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什么(视频)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什么
    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血细胞恢复正常,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的比例<5%。但这类标准更多应用在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诊断中,有时外周血的血细胞恢复不理想,血红蛋白达轻度贫血,即>90g/L,血小板恢复正常,白细胞也能达到正常的最低线水平,即至少达到2×10^9/L,血液学上考虑疾病基本缓解。同时需有骨髓缓解,即骨髓的原始幼稚细胞非常低,这时,要求细胞的内容不同,如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一般以原始细胞的比例≤5%,界定为完全缓解。如果是单核细胞来源,或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始细胞比例≤5%的同时幼稚细胞≤5%,界定为骨髓完全缓解。
    2023-08-01
  • 怎么区别传单和白血病(视频)

    怎么区别传单和白血病
    传单,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血涂片上易区别其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做血涂片可观察白细胞形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淋巴细胞,即异型淋巴细胞,仅淋巴细胞的形状发生轻度改变,整个结构还是正常的淋巴细胞。而白血病的细胞,在血涂片里大多可看到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其形态不同于成熟的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感染,病人可有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急性白血病成熟细胞较少时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也可有明显发热的表现。
    2023-08-01
  • 白血病急性好治还是慢性好治(视频)

    白血病急性好治还是慢性好治
    影响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治疗难度的因素较多,通常和不同的疾病类型有密切关系,具体分析如下:一、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处仅阐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发病年龄和患者是否具有特定的致病基因等因素,都和患者的治疗疗效、生存期限有密切的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通常需要联合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儿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长期生存。对于成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较差,通常需要积极进行联合化疗治疗,如果患者有相合的骨髓干细胞供者,建议积极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二、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目前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治疗已较为成熟,甚至可以替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仍有部分靶向治疗无效或耐药的患者,如果有合适的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愈的方法之一;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常此类患者只有出现治疗指征时才需要治疗,目前已研发部分针对此病的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泽布替尼等,此类药物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生存,具有较好的效果。所以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就治疗疗效而言,通常还是要根据发病年龄、是否有不良的预后基因、是否有靶向药物治疗等具体分析。
    2023-08-01
  • 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视频)

    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白血病患者早期症状,具体如下:1、贫血: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浸润,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导致患者发生贫血;2、出血:骨髓制造血小板能力下降、血小板生成不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处于易出血的状态。最常见出血部位是皮肤、牙龈等,最致命出血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3、感染:白血病患者本身可以引起发热,但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患者自身抵抗能力较差,容易罹患各种部位的感染,发生感染后会出现高热的表现,体温可以达到39℃,甚至40℃以上。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肛周感染,甚至口腔炎、牙龈炎等,感染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近年来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比例也在上升。随着白细胞的进展,可出现髓外浸润的表现,如骨骼痛,以胸骨疼痛常见,儿童白血病中最为常见。还可出现眼的受累、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男性患者可能还会累及睾丸等生殖系统。
    2023-08-01
  • 急性白血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急性白血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急性白血病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血小板数量减少:急性白血病导致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在骨髓内影响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正常生长,导致巨核细胞生长受抑,产生的血小板数量相对减少。血小板是在止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血细胞,所以急性白血病时,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是患者出现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2、凝血功能异常亢进:部分急性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内含有大量颗粒,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大量细胞内颗粒有促凝作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血小板大量消耗,导致消耗性出血的出现,出现类似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倾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较为明显;3、凝血因子功能异常: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也会对凝血因子的功能有一定影响,通常导致凝血因子不能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也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出血的重要原因;4、其他原因:患者血管的因素导致出血倾向增加,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也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
    2023-08-01
  • 白血病能治的好吗(视频)

    白血病能治的好吗
    部分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治愈。髓系白血病M3型,也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以治愈。慢性白血病不能治疗,但是慢性白血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长期缓解。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10年,患者病情可以长期缓解。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是担心变成急性白血病,一旦发生急性变,则无有效治疗方法。但是随着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以及二代、三代药物的出现,患者生存期已经明显延长。
    2023-08-01
  • 后背疼是白血病前兆吗(视频)

    后背疼是白血病前兆吗
    后背疼不是白血病特别的前兆,但极个别病人确实有骨痛表现,二者没有必然关系。急性白血病通常表现是贫血、出血、感染,其中出血和感染最突出,病人也可以出现骨骼关节的变化,表现为骨骼胀痛,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的结果,会伴有低热。肿瘤癌性发热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这时可出现骨关节疼痛,包括体检时出现胸骨下端压痛。后背疼更常见于如年纪大的病人,出现骨关节病,如肩周炎,或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也会出现后背痛,需要加以鉴别。肿瘤相关的疼痛一般会越来越重,良性病可能时好时坏,而且与体位有关。遇到相应问题,需要做详细检查,白血病通过血常规检查会一目了然,不需凭空想象,加重恐惧。
    2023-08-01
  •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是否有白血病吗(视频)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是否有白血病吗
    血常规有可能检查出患者是否有白血病,但诊断不是以血常规为准。血常规中需要关注白细胞是否升高、是否出现贫血和血小板下降,这是典型的白血病表现,尤其是急性白血病,但也有部分白血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另外也可以做白细胞分类,如果白细胞分类当中见到原始细胞,这也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特征。但对于慢性白血病,通过血常规也能够充分体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为粒细胞增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为淋巴细胞急剧升高。所以白细胞各项细胞的比例,以及是否有原始细胞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但白血病的确诊需要通过MIC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重要指标,才能做出准确诊断。在观察血象的时候,除了关注白细胞,也要关注红细胞、血小板,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部分感染的情况,包括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现血象的变化,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所以血象同样也可以出现上述一致性的变化,但最终的确认是靠骨髓当中多种检查才能够确诊白血病。
    2023-08-01
  • 骨髓瘤和白血病哪个严重(视频)

    骨髓瘤和白血病哪个严重
    骨髓瘤和白血病根据各自的病期有所区别,总体来说,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要比骨髓瘤更严重,具体如下:1、骨髓瘤:相对进展比较缓慢、隐匿,通常表现为贫血、肾功能不良、骨骼疼痛、骨折、反复发热、感染,所以诊断有时容易延误或出现错误。一旦到疾病晚期,骨髓瘤的病人也非常痛苦,疾病也会进展较快,病人在翻身、咳嗽时肋骨可能会出现骨折,所以会出现骨痛、肾衰等严重的疾病晚期表现,需要透析、输血支持等。病人出现衰竭状态和急性白血病的进展速度或死亡率可以相互比较,但骨髓瘤的平均存活时间随着新兴治疗可达5年以上。如果骨髓瘤不治疗,有时可存活1-2年,即单纯支持治疗可有1年以上的生存期;2、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快速,病人很快可出现出血、感染、乏力、贫血、骨骼或胸骨压痛,通过骨髓检查很快明确诊断,所以急性期或发病初期,急性白血病更为严重。急性白血病如果不化疗,一般平均存活3-6个月。
    2023-08-01
  • 贫血和白血病有关系吗(视频)

    贫血和白血病有关系吗
    有时白血病的表现就是贫血,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具体如下:1、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三大主症是贫血、出血和感染,但可能出血和感染的表现更为突出,这也是病人的重要主诉,因为血红蛋白下降较快,所以病人的症状如乏力、困倦、疲倦比较突出,所以有的病人以贫血待查来进一步获得诊断;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贫血,多数病人也可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所以贫血有可能是早期症状,要对这类病人应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有无相应的髓系克隆,来追踪是否会在短时间内转为急性白血病;3、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加速急变或到疾病晚期才会出现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贫血是治疗指征,如果只是淋巴细胞增多,不一定需要治疗,而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才是需要治疗的特异性指征。所以两者间有密切关系,应注意贫血的病人是否有存在恶性病的可能。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