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 怎么治内耳眩晕症(视频)

    怎么治内耳眩晕症
    治疗内耳眩晕症需先明确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耳朵聆听声音外还具备平衡功能,所以根据内耳病变部位不同,把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既损伤听功能,即病人出现耳聋,也损伤平衡功能,病人出现眩晕,这类疾病多见美尼埃病、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上半规管裂、亨特综合征又叫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还有内耳供血障碍或者迷路震荡也会引起。 另一类是只损伤前庭平衡功能,而没有耳蜗症状,即没有耳聋、耳鸣症状,这类疾病最多见于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明确病因后就要针对病因治疗,一般需要经过专科医生查找病因,对病因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一般都能康复,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延误治疗,会造成前庭功能不同程度下降,此时要针对受损部位和受损频率,有针对性地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等。
    2023-08-03
  • 年轻人走路不稳的原因(视频)

    年轻人走路不稳的原因
    年轻人走路不稳实际是人体平衡障碍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平衡维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三大系统共同来维持,称为平衡三联。平衡三联中任何部位或者与中枢联系通路中的任何部分受到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会表现为平衡障碍,主观上表现为眩晕和头晕,所以起床后眩晕走路不稳查找原因要从平衡三联中寻找,具体如下: 1、前庭系统方面问题,前庭系统常见的疾病,比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耳石症、亨特氏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管综合征、上半规管裂等都会引起眩晕、走路不稳; 2、视觉系统方面问题,视力下降、近视、远视、斜视,如看手机、电脑时间长头晕,或在黑暗处走路和在有光的地方走路感觉肢体平衡不同等; 3、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指人体深部感觉,和表皮触觉、温觉、痛觉、浅感觉对应,深部感觉位于人体关节、肌腱、肌肉处,这个地方的病变或者与之相连的神经通路出现问题也会引起走路不稳头晕,比如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腰椎间盘突出等都会引起走路不稳; 4、中枢病变,三大系统和中枢都有联系,比如小脑、脑干病变、卒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者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等,也会伴有眩晕走路不稳等症状。
    2023-08-03
  • 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视频)

    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
    感应神经性耳聋指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或者代谢障碍造成声音感受、传递和分析功能减退,引起听觉减退和丧失,治疗原则是尽早发现尽早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高压氧或者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对于耳聋影响发音的人群,尤其是儿童,要适当进行言语训练,做到聋而不哑,同时适当使用人工听觉,比如佩戴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
    2023-08-03
  •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视频)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
    突发性耳聋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并且损失程度一般要求至少两个相邻频率的听力下降≥20dBHL。如果突发性耳聋查明原因就不能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其一般由于生气、上火、劳累、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睡眠障碍等诱发。 对于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确切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考虑如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造成内耳血管病变,正常供应耳朵的血管为细微的末梢血管。但目前为止没有一项检查能够查到这根血管,而这些疾病会造成内耳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或者栓塞,或者毛细胞直接损伤就是感受声音的毛细胞直接损伤,或者是整个耳迷路水肿、血管纹病变等,这是可能的发病机制。 初步统计只有10%-15%的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查明原因,大约1/3突聋患者的病因是通过后期长期随访推测而确诊,一旦确诊就不能诊断为突发性聋,而确诊疾病的一种症状。
    2023-08-03
  • 外伤性鼓膜穿孔严重吗(视频)

    外伤性鼓膜穿孔严重吗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否严重依据穿孔大小和并发症判断。外伤性鼓膜穿孔由于鼓膜非常薄,厚度仅0.1mm、高度9mm、宽度8mm,所以受外伤较易造成穿孔,小穿孔可自行愈合,情况并不严重,对于人体影响较小。如果未造成感染,人体无任何不适感觉,但如果穿孔面积较大,或合并耳内进水感染,则会造成听力下降、耳朵流脓,严重还会出现头晕。 耳朵穿孔持续存在如果合并耳内反复进水引起中耳感染,严重会引起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形成又会引起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所以一旦出现外伤性鼓膜穿孔,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处理创缘,比如创缘血痂、血迹、分泌物,还有翻卷的创缘复位等。解除外伤性鼓膜穿孔影响愈合的因素,促进鼓膜自行愈合,减少鼓膜穿孔造成的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中耳炎、胆脂瘤,也避免后期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
    目前腺样体手术技术成熟,风险低,并发症少,主要风险具体如下: 1、出血,出血包括术中和术后出血,只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炎症,因为腺样体肥大炎症主要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过敏反应,所以要抗细菌感染或者抗变态反应消除炎症。另外,术前进行完善各项化验检查,手术中对腺样体手术进行仔细操作,目前利用低温等离子对腺样体进行边切割边凝血的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出血的发生; 2、手术中可能损伤腺样体周围结构,尤其咽鼓管、咽口和咽壁黏膜等,而目前手术都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所以损伤腺样体周围结构的发生率极低; 3、由于腺样体位置比较深,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和鼻咽部下进行,开口器使用和固定可能会损伤牙齿,尤其是儿童处于换牙阶段可能会造成牙齿损伤和脱落; 腺样体手术存在的风险相对于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小很多,家长应该理性对待腺样体手术风险。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吗(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吗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腺样体因为位置较深,目前开展的小儿腺样体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鼻咽,再利用70度的鼻内镜充分暴露腺样体位置,同时利用低温等离子刀头对腺样体进行边切割边凝血的手术。而传统手术用开口器盲视下用刮匙刮除腺样体,由于是盲视可能容易造成残留,且会造成腺样体周围结构损伤,并且可能出血较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大部分外科手术都从传统手术发展为微创手术。微创手术通过腔镜、自然管道,或者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痛苦小、视野清楚、病变去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是怎么回事(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子不通气是怎么回事
    腺样体位于后鼻孔后方以及张开嘴看到口咽上方这两个解剖结构之间的区域,腺样体是淋巴组织团块。正常情况孩子在2-6岁时是腺样体发育高峰期,这种是生理性增生肥大,而腺样体本身炎症刺激或者邻近部位炎症刺激造成病理性增生肥大,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后鼻孔、后方鼻咽部,即使鼻腔通畅,气体通过鼻腔越过后鼻孔时由于后鼻孔后方腺样体肥大阻塞气流,就使气流滞留或者停留在鼻腔,这时患儿就会感觉到鼻子不通气。腺样体肥大还可能是鼻腔鼻窦炎症反复刺激造成,患儿感觉鼻不通气,实际上是腺样体肥大和鼻腔、鼻窦炎症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空气是经过前鼻孔进入鼻腔,通过后鼻孔越过腺样体所在的解剖部位鼻咽部往下进入口咽,再往下进入喉腔、气管和肺,在整个气道中任何部位因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气道阻塞都会导致呼吸不畅或者通气不佳。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引起的
    在医学上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病理性状态,造成腺样体肥大的原因主要考虑腺样体本身炎症,或者邻近部位比如鼻腔、鼻窦、口腔、扁桃体等炎症反复刺激造成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这种炎症可以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过敏、变态反应引起。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淋巴组织团块,属于人体免疫器官。正常生理情况下,腺样体出生时就已存在,2-6岁腺样体生长处于旺盛期,正常情况下10岁开始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由于肥大腺样体压迫邻近结构,如压迫沟通鼻咽和中耳骨室的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闷、听力下降。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气道引起孩子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有的儿童会表现为睡眠时烦躁不安、在床上翻滚,长期张口呼吸会影响孩子正常颌面部发育造成畸形,称为腺样体的面容。部分儿童虽然睡觉未打呼噜,但依然有烦躁不安、趴着睡的情况,该部分患儿会被医生或者家长忽略,应引起重视。
    2023-08-03
  • 耳石症是什么病(视频)

    耳石症是什么病
    一般情况下,内耳负责平衡的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相通,三个半规管在空间的位置互相垂直,对应空间的三个平面分别负责对应平面上人体姿势的维持和各种动作协调,并且是双侧对称。 耳石症就是椭圆囊出现碳酸钙结晶颗粒,也称耳石颗粒,脱落后移动到与之相通的三个半规管内。 当人体头位的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重力方向一直垂直向下,当病人出现躺下、起床、左翻身、右翻身、低头、抬头等动作时,半规管中的耳石由于重力作用向下移动,使出现耳石的半规管因为耳石移动出现额外的病理刺激,而对侧半规管并无耳石,这样就造成平衡出现问题,出现眩晕发作。 前庭除维持平衡外,还有维持视觉清晰的功能,这时会有不自主眼球震颤叫特征性眼震。耳石脱落到最低点后不再运动时,眩晕发作也随之停止,所以耳石症眩晕发作的特点是在头位变正后,眩晕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耳石症复位利用重力作用,根据半规管在空间的位置将耳石再倒回到椭圆囊,复位过程可以通过手法复位,也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复位。 但是在复位前首先要通过检查明确是否为耳石症,耳石位于左侧还是右侧,还需确定位于哪个半规管,因每侧有三个半规管,之后还要确定位于半规管的位置,致使不同部位的耳石症,临床表现、复位方法都不相同。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