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肛肠疾病有哪些(视频)

    肛肠疾病有哪些
    肛肠疾病有很多种,甚至有几十种,但是总的来说分为四大类: 1、痔、瘘、裂等属于肛门直肠的常见病; 2、结直肠的肿瘤,比如结肠癌、直肠癌或者结肠息肉,是肛肠科的第二大类疾病; 3、肛肠的结直肠炎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结直肠炎、克罗恩疾病或者是结核性肠炎,这些疾病是第三大类; 4、功能性肠病,比如便秘或者是肠易激综合征,是肛肠科的第四类疾病。 总之,这四类疾病当中又分出很多疾病。因此肛肠疾病其实包括的种类很多,从部位上来说,可以包括整个结肠、直肠和肛门等部位所发生的疾病都可以纳入肛肠疾病。肛肠疾病的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肛门和结直肠等部位所发生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肛肠疾病。目前,医院在分科上分有肛肠科。所谓肛肠科是包括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所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都可以纳入肛肠疾病。以前一般老百姓所说的痔瘘科,其实也是肛肠疾病的范围之内,但仅仅是肛肠疾病的一部分,也是肛肠疾病部分常见病。除了常见的肛肠疾病,还包括刚才所说的结直肠炎性疾病、结直肠的肿瘤或者结直肠的功能性疾病,这四类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肛肠科所含纳的疾病范畴。
    2023-08-02
  • 直肠腺瘤是什么(视频)

    直肠腺瘤是什么
    直肠腺瘤是通过肠道,由炎性因素或者基因改变因素所长出来一种新生物的息肉,通过肠镜下病理做出诊断后叫做腺瘤性息肉,部分腺瘤性息肉可发展为直肠癌。新生息肉在没有明确病理性质时统称息肉性病,明确病理诊断后再加上部位,如直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或结肠炎性息肉等。目前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般认为直肠癌大部分是经过腺瘤这个过程,摘除腺瘤性息肉就可以减少直肠癌的发生。上海研究表明目前直肠息肉病患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炎性息肉病人的22倍,而且肿瘤相关恶变因素,除大小、组织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外,还跟息肉数目、发生部位、有没有蒂、表面性质、年龄等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腺瘤一般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或内镜治疗,大部分腺瘤性息肉是良性的,具体以术后病理判断。
    2023-08-02
  • 结肠息肉多大需要切除(视频)

    结肠息肉多大需要切除
    结肠息肉如果到0.5cm,甚至更大,建议在结肠镜下尽早切除。根据息肉大小、性质,具体分析如下:1、>0.5cm的息肉:结肠息肉一般0.5cm或者更大,建议尽早切除,如果进一步生长有恶变的可能性;2、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可以暂时观察,不会恶变;3、腺瘤型息肉:如果是腺瘤型息肉建议尽早切除,因为有恶变的可能;4、宽基底息肉:有可能恶变,建议在结肠镜下尽早切除;5、小息肉:如果是小的带蒂息肉,可以暂时观察。
    2023-08-02
  •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音频)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
    讲解医师:王子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肛肠科
    直肠息肉顾名思义,一定长在直肠,如果长在结肠,就称之为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一类隆起性病变的统称,直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往往就是指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类息肉是良性的,在肠炎等因素的刺激下慢慢形成的,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等原发病,这样的息肉是可以自行消失的。另外一类直肠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需要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变化,腺瘤性息肉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定期复查,避免疾病复发。
  •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音频)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乙状结肠息肉是发生在乙状结肠部分的黏膜的隆起性病变。乙状结肠在哪?是在直肠的上面,距肛门是15—45公分左右,这个距离内的肠管我们称为是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息肉从病理分类来讲,最常见的是腺瘤性的息肉, 这种息肉多数是因为我们长期的进食过于精细的饮食,膳食纤维含量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高引起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还有遗传性的疾病导致的。 此外还有炎性的息肉,比如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某些一过性的肠炎、某些寄生虫的感染等等引起的肠道黏膜的炎性增生。 第三类是我们常说的错构瘤性的息肉,它是由于小孩在胚胎时期某些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 还有其他更少见的息肉,比如类癌或者恶性的息肉,这些在确诊之前,我们都统称为息肉。 临床上在做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乙状结肠的息肉可以是单个的,可以是多发的,这些息肉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等情况。
  •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指大肠镜检查,主要针对结肠、直肠两个部位,若患者有腹部不适,如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均可做肠镜检查;若患者有隐血试验的阳性反应,则必须做肠镜检查,排除肠道有息肉、肿瘤的病变;因患肠息肉、肠癌患者的家属较普通人更易患有结肠病,故更需做肠镜检查。建议45岁以上健康的成年人将肠镜检查作为一项体检项目,定期检查,可较好的预防肿瘤发生。
    2023-07-30
  • 肠息肉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视频)

    肠息肉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一般需结合患者术后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如息肉体积相对较小,又接近于直肠,患者禁食水的时间较短;如息肉接近于回盲部,息肉体积较大,出血风险较大,患者禁食水的时间较长,禁食水的时间大概为三天。由于患者在术后息肉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迟发出血现象,如息肉出血,且进食的食物形成粪质后,一般会导致结肠镜止血较为困难。
    2023-07-30
  •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视频)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大肠癌与郁怒忧思、饮食不洁、久泻久痢等有关。西医则认为与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关。此外,大肠息肉、腺瘤、炎症性肠病长时间亦可诱发大肠癌。临床中,大肠癌高发于有家族遗传史,或者有家族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40岁以上人群,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023-07-30
  • 结肠黑变病的预后如何(视频)

    结肠黑变病的预后如何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的病变。在消除致病因素后可以发生逆转。有文献报道,停用蒽醌类泻药6-12个月后结肠黑变病可逆转消失。结肠黑变病的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在停用蒽醌类的泻药后,结肠黑变病不能被短期治愈。数年间内镜下表现变化不大,研究表明,结肠黑变病有可能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病率,而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有报道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介于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腺瘤之间的阶段,存在癌变风险。因此对于结肠黑变病的患者,除建议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治疗,改善便秘等症状,慎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外,还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警惕结肠息肉和结肠癌。老年患者既有息肉病史者,应长期进行临床跟踪,定期复查结肠镜,发现炎症、息肉或肿瘤等病变,及早进行治疗以免耽误时机。
    2023-07-31
  • 慢性直肠炎吃什么药(视频)

    慢性直肠炎吃什么药
    慢性直肠炎如果是排除了溃疡性结肠炎类的特异性炎症以外,一般的炎症主要是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及生冷的食物,必要时可以根据慢性直肠炎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果是反复腹泻,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及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的药物,一般服用3-5天,症状就应该得到缓解,如果仍没有缓解,就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能还要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排除结肠息肉、早期结肠癌等疾病。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