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视频)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或者胃癌等。此外,贲门黏膜撕裂或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都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同时比较少见的,如血管畸形或者胆胰方面肿瘤,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通常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量较小,若出血量较大时患者会引起呕血,呕出暗红色血或血凝块。如果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非常大、非常凶猛,病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头晕、心慌等休克症状,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此外贲门撕裂引起的出血,一般在饮酒后会出现,首先呕吐的胃内容物不带血,呕吐后会再出血。多数出血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且部分出血可以在内镜下直接进行止血治疗。 若为短暂性出血,如血管畸形出血,则必须前往急诊做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果出现出血,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出血原因,并做相应治疗。
    2023-07-31
  •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疾病(视频)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疾病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疾病非常多,具体如下: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又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消化道肿瘤; 3、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大量喝酒可能会引起贲门撕裂,常见疾病按照统计学,可能在某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有差异。 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部位位于上消化道,主要表现是呕血、黑便,出血量大可能表现为便血。所以上消化道出血,要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才能针对治疗。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是指哪里(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是指哪里
    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是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部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以及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疾病导致的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一般由于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饮用酒精等饮品,会导致胃黏膜的急性损伤。此外在手术、创伤、应激、严重感染及脑血管疾病时,也可以出现应激性的胃黏膜损伤,导致出现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另外,胃部肿瘤,包括胃癌、胃间质瘤、食管癌等,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胆道出血,一般是由于外伤、炎症、肿瘤导致胆道损伤。胰腺损伤,如胰腺脓肿的破溃以及食管贲门撕裂,均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什么(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如下: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由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大量饮酒导致;3、胃部或十二指肠、食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等;4、其他原因:严重肝病以及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贲门撕裂导致的出血。少见原因包括由于创伤、炎症、肿瘤导致的胆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之后的临床表现,会出现呕血与黑便。如果出血量比较大,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会直接出现呕吐鲜血或者暗红色血块。若血液在胃肠停留时间较长,在胃酸作用下会呈现咖啡色改变,此时患者会呕吐咖啡色物质。黑便主要是由于血液中三价铁离子,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二价亚铁离子,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现黑色。通常此类大便粪质稀薄、不成形,呈现柏油样。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需要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原因,不同病因导致的出血,饮食护理不同,具体如下:1、消化道出血合并幽门梗阻:需要禁食,行胃肠减压;2、消化性溃疡出血出现血管残端:需要在内镜下行相应处理,一般需要禁食3-5天;3、单纯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建议病人进食面条、面包、馒头等软食,同时食物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4、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呕血:不建议进食;5、仅有黑便、无呕血:建议进食流质,如米汤水等,无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再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如稀饭,再过渡至软食,比如面条、面包、馒头等,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2023-07-31
  • 一直吐是什么原因(视频)

    一直吐是什么原因
    持续呕吐较为常见原因如下: 1、胃肠道相关疾病,如较常见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在进食不洁食物后可出现剧烈呕吐,并且会伴有腹泻、发热等情况。还包括其它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上述疾病患者均可表现为频繁呕吐。以上疾病还会导致上腹痛等情况,可通过腹部超声、CT以及胃镜检查进行排除; 2、内分泌相关疾病,如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低钠,也可导致频繁呕吐; 3、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神经系统较多疾病均可引起频繁呕吐,如脑梗死、脑缺血、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上述疾病患者不仅会出现频繁呕吐,还会伴有头疼、头晕等症状。 因此,若出现频繁呕吐,需要根据以上几类疾病逐一进行排查。
    2023-07-31
  • 肚子不舒服想吐怎么回事(视频)

    肚子不舒服想吐怎么回事
    腹部不适甚至伴有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症状,一般提示胃肠道疾病。如果病人是适龄年轻女性,首先排除是否怀孕。如果排除后,再考虑是否由胃肠道疾病引起。临床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的疾病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细菌、病毒或者毒素引起的急性胃肠道反应,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即胃肠感冒,出现上吐下泻表现。但不排除还有其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肠动力异常、食道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等。如果高度怀疑胃肠道疾病引起腹部不适,伴有呕吐,建议做胃镜检查,确诊病因。 此外要注意是否为全身疾病导致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如肝病、肝功能损伤、胰腺疾病、胰腺炎、胆道疾病,甚至肿瘤性疾病等可引起全身相关胃肠道反应,从而出现腹部不适、呕吐症状。根据病人是否出现腹痛、消瘦、贫血等体征表现,再做相应检查,以确诊病因。
    2023-07-31
  • 糜烂和溃疡的区别(视频)

    糜烂和溃疡的区别
    糜烂和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损伤,糜烂损伤相对较轻,溃疡的消化道损伤比糜烂重。糜烂是指消化道表面腺体出现表浅损伤,一般可以呈片状或点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出血糜烂点,糜烂病变表浅,愈合后不留瘢痕。 溃疡比糜烂病变深,溃疡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损伤超过黏膜肌层,突破黏膜层到达黏膜下层,此时病变存在一定深度,溃疡表面一般会有白色或黄色黏膜坏死物,溃疡愈合之后一般会遗留瘢痕。糜烂和溃疡在胃镜下可以同时存在,糜烂如果不经过及时治疗,病变可以进展成为溃疡。
    2023-07-31
  • 缺铁性贫血怎样治疗(视频)

    缺铁性贫血怎样治疗
    若患者为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食补治疗。如果发生中重度贫血,建议口服铁剂治疗,因为不但要纠正贫血,还要补足体内的储备铁。如果补铁治疗后贫血改善不明显,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查是否由其它原因导致,比如是否有消化性溃疡、钩虫病、食物过敏等,造成消化道慢性失血而导致铁丢失过多。铁剂可刺激消化道,建议饭后服用。服用铁剂期间避免与牛奶和茶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口服铁剂时,大便通常呈线黑色,不要过分担心,此为正常现象。 儿童缺铁性贫血多数为营养性缺铁,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般不缺食物,但还有部分儿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铁元素摄入不足,导致贫血。所以建议婴儿在出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尤其是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这时母乳或者牛奶,已经无法提供充足的铁元素。含铁丰富的食物通常包括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动物血、动物肝脏、黑木耳、菠菜等蔬菜。
    2023-08-01
  •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危害(视频)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危害具体如下:一、症状:1、贫血原发病症状:比如消化性溃疡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就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粪,还有痔疮出血导致的贫血,就会有便血的症状等;2、贫血症状: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气短、呼吸困难、记忆力下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表现;3、铁缺乏导致的症状:铁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智力的低下,还可以使皮肤无光泽、易溃疡、粗糙、指甲薄而脆等。缺铁还会导致精神异常,比如失眠、多梦及异食癖等,都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二、危害:1、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2、循环系统:引起贫血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心功能的下降,甚至心力衰竭;3、消化系统:引起食欲不振、营养不佳、消化不良以及大便频率、次数都发生改变;4、内分泌系统:导致甲状腺、肾上腺以及胰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内分泌代谢的紊乱。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