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胃息肉病理几天出结果(视频)

    胃息肉病理几天出结果
    一般息肉病理,5天左右可以出结果。临床上胃部不或者上腹部不适,有上消化道表现的部分患者,做胃镜可能看到胃腔有黏膜隆起,或者息肉样改变。一般而言,超过0.5cm大小的息肉,建议尽早在胃镜下切除掉,切除息肉的标本,应该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把息肉一层一层切开以后,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染色,经过固定,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切除标本组织细胞是否有异常,以及恶变的情况。明确诊断后,可以进一步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是怎么回事(视频)

    胃息肉是怎么回事
    胃息肉属于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胃息肉指胃黏膜上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可分为有蒂形和无蒂形,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又可分为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癌变几率较小。如果在做胃镜时发现胃内有隆起性病变,可以取病理进行化验。建议胃息肉的患者可以每半年或每一年复查1次胃镜。如果胃息肉较大,病理提示是腺瘤性息肉,如果进展为上皮内瘤变,即癌前病变,则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通常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并且在做内镜时可以及时发现。为排查是否有胃息肉疾病,可以进行胃镜检查。如果发现胃息肉,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治疗,以避免息肉进一步增大以及出现其他变化。
    2023-08-01
  • 有胃病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吗(视频)

    有胃病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吗
    并非所有患有胃病的患者均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50-70%的人群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门诊就诊的病人中,有胃部疾病的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但是还有部分病人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临床经验发现存在胆汁反流的病人,不易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通常所患的胃病为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有部分胃窦息肉、溃疡性病变,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还有部分胃癌,也与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相关性。胃息肉的病人,即胃底腺息肉通常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幽门螺杆菌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影响生活工作的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则建议根除治疗。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对肠易激综合症、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肿瘤、肥胖等,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所以是否根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2023-08-01
  • 怎样区别胃癌和胃息肉(视频)

    怎样区别胃癌和胃息肉
    区别胃癌和胃息肉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胃镜检查,在胃镜下取病理明确诊断。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突起,表面一般较光滑,大小不一,较小者可能是米粒大小,较大者可能是花生米大小,甚至可能是核桃大小,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对于单个息肉而言,息肉越大,出现癌变概率越高,而直径<1cm有蒂息肉癌变概率小于1%,直径在1-2cm息肉癌变概率在10%左右,而直径>2cm息肉癌变概率高达50%。无蒂息肉出现癌变的概率高于有蒂息肉。多发性息肉出现癌变的概率高于单发性息肉,并且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概率越高。 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较高,而腺瘤性息肉存在时间越长,癌变危险性越大。管状腺瘤的癌变率通常是1%-5%,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则是10%-60%,增生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给予切除,以绝后患,增生性息肉可以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3-08-02
  • 胃部肿瘤的全身症状(视频)

    胃部肿瘤的全身症状
    胃部肿瘤也分为良性和恶性。大部分胃部的良性肿瘤,如果比较小,如各种胃息肉,病人往往没有任何全身症状;胃部的恶性肿瘤,如中晚期的间质瘤,还有胃癌,往往会出现全身症状。首先,晚期的胃癌或者是间质瘤,因为肿瘤比较大,往往会影响病人进食,甚至出现梗阻症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进而引起全身消瘦,恶病质。肿瘤比较大以后往往会出现胃体的出血,病人会出现呕血、大便发黑,以及其它的严重的贫血症状。 因为胃的恶性肿瘤往往引起病人营养障碍,病人也可出现各种乏力、恶病质的表现。所以,患者朋友应尽早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及其它的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23-08-02
  • 增生性胃息肉会癌变吗(音频)

    增生性胃息肉会癌变吗
    讲解医师: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肿瘤科
    增生性胃息肉会发生癌变,但可能性较小,一般小于1%。普遍认为此病与胃黏膜受各种刺激引起的慢性炎症有关,比较容易引起肠化生,息肉一般较小,有部分增生性胃息肉可异型增生而发生恶变,普遍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可以定期复查,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饮食上可以减少摄入各种对胃刺激性大的食物。
  • 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李光振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如饮酒,长期对胃黏膜的刺激,就会形成胃息肉,还有些人比较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喜欢喝浓茶、咖啡,这样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时间长了也会形成胃息肉。还有一些患者会服用阿司匹林,这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胃息肉形成的原因。另外,遗传因素,也就是家族性疾病,不光表现在胃肠息肉,在肠道上也是多发的。另外还有慢性胃炎病史的病人,长期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甚至萎缩性胃炎,这些患者发生胃息肉的几率要比普通人要高一些。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根据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 胃息肉切除术后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音频)

    胃息肉切除术后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讲解医师:朱庆曦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一旦进行切除以后,会在胃的黏膜层产生手术创面,这样的手术创面是比较小的,不过因为胃腔本身的解剖关系,一般不进行缝合,否则会造成人工溃疡。这时候胃息肉切除以后的病人就需要在术后的24-48小时左右使用一些抑制胃酸的药物,从而减少手术创面的扩大或者出血的几率。通常医生会让病人在24-48小时当中完全不吃东西、不喝水,同时要进行药物的滴入或者口服。一旦息肉发现以后,病人在饮食以及治疗上面要遵循早期胃癌的防治原则进行防治,比如减少高盐、腌制和烧烤类食品的摄入,同时也注意做到及时的复查、及时的发现新发病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为准。
  • 小的胃息肉需要切除吗(音频)

    小的胃息肉需要切除吗
    讲解医师:曹广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
    胃息肉病大多属于良性病变,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是通过胃镜才发现。一般来说小的胃息肉也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如果发现并且通过胃镜定位诊断明确,医生有手术切除的技术和相应器械,应当对小的胃息肉进行切除。\n在切除以后医生会将切除的病理进行显微镜观察,在镜下判断息肉的具体病变。如果是良性,在手术切除以后治疗也宣告完成。如果是恶性,可能还应进行适当的胃扩大切除或者胃的局部切除,这样才能将息肉这一病变彻底根治,减少以后癌变的可能。
  • 胃息肉饮食注意什么(音频)

    胃息肉饮食注意什么
    讲解医师:内详  ()
    就职单位:
    胃息肉是都市人常见的胃部疾病,有的患者觉得自身没有严重的不适,就会稍有忽视,在饮食上也没有注意,其实这样是有可能导致情况恶化的。那么胃息肉饮食注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