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高是什么意思(视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高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检测定量高,提示体内有一定水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即人体便可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通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常见于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群;2、见于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在病情恢复后6个月左右时间里,患者便可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3、见于乙肝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后机体免疫细胞将乙肝病毒清除,同时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检测不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或阴性的患者,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表面抗体阴性的患者,若对乙肝敏感便易感染,所以需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注射方法即在0、1、6个月时,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儿童注射10μg,成人注射20μg,且注射完第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需检测表面抗体水平,若达到10mIU/ml提示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此种水平的表面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023-08-03
  • 乙型肝炎携带者会传染吗(视频)

    乙型肝炎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和肝脏病变的患者。由于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到其他易感人群,所以具有传染性,并且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的人群,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避免感染乙肝病毒。而此类人群在产生乙肝免疫保护能力之前,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接触,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并且需在性生活时采取保护性措施。
    2023-08-03
  • 丙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视频)

    丙病毒性肝炎潜伏期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通常是2周到6个月,平均为40天。丙型病毒性肝炎最长的潜伏期是6个月,所以不慎暴露于丙肝病毒的人群,需要观察最长的潜伏期,在6个月内要化验丙肝病毒的抗体。如果在6个月后,丙肝病毒抗体仍然阴性、丙肝病毒核酸仍然阴性,通常说明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如果在血液中检测到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和核酸,确定是否感染丙肝病毒。所以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长潜伏期,对于判断暴露于丙肝病毒的人群,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言较有价值。
    2023-08-03
  • 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视频)

    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是各种嗜肝病毒感染肝脏,而嗜肝病毒在病原学上分为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通常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是经过粪-口途径感染,即通过消化道的途径感染,此两种病毒如果污染水或者污染食物,即蔬菜或海产品,可以经过消化道而感染,患者的粪便中可以含有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而此两种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肝炎,主要以急性肝炎为主,也可以引起重型肝炎,甚至肝衰竭,尤其是戊性肝炎病毒,如果感染老年人或孕妇,通常可以引起急性肝衰竭。而其他三种肝炎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通常是通过血液、母婴垂直或性接触途径传播。其中丁型肝炎病毒是在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如果患者并未感染乙肝,丁型肝炎病毒而很难生存。而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丁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丁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急性病毒性肝炎,也可以表现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也可以出现肝硬化。
    2023-08-03
  • 丙型肝炎抗体阴性什么意思(视频)

    丙型肝炎抗体阴性什么意思
    人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会产生丙肝病毒抗体,所以检测丙肝病毒抗体呈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是阳性,说明感染了丙肝病毒。所以在健康查体或者进行术前8项的检查时,都要检查丙肝抗体,通过丙肝病毒抗体的阳性或者阴性,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对于有过输血史的人,要检测丙肝病毒抗体,筛查输血的人是否感染过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或者输血制品的途径感染。如果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感染过丙肝病毒,要进一步检查丙肝核酸,即HCV-RNA。如果HCV-RNA检查呈阳性,说明体内丙肝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可能会有肝功能异常或者肝硬化。任何情况下,只要检测出HCV-RNA阳性,就需要进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2023-08-03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0.05是什么意思(视频)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0.05是什么意思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0.05S/CO,是非常低的水平,通常说明丙肝病毒抗体为阴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人体产生丙肝病毒抗体,所以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可筛查人群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体阳性,要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的RNA,即丙肝病毒的核酸,判断体内是否有丙肝病毒复制。所以丙肝病毒的抗体,只说明感染过丙肝病毒,不能代表体内有丙肝病毒复制,需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的RNA。通常的健康查体要查丙肝病毒的抗体,以筛查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对于丙肝的高危人群,包括有过输血史、血制品输入史或者进行过成分献血的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第Ⅷ因子缺陷的血友病患者,经常接受血制品的人,除了要化丙肝病毒的抗体,还要查丙肝病毒的RNA。通过双保险的办法,来判断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达到最有效的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作用。
    2023-08-03
  •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视频)

    乙型肝炎怎么传染
    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1、血源传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血液破溃后污染他人,如皮肤黏膜有破损,此时就可以导致传播。乙肝病毒的血源传播通常是不洁的手术室或各种有创性操作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如纹身、穿孔、拔牙或其它侵入性检查。之前手术的患者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虽然看起来器械非常干净,肉眼看不到血液,但0.01%mL就可以导致乙肝病毒传播;2、垂直传播:青少年乙肝病毒的感染者多数是通过妈妈孕期或产后的母乳导致的传播;3、性途径:如夫妻双方,女性阴道分泌物和男性精液里有乙肝病毒的存在,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就可以让乙肝病毒进入体内,导致乙肝病毒感染。
    2023-08-03
  • 乙型肝炎DNA测定结果怎么看(视频)

    乙型肝炎DNA测定结果怎么看
    乙肝病毒DNA即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临床上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测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情况,以及病人体内有多少量的病毒存在,结果以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如8.25×10^3IU/ml是科学计数法,即8250IU/ml。乙型肝炎病毒正常值根据检测试剂盒不同而不同,多数实验室正常值是1000IU/ml。较好的试剂盒可以提高灵敏度,正常标准为15-20IU/ml或者50IU/ml。乙肝病毒控制越低越好,如果能够控制到<20IU/ml以下,造成肝脏损伤,甚至发生肝癌的概率会减低,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越高,代表传染性越强,越容易传播,而肝功能好坏不完全根据HBV-DNA决定,还要结合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2023-08-03
  • 肝炎化验血看哪项指标(视频)

    肝炎化验血看哪项指标
    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通常检查乙肝5项和丙肝抗体。乙肝5项主要是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若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即可诊断为乙肝。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说明患者对乙型肝炎有一定抵抗力。机体可通过接触环境中的乙肝病毒或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在接触少量病毒时,可产生一定抵御能力。但丙型肝炎抗体与乙肝抗体有所差别,不是保护性抗体,所以丙肝抗体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要想明确诊断,不论是乙肝还是丙肝,都需进行病毒DNA或RNA病毒定量检查,同时可明确病毒复制量,再根据复制量确定是否需抗病毒治疗。若患有乙肝或丙肝,且肝功能转氨酶指标明显上升,必要时需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进行保肝治疗。
    2023-08-03
  • 急性黄疸型肝炎能传染吗(视频)

    急性黄疸型肝炎能传染吗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需根据病因进行判断,常见情况如下:1、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性肝炎引起黄疸型肝炎时,病毒数量在患者体内处于复制较多阶段,容易出现母婴垂直传播、血液制品等传播几率。对于甲肝病毒而言可经由粪-口传播,通常是指健康人群食用被甲肝患者粪便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食物后,导致病毒性肝炎传播;2、其他原因:若患者是由于饮酒、药物使用不当或胆管结石引起,则为不具备相应病原体的黄疸型肝炎,通常不会出现传播,患者的治疗不存在个别防护或进一步隔离措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