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吕昕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中并没有空隙性脑梗塞这个名称,应为腔隙性脑梗塞。按照目前的分类,腔隙性脑梗塞属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塞,是指脑部深穿支的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原因的作用下,血管腔发生闭塞,最终管腔闭塞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腔隙性脑梗塞大约占全部脑梗塞的20%-30%,头颅CT检查时可在基底节区以及脑干发现类圆形、椭圆形或者条形的低密度病灶,直径一般小于1.5-2cm,边界清晰,没有占位效应。在磁共振上可以更清晰的显示病灶,往往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腔隙性脑梗塞是因为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导致的病变,在治疗上注意以下几点,症状多能恢复良好:1、发病后积极控制高血压。2、发病后短期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一般使用时间为3周,3周后使用单药。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溶栓后出血风险较低,疗效非常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