没有比较大的胆囊息肉等,甚至胆管的情况也得了解。 若没有胆管结石和胆囊息肉等情况,则要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胆囊功能如何,特别是胆囊的排空功能。胆绞痛往往预示着有比较隐匿的病理改变,不要说不疼了,就不管了,最好到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
    2023-08-02
  • 腹腔镜手术用于什么病(视频)

    腹腔镜手术用于什么病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腹腔镜技术开展越发广泛,腹腔镜手术在不同科室,如普外科、肝胆外科等,适应症不同,普外科有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等。肝胆外科的腹腔镜手术适应症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超过1cm的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肝癌、脾大、门静脉高压症、胆管癌以及胰腺癌等。 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与开腹手术类似,肝胆外科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脾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肝段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以及腹腔镜下胰十二指切除术。几乎所有疾病都能够在腹腔镜下开展,并且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效果。
    2023-08-02
  • 胆囊腺肌症到多大会癌变(视频)

    胆囊腺肌症到多大会癌变
    胆囊腺肌症一般到1cm时癌变几率即可增加,可能达到40%-50%。胆囊腺肌症是指局域性胆囊壁产生增厚的表现,增厚<1cm时B超医生可能不一定会给出腺肌症的诊断,直接写为胆囊息肉,当增厚>1cm时腺肌症的癌变几率会极大增加。因为腺肌症可以影响到胆囊的收缩,胆囊收缩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诱发胆囊的炎症,局限性增厚的部位受到炎症的反复刺激,癌变几率随之增加。对于>1cm的胆囊腺肌症的患者建议早期手术,因为发生癌变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比较差,由原本的良性病变变成恶性病变后再去治疗,所需要的代价和治疗效果也会差很多,所以在还没来得及恶变之前,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方式避免癌变的发生。
    2023-08-02
  • 胆囊肿瘤如何治疗(视频)

    胆囊肿瘤如何治疗
    对于胆囊肿瘤患者而言,及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是治疗的关键。胆囊肿瘤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而胆囊息肉可视为胆囊良性肿瘤之一,对于息肉早期处理可以避免发生恶变,可通过腹腔镜下将病变胆囊摘除,从而避免进一步恶化。胆囊癌作为胆囊恶性肿瘤代表,恶性程度较高,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手术。胆囊癌发病原因通常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相关,结石与息肉直径愈大,胆囊恶变几率愈高。通过检查和临床发现,早期切除胆囊的患者可获得2-3年甚至更长生存时期。一旦发展为胆囊癌并进入晚期,患者出现黄疸、肝脏浸润以及肝内广泛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仅为1-2个月。因此,对于胆囊肿瘤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和手术治疗是关键。
    2023-08-03
  • 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音频)

    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
    讲解医师:刘立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性病变,在排除息肉为胆囊胆固醇结晶,或者胆囊胆固醇结晶,经过利胆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无论息肉的具体大小,都建议做胆囊切除术。而对于那些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如果满足以下五个条件,都建议做胆囊切除术:条件一: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条件二:胆囊息肉直径超过十毫米;条件三:胆囊息肉基底部宽大;条件四:胆囊息肉呈细蒂状囊内生长,血供良好,增强CT提示息肉明显强化;条件五: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临近胆囊管开口。以上这些情况,即使是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都建议做胆囊切除术。
  • 得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音频)

    得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立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
    在临床上有症状的胆囊息肉病变,如果能够排除息肉为胆固醇结晶或者胆固醇结晶经过利胆治疗症状没有缓解,无论息肉多大、多小,都建议做胆囊切除术。而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样的病变,除非出现以下情况才会建议胆囊切除术,例如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最大直径超过十毫米,另外就是胆囊息肉基底部宽大,还有就是息肉呈细蒂状的囊内生长,血供比较好,增强CT提示息肉明显强化。最后一点就是如果是胆囊息肉在胆囊颈部生长或者临近胆囊管开口生长,都建议行胆囊切除术,而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应该定期随访复查。如果在随访复查中遇到以下情况,就建议做胆囊切除术,如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息肉最大直径小于八毫米,但是一年内的影像学检查提示息肉呈迅速增大,这些情况即使没有症状都建议做胆囊切除术。
  • 胆囊息肉样变的症状(音频)

    胆囊息肉样变的症状
    讲解医师:刘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没有临床症状,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者其他目的的检查中才发现的,有一少部分患者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厌油腻、腹部不适。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合并胆结石或者胆囊炎,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比如胆绞痛、右侧腹部以及肩胛区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厌油腻、恶心、呕吐、发热等。对于比较小的胆囊息肉,小于1cm的可以观察随诊,暂时不需要处理。对于息肉超过1cm的、单发的息肉或者短期内增大比较快的、合并胆囊结石或者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胆囊息肉1.3不见了怎么回事(音频)

    胆囊息肉1.3不见了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包文中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1.3公分的胆囊息肉消失不见,是正常的临床现象。胆囊息肉根据成分,可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疾病;假性息肉通常是指胆固醇的单相水结晶,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胆囊结石。在临床上,绝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属于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单相水结晶可以通过药物、饮食等因素调整。胆固醇如果充分溶解于胆汁酸,胆囊假性息肉可以消失不见,也就是假性胆囊息肉是可以逆转的。所以,1.3公分的胆囊息肉消失不见是正常的临床现象。
  • 胆囊息肉大多数人都有吗(音频)

    胆囊息肉大多数人都有吗
    讲解医师:毛家玺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长征医院胰胆外科
    正常人没有胆囊息肉,随着体检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得了胆囊息肉,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要治疗,主要情况如下:\n1、随访观察:不超过5mm的胆囊息肉定期随访即可,可每年复查1-2次腹部超声,看胆囊息肉的大小变化情况。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继续予以随访。\n2、手术治疗:对于单发的胆囊息肉,尤其是超过1cm者,建议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因为此时的胆囊息肉可能存在一定癌变风险。\n如果发现自己得了胆囊息肉,建议前往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进行评估,胆囊息肉的治疗药物没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胆囊息肉的预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每天要吃早饭,并保持每天大便通畅,还要少吃高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