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肌病

  • 线粒体脑肌病如何用药(视频)

    线粒体脑肌病如何用药
    当前针对线粒体脑肌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经验性治疗及姑息治疗,无特异性药物,临床常用辅酶Q10、左旋肉碱,发作时可用左旋精氨酸进行治疗。此外,亦可应用有毒性的物质进行替代或透析性治疗,国内尚未开展。总体而言,线粒体脑肌病当前无针对性、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中,若患者合并有癫痫发作症状,可进行抗癫痫治疗,但应避免应用丙戊酸钠,以免加重患者的乳酸性酸中毒症状。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应避免应用二甲双胍,以免干扰三羧酸循,导致乳酸堆积。此外,还可对患者疾病抗阻力训练,以改变其基因突变症状。
    2023-08-01
  • 线粒体脑肌病注意什么(视频)

    线粒体脑肌病注意什么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常有运动不耐受症状,即运动后可有肢体无力、呼吸困难等表现,因此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家属还应对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做好康复及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认知问题的恢复。此外,由于多数患者伴有癫痫发作症状,家属应注意在癫痫发作过程中避免摔倒、咬伤舌头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护理,与患者家属密切相关,建议家属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康复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2023-08-01
  • 线粒体脑肌病包括哪些病(视频)

    线粒体脑肌病包括哪些病
    线粒体脑肌病是氧化呼吸链代谢障碍导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脑肌病及肌病两种类型,其中脑肌病可累及颅内,同时有肌肉受累;肌病主要累及肌肉。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结构症状、内分泌系统症状、眼科症状等多系统、多部位受累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眼外肌麻痹、肌阵挛发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视力与听觉下降等表现。
    2023-08-01
  • 什么是线粒体脑肌病(视频)

    什么是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主要是由于氧化呼吸链代谢障碍,引起氧化磷酸酶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发作年龄较轻,发病为多系统、多部位受累,主要症状表现是疲劳不耐受,经病理检查可发现红纤维破碎。主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亦可由其独特的遗传方式,即母系遗传方式遗传。
    2023-08-01
  • 线粒体脑肌病需要做哪些检查(视频)

    线粒体脑肌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线粒体脑肌病的疾病谱较多,其检查项目相对较多,常见如下: 1、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颅内钙化、白质脑病、枕叶萎缩、枕叶梗死灶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及脑脊液的乳酸升高,血乳酸与丙酮酸的比例减小; 3、最小运动实验; 4、生化检查:可发现肌酸激酶增高; 5、神经电生理:即肌电图,可发现肌肉电生理改变,提示肌肉病变; 6、病理活检:为主要诊断方式,可发现红纤维破碎。
    2023-08-01
  • 线粒体脑肌病能活多久(视频)

    线粒体脑肌病能活多久
    线粒体脑肌病的疾病病谱较为广泛,包括常见的进行性眼肌麻痹、KSS综合征、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以及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感觉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伴眼外肌麻痹及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疾病,同时有雷氏综合征。 雷氏综合征的特点为发作年龄较小,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婴幼儿时期可表现为喂养困难、精神不振、发育迟缓等症状,核磁共振检查可见苍白球、尾状核对称性病变等。 随疾病进展,患者症状更为严重,可有全身各系统、各脏器受累表现。因此,线粒体脑肌病的存活尚未明确,发病较早者,存活时间较短;若成人发病,其生命周期亦相对较短。
    2023-08-01
  • 眼睛肌肉萎缩能治愈吗(视频)

    眼睛肌肉萎缩能治愈吗
    眼睛肌肉多指眼外肌,包括支配运动眼球及提上眼睑的肌肉。临床上如果出现眼球外肌无力,主要可以见于重症肌无力,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病。肌无力症状表现为晨轻暮重,休息以后减轻、劳累以后加重。但并不是真正的眼外肌萎缩,治疗效果比较好,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另外还有几种遗传性肌肉病可以累及眼外肌,导致眼睑无力、眼球活动障碍,如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等,另外还有线粒体脑肌病。这些疾病都可以引起眼肌萎缩,但是这些疾病是遗传病,目前没有根治性方法。虽经中西结合治疗以后可以改善症状,但目前无法治愈。
    2023-08-03
  • 面部肌肉萎缩怎么治疗(视频)

    面部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肌萎缩是一种症状,包括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面部肌萎缩也同样如此。面部神经炎性肌萎缩多见于面神经麻痹和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治疗通常多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提高疗效。另外还可以应用针灸、按摩、中药的外用、磁疗等方法辅助治疗。 肌源性面部肌萎缩多见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也可以见于先天性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等。因为是遗传性肌肉病,所以目前没有根治性疗法,而这些遗传性肌肉病一般都伴随肢体肌萎缩和肌无力。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应归于痿证的范畴,主要应用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应用根据多年治疗经验研制的以参芪强力胶囊、三黄增力散等为代表的中药制剂,可起到良好效果。 此外,面部肌萎缩可能由于肿瘤压迫等所致,而肿瘤治疗刻不容缓。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引起的疾病,需进行合适的对因治疗。所以面部肌萎缩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患者一定要到专业的科室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