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27岁心肌缺血严重吗(视频)

    27岁心肌缺血严重吗
    27岁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是否严重,需根据缺血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若明确该患者存在冠心病,则需根据冠心病程度判断,如果进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提示较严重,可能需植入支架,更严重者可能需进行搭桥手术,但27岁患者进行搭桥概率较低。通常可能仅在心电图上观察到患者存在缺血改变,但实际不一定患有冠心病,因而当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时,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并无明显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三高"症状,也无心脏缺血症状,则通常并不严重也可能并非患有冠心病。但如果患者明确存在"三高"中任意一种,如多年糖尿病患者有吸烟习惯和家族史,同时心电图也观察到异常,患者自身也存在症状,此时应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变情况。在药物干预同时,如果患者病情程度较重,还需进行进一步介入治疗方法,而非单纯依据心电图评估患者缺血严重程度。
    2023-07-31
  • 低血压高的原因和治疗(视频)

    低血压高的原因和治疗
    低压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外因:大部分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饮食结构中盐多、油多,以及体重超重、肥胖、不爱运动、熬夜、精神紧张、压力大、上夜班等。治疗应改变内因方面,比如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重,以及少盐、少油饮食、丰富饮食结构,如果低压无法达标,需加用降压药物。虽然没有针对降低降压的药物,但某些药物具有倾向性,比如高血压患者心率偏快,可选择β受体阻断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等药物,对于降低低压效果较好,同时具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如果心率不快,可以选择沙坦类降压药,可以较好的调整低压高状态;2、内因:遗传因素,无法改变。
    2023-07-31
  • 心脏房性早搏有危险吗(视频)

    心脏房性早搏有危险吗
    心脏房性早搏的危险性较低。临床上,房性早搏普遍存在,部分正常人群因为早搏量很少,可能24小时只有几次或者十几次,这时称为生理性早搏,不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早搏数量较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较少,基本不会因为早搏较多而影响血压,如出现血压下降,引起部分新脏器供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早搏的数量来判断是否为房性早搏,根据听诊和自我感觉,并不能判断其为房性还是室性,需要通过心电图判断。若心电图发现有早搏,则需要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评估早搏数量。如果早搏数量<1000次,且症状不明显,可以不用治疗。如果早搏数量>5000次,还有心慌、心悸症状,则可以通过药物来减少早搏数量。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片、地尔硫卓、倍他乐克等,还可以使用中成药稳心颗粒。服药一段时间后,会使早搏数量下降,患者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2023-07-31
  • 早搏的药物治疗方法(视频)

    早搏的药物治疗方法
    患者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时,服用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患者如果早搏比较多,可以选择稳心颗粒或者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对于早搏的治疗有较多的临床证据,效果也比较明显。而西药针对于不同的早搏,用药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房性早搏:患者可以应用普罗帕酮,即Ⅰ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以及β受体阻断剂,比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属于Ⅱ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另外,患者还可以用Ⅳ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比如合心爽、维拉帕米等;2、室性早搏:通常选择ⅠB或Ⅰ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比如美西律、普罗帕酮,也可选择β受体阻断剂、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比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另外,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应明确是否有原发病,比如心肌病、冠心病、心衰,如果有原发病,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即普罗帕酮、美西律,而应使用β受体阻断剂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比如胺碘酮等。
    2023-07-31
  • 早搏的后果(视频)

    早搏的后果
    根据早搏症状不同,其带来的后果不同,具体情况如下:1、轻微后果:比如患者会感觉到心悸、胸闷、心慌等,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在临床上常见的是功能性早搏或者生理性早搏,即年轻人无基础心脏病史,但自觉心脏漏跳或者早跳,建议患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明确24小时早搏量,如果早搏量不多,则不需要过于担心,比如不到100次/分,对个人生命体征通常不会有影响;2、严重后果:部分早搏是器质性早搏,比如室性早搏,患者有慢性心脏病史,比如严重的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或者瓣膜病等,危害通常不在于早搏,而在于疾病本身。如果患者早搏数量较多,尤其是室性早搏,患者要警惕发生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需要结合心功能情况,如果EF(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即<35%,则需要进行处理,比如提前植入埋藏式除颤器,即ICD,以预防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023-07-31
  • 青春期的孩子心脏早搏能好吗(视频)

    青春期的孩子心脏早搏能好吗
    青春期孩子发现有早搏,一般情况下预后很好,多数早搏可自行消失,通常此年龄段人群发生的早搏多是功能性早搏。当孩子发现有早搏的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基本的心脏结构功能,如果没有问题,通常认为可能是功能性早搏,而如果早搏的数量比较少,则可无需治疗,可能经过休息、锻炼后自行好转。如果孩子早搏数量比较多,可以应用一段时间的药物,使早搏数量减少之后,逐渐地停用药物再进行观察。孩子可能是比较疲劳、没有休息好、精神压力比较大诱发的早搏,经过自身的调整早搏数量可能会减少,或者减少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数量的早搏,此时则可认为是治愈或者好转。因此,青春期孩子出现早搏无需紧张,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评估早搏的数量,再做心脏的超声观察是否出现基础心脏结构、功能状态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再根据患者早搏数量、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要用药。
    2023-07-31
  • 蹲下站起来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视频)

    蹲下站起来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蹲下站起来有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大部分与体位性血压下降有关系。体位改变,尤其从蹲位突然站起时,血压出现生理性变化,大部分患者血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同,因此导致的临床影响不同。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考虑与血压下降幅度比较大有关,与3分钟之内血压相比,起身后的血压可能下降幅度超过10mmHg,甚至超过20mmHg,或者<90/60mmHg,因此可以认为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脑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继发迷走反射的情况。常见于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容易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比如年轻女性近期休息不足,平时有贫血。此外,部分虚弱老年患者,或者有较严重的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如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统硬化,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比较常见。
    2023-07-31
  • 头晕恶心想吐心慌是怎么回事(视频)

    头晕恶心想吐心慌是怎么回事
    出现头晕、恶心、想吐、心慌时,常见原因如下:1、耳源性眩晕:最常见的是耳石症,是出现在清晨起床时突然体位变化,比如转身时出现上述症状,常见于老年人或者女性患者。如果头晕是以眩晕为主,感觉东西向一边倾斜,且不敢睁眼、不敢翻身,翻身时恶心、想吐,则高度怀疑是耳石症或者是耳源性眩晕。此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到医院急诊就诊,耳鼻喉科的医生会进行相应检查,包括手法复位,患者可以得到快速缓解;2、血压变化:可能头晕不是眩晕,而是头部昏沉,此时要怀疑是否有血压突然升高或者血压突然下降,出现以上症状时要测量血压。如果是突然血压升高,此时最主要措施是降压,可以用短效降压药物,比如硝苯地平或者卡托普利口服、舌下含服。但是此时要鉴别眩晕和血压升高的因果,因为临床上有患者经常因为头晕就诊,认为是血压高引起的眩晕,其实是因为发生眩晕,导致精神应激而出现后期血压升高,此时以治疗耳源性眩晕为主。
    2023-07-31
  • 血压低会贫血吗(视频)

    血压低会贫血吗
    血压低不一定会引起贫血,低血压和贫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可能会在同一个病人上出现低血压和贫血情况,比如年轻女性,既有血压低,也有贫血,但二者并无因果关系。但是部分病人通过改善贫血,增加营养,增加活动量,会使血压有所升高。所以在低血压时,如果营养属于正常情况,并没有偏食,或者并没有异常失血,通常不会引起贫血。血压低也要观察是否引起临床的不良表现,比如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头晕、心慌、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症状,且日常生活和运动没有受到限制,无需过于紧张。如果病人因血压低引发症状,则需查看是否存在诱因,比如正在服用加用药物,但加药过量或者没有尽早停药。另外,由于季节性的变化,夏季时因为出汗多或者进食少,也会出现此时段的血压低,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水、盐的摄入,可能会改善临床症状。
    2023-08-01
  • 阵发性心动过速吃什么药(视频)

    阵发性心动过速吃什么药
    阵发性心动过速在缓解症状上可以应用β受体阻断剂,当发现心动过速时,用倍他乐克可以减慢心率、改善症状。但阵发性心动过速包含的心律失常不同,既可以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以见于心房颤动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均可以应用β受体阻断剂。如果能确定具体的室上速类型,可以选择更为有效精准的药物,比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选择普罗帕酮,部分患者在家服用转律药物,可以使快速心律转成正常的窦性心律,发生房颤也可以用普罗帕酮。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时,使用普罗帕酮效果不佳,所以对于阵发性心动过速要明确类型。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