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 垂体瘤微创手术并发症(视频)

    垂体瘤微创手术并发症
    垂体瘤微创手术一般是经鼻蝶进行手术,术后并发症具体分为颅内并发症以及鼻腔并发症,具体情况如下: 1、颅内并发症:如果病变累及垂体,可以导致垂体功能低下,术后出现内分泌异常;垂体柄受伤的患者可以出现尿崩症;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出现视力障碍;另外,还可以出现脑脊液漏等,此时需进行修补手术; 2、鼻腔并发症:比如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损伤、鼻腔出血等。
    2023-08-01
  • 脑垂体瘤的饮食(视频)

    脑垂体瘤的饮食
    脑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此类肿瘤对患者的饮食方面并没有特殊限制,多数脑垂体瘤患者可以进食正常人所食用的均衡饮食。建议患者食用容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均衡饮食,如奶类、蛋类、鱼、虾、贝类、牛羊肉等食品。还可以酌情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同时可以辅助食用其他食品补充微量元素,对于患者恢复有帮助。部分垂体瘤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尿崩症,导致频繁口渴、大量排尿,此时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该严格遵医嘱进行饮食和饮水,必要时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血化验,了解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果有低钾、低钠发生,需遵医嘱进行相应补充,否则患者会由于尿崩症造成严重电解质紊乱,出现一系列后果。
    2023-08-01
  • 中枢性尿崩症的危害(视频)

    中枢性尿崩症的危害
    中枢性尿崩最主要的症状是尿量过多。中枢性尿崩有突发的表现,部分患者会具体到某一时刻的某一分钟的某一秒开始发生尿崩。因为尿崩发生的比较突然,所以症状临来之前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很差,尿崩不是慢性起病,机体会有明显的适应过程。 通常因为尿量突然明显增多,患者就会明显的大量增加饮水,增加胃的负担。大量喝水之后,患者不愿进食,胃酸浓度明显被稀释,同时因为频繁小便,尤其是中枢性尿崩患者通常会有夜尿增加的现象,从而对日常生活,尤其是体力和精力恢复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突发的中枢性尿崩,因为人体代偿性很差,特别容易造成电解质问题。尤其是特别重的中枢性尿崩,可以造成严重低钾、低钠,特别重的可造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但大多数尿崩经过处理,对正常人寿命影响并不大。如果没有并发症,中枢性尿崩本身不会对人的寿命造成太大危害,所以只要把握住中枢性尿崩的要点,对于人的整体寿命不会有太大负荷。
    2023-08-01
  • 女性脑垂体异常的症状(视频)

    女性脑垂体异常的症状
    脑垂体在大脑里的体积非常小,但是其作用非常复杂、重要。脑垂体可以分泌、产生、储存几十种激素,比如促甲状腺素、催产素、泌乳素等,还可以储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脑垂体异常包括以下表现: 1、出现尿崩症; 2、生长、体型、体重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女性出现负性征或乳房、月经等问题。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尤其是女性,一旦产生体重、体型、乳房、月经等方面的问题,要经过妇产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的联合分析、检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判断患者是脑垂体方面的问题、炎症、肿瘤或腺体瘤等。有了正确诊断以后,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临床效果较好。
    2023-08-01
  • 尿崩症有哪些分类(视频)

    尿崩症有哪些分类
    尿崩症是由于体内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在肾小管上的受体,作用不足所导致的体内尿量过多,低比重尿的一组病。根据这个概念,将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所谓中枢性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生产和储存的地方发生病变,比如下丘脑、垂体,也就是病变出现在中枢,就是大脑。外周性尿崩指体内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过血液运输,和肾脏上的受体结合,就像射出去射出去的箭要和靶子结合才会发挥作用一样。如果问题出现在靶子上,叫做外周性尿崩。临床上这两类尿崩症都比较常见,比例各占一半。中枢性尿崩一般见于中枢性疾病,比如缺血性病变、出血性病变、炎症、肿瘤,以及肉芽肿性病如自身免疫病、结节病。外周性尿崩多数为家族遗传性疾病,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还尿床,就是尿崩症的表现,孩子其实并不知道或者尿量太多,夜间又太瞌睡,就导致尿床。外周性尿崩一般都是染色体相关性疾病,所以它是家族遗传性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2023-08-01
  • 尿崩症的危害(视频)

    尿崩症的危害
    尿崩症是良性病变,只要保证供水,就永远不会出事,没有任何危害。一旦水分不足,不超过4个小时,病人就会休克。所以危害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时刻保证孩子有水分;第二个方面,大部分的危害都出现在孩子的社会心理方面。这种孩子因为不停地喝水、排尿,甚至有些孩子白天太累,晚上不管喝不喝都要排尿,会发生尿床,甚至有些成年人也会尿床,所以最主要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危害。如果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对患者给与一定的谅解,让孩子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认知,只要口渴就让喝水,想上厕所就上厕所,同时辅以恰当和适量的药物,对孩子也不会有危害。早期发现很重要,因为很多男孩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发生尿崩后,不向家长说,认为尿床是不堪启齿的事情,就会导致孩子的性发育异常,从而出现社会事件。所以关键在于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因为孩子如果住校非常难发现,在家可能比较容易发现。这种孩子无论住校或在家,都有可能尿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尿床,首先不要谴责,要观察、询问是否有多饮水,前一天是否太累,是否有其他特殊事件。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仍然有尿床事件,一定要尽快带到医院来确诊疾病,对疾病有一定认知后,适当辅助药物治疗,就可以避免长期的心理影响。
    2023-08-01
  • 尿崩症和尿频一样吗(视频)

    尿崩症和尿频一样吗
    尿崩症指尿量的变化。一般正常人每日尿量大约为2500ml以下,诊断尿崩症的尿量每天大约为4L,也就是4000ml;如果是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大于50ml,如果一个孩子20kg,其每天的尿量大于1000ml,也叫尿崩症。尿频是排尿次数的变化,是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尿崩症尿量比较多,由于膀胱有一定的容积,所以排尿的次数自然就会多。尿崩症当中的尿频在白天和晚上等量,白天即使是上课、上班,或者正在外面玩、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该排尿还是要排尿。夜间如果熬夜打游戏、看球赛,仍然要排尿,这是尿崩症的一种尿频表现。单纯的尿频,比如老年性或者精神紧张性尿频,或者女性绝经后导致的尿频,白天和夜间有所差别。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尿频主要出现在夜间;精神紧张性尿频有一定的诱因;糖尿病病人的尿频也是表现在夜间,白天集中精力干活的时候,并不出现尿频。所以尿崩症的尿频白天和夜间均匀出现;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尿频白天较少,夜间较多,这是单纯的尿频。
    2023-08-01
  • 什么是尿崩症(视频)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顾名思义,崩是崩溃,尿量非常多。该病书面定义指的是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导致肾脏的肾小管重吸收水障碍,从而使体内产生过多的尿液。这里的尿是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首先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利尿指专门利尿,抗利尿指不让体内排尿。不让体内排尿的时候是让身体保水,就是保尿,所以通俗的将其理解为是由于体内保证水分的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不佳,保证体内水分的激素发挥不了作用,后果就会引起体内的水分都排除,所以就出现了尿崩。尿崩的诊断是每天尿量可以达到4L以上。
    2023-08-01
  • 治疗尿崩症的利尿药物(视频)

    治疗尿崩症的利尿药物
    尿崩症指患者尿量较多,完全不能控制,此时不会使用利尿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抗利尿激素,与利尿药物作用完全相反。尿崩症有肾性尿崩和中枢性尿崩,通常治疗方法不同,尿崩症经常伴随有尿渗透压下降,尿比重下降,是由于尿中含水成分较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消失。这时患者应使用抗利尿激素或血管升压素,通过减少尿液的产生,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023-08-01
  • 尿崩症初期什么症状(视频)

    尿崩症初期什么症状
    尿崩症初期的常见表现如下:1、尿液量增加:病人在尿量增加的同时可以表现为烦渴、多饮、尿频等,尿量增加的相关症状,即病人每天排出尿液增多,机体处于缺水状态,所以病人要不停喝水;2、尿频:尿崩症病人的尿量变多,膀胱容量固定,原本2小时尿1次,现在1小时便有较多尿量,而且自然尿的次数也增多;3、尿急:因为尿液总是源源不断增加,病人可能会感觉尿急,如果稍微等待尿量又会增加,病人可能有时憋不住,晚上睡觉时有可能经常需要排尿,可能会影响到休息。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