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大便出血鲜红不痛是怎么了(视频)

    大便出血鲜红不痛是怎么了
    大便中存在鲜血且不伴有疼痛,即为无痛性血便。首先需要甄别有痛性血便最常见于哪些情况,其中最常见的是老年人的缺血性肠病,即肠部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然后出现便鲜血,这是有痛性的血便。而无痛性血便常见于大肠息肉、大肠肿瘤、痔疮等几类疾病,具体情况如下: 1、直肠或者结肠息肉:如果病变比较大,表面形成溃疡或者糜烂,大便与其摩擦后很容易出现便鲜血,而此时的患者往往没有腹痛; 2、大肠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如果患者此时还未形成肠梗阻,也没有明显腹痛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无痛性便鲜血; 3、内痔或外痔:在患者大便比较硬,将痔血管刮破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无痛性便血。
    2023-08-02
  • 大便出鲜血是什么问题(视频)

    大便出鲜血是什么问题
    大便出鲜血就是便血,并且出血部位比较低,最常见的原因是痔疮,痔疮出血就是便血,鲜红的血滴在大便表面上,有时病人在大便干时出现。便血的病人大部分出血量并不是很大,就是少量出血,不会影响到生命体征,但是也有少见的病例,痔疮也会引起消化道大量出血,甚至血色素降得非常多。 除了痔疮以外的还有其它的原因如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和肿瘤,小的息肉一般也不会出血,但是大的息肉血管供应非常好,表面出现溃疡时就会出现便血,尤其是比较低位的可以出现鲜血,便出来是鲜血。还有结肠肿瘤,很多结肠肿瘤的病人会出现便血,而且比较低位时会出现鲜血,消化道疾病,如缺血性肠炎,出血量比较大时也可以出现便鲜血,结肠的毛细血管扩张也可以出现便鲜血。便血不一定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但是除了痔疮以外,其它疾病需要重视,慎重处理,认真检查,给予一定的治疗。
    2023-08-02
  • 结肠癌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视频)

    结肠癌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
    部分结肠癌可遗传给下一代,常见情况如下:1、存在基因突变的结肠癌: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又称FPC,此类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几乎30岁前均会发生结肠癌,有明显家族遗传性。若家中既往存在直系亲属年轻时患有结肠癌,甚至出现较多相同情况,建议家族中儿童10岁左右进行肠镜检查,可能会在肠镜中发现结肠内铺满息肉,需进行全结肠切除,避免患直结肠癌的可能,但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仅占整个结肠癌的2%;2、没有基因突变的结肠癌:遗传到下一代概率比较小,所有癌症均对下一代存在影响,但概率相对较小。通常癌症以一定概率在部分年龄段的人当中会发生,与遗传关系比较小。
    2023-08-02
  • 结肠癌是什么导致的(视频)

    结肠癌是什么导致的
    导致结肠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结肠息肉:与结肠癌有明显相关性的通常为结肠息肉,特别是多发性息肉,恶变几率较大。若肠镜检查后发现结肠息肉,应及时进行处理。可以进行镜下切除,避免息肉生长和恶变,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2、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结肠炎,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造成肠黏膜肠化,甚至癌变时间较长后,就会出现恶变倾向;3、遗传性疾病:林奇综合征也具有明显相关性,如果有家族史,则患结肠癌几率较大。若家族中存在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建议直系亲属进行相应检查,特别是进行结肠镜检查。
    2023-08-02
  • 肠癌是多久形成的(视频)

    肠癌是多久形成的
    90%以上结肠癌需要由结肠息肉发展至结肠表面异常增生,此后方可变成结肠或直肠癌,即大肠癌。通常从息肉至癌症恶变过程非常漫长,一般需5-10年。癌症发生与胚胎异常、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慢性炎症、肠道菌群及生活习惯等相关,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大肠癌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1、主观调整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疾病,患者的共同特征为血脂代谢异常。肥胖患者最直接调整办法为减肥,即通过控制饮食及运动改善; 2、环境因素通常无法改变,因此可适当调整个人行为方式。通常吸烟、食用腌制咸菜、红肉及加工肉类及缺乏运动等情况均为诱发大肠癌危险因素。保持正确生活方式及良好饮食习惯可有效减少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另外,建议患者适当锻炼身体、经常摄入水果、蔬菜及杂粮等食物进行预防; 3、结肠息肉阶段将病变切除为预防大肠癌最关键步骤,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023-08-02
  • 大便有白色黏稠物是肠癌吗(视频)

    大便有白色黏稠物是肠癌吗
    大便有纯粹白色黏稠物附着,不一定为肠癌。因肠癌白色黏稠物中通常会混杂血液,即黏液、脓血并存,肠癌患者便中白色物质并不是纯白色物质,而是与伤口化脓产生的脓相同,在肿瘤表面对大便产生影响,黏液脓血便才属于典型肠癌表现。白色黏液通常属于肠炎表现,称为溃疡性结肠炎。因此当患者大便时出现白色黏液,建议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特别为40岁以上患者,若检查发现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情况,及早治疗可有较好效果。
    2023-08-02
  • 30岁得肠癌几率大不大(视频)

    30岁得肠癌几率大不大
    通常30岁的年轻人,若无便血或黑便等症状,可以认为发生肠癌的几率并不大。但也要注意肠癌具有家族倾向,若家族中有人患过结肠癌、直肠癌或胃癌等,30岁左右需开始检查结肠镜。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上升而逐渐增高,总体肠癌发生率约在12/10万。不同人群发病率不同,通常30岁的年轻人患肠癌的几率并不高,通常45岁以上患肠癌的几率有所增加。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开始普查结肠镜,通常每2-3年进行1次复查。到60岁以上,患结肠息肉的几率达到20%,而多数结肠癌或直肠癌,都由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转变而来。因此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在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结肠镜较为重要,在结肠镜检时可切除发现的息肉,防止息肉发生癌变。
    2023-08-02
  • 肠癌会死吗(视频)

    肠癌会死吗
    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在12/100000左右的恶性疾病,肠癌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70%左右,即有70%的人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另外30%的人会在5年内死亡,所以肠癌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大部分结肠癌患者会死于肝转移或肺转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膜转移或者局部复发,大概50%的人会死于肝转移。不同分期的肠癌死亡率不同,一般认为早期肠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期后5年生存率在80%左右,到Ⅲ期或者晚期,5年生存率可能在50%甚至更低,所以早期发现大肠癌比较重要。大部分大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或者直肠息肉转变而来,所以4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进行结肠镜的普查。普查过程当中如果发现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可以进行切除,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的时间经过5-10年以上会逐渐增大,2cm以上的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癌变率可以达到30%左右,所以早期切除比较有必要。
    2023-08-02
  •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大肠癌与遗传相关,美国等发达国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第一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无异常情况,可以5年后再进行检查;如果患者有结肠息肉、腺瘤等病变,建议一年复查一次,如果两年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情况,可以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检查。我国一般建议患者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部分地区建议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023-08-02
  • 混合痔手术后大便出血是不是还没好(视频)

    混合痔手术后大便出血是不是还没好
    混合痔术后出血有两种情况: 1、术后伤口还没有好,包括术后创面出血,如果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因为术后排便,粪便刺激或者手纸擦时候会导致粪便带少量血,应该不需处理。如果出血过多,比如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要及时处理; 2、如果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半年或者几个月以后又出血,根据情况而定是否需要到医院做检查。首先看是哪出血,是痔核又长出来出血还是其它问题出血。出血有多种情况,可能是犯肛裂、直肠发炎,也可能是结肠息肉、肿瘤。所以痔疮术后又出血具体原因应该进一步检查,不一定是痔疮没有做好,痔疮也有可能复发。所以混合痔手术以后好几年又出血,可能是复发,也可能是其它疾病,要去医院进行肛门指诊、肛门镜甚至结肠检查,看出血具体因。如果通过检查看痔核又长出,痔核表面出血即痔疮复发,如果痔疮消失,表面不出血,可能是痔疮以上肠腔其它部位出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