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荣

  • 为什么会得帕金森病(视频)

    为什么会得帕金森病
    帕金森的病因其实到现在也都没有完全清楚,它一定是综合因素,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的病因都有一个是...
    2023-09-27
  • 帕金森患者如何锻炼(视频)

    帕金森患者如何锻炼
    帕金森的病人早期除了体能上的锻炼,心因性的因素也很重要,要让病人认可这种疾病,如果中晚期出现了平衡的问...
    2023-09-27
  • 什么是帕金森病(视频)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帕金森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2023-07-31
  • 帕金森最新治疗方法有哪些?(音频)

    帕金森最新治疗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很多帕金森病人和他的家属很关心,帕金森病有什么最新的治疗手段,可以说帕金森病主要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当然还包括非药物的治疗。其实目前很提倡的,如果病人到了药物控制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考虑手术的治疗。至于新的药物目前来说,国内这块主要还是局限于2014年6月份,中国发布最新的帕金森病治疗的指南,其实还是一些传统的老药,只是老药有一些新用,还是要结合病人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药物。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药物,可能最多还是集中在受体激动剂这块,最近一两年可能会上市的像盐酸罗匹尼罗,包括目前已经上市的森福罗,我们都知道森福罗有0.25mg,也有1mg一片的,都需要一天三次,它有缓释片,可以减少病人服药的次数,一天只服用一次,具体怎么样,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
  • 帕金森病的主要人群有哪些?(音频)

    帕金森病的主要人群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什么人容易得帕金森病?这实际上是很多人很关心的问题,去年国外发表一篇文献,把人说得非常详细,就是男性比女性相对容易得,这是性别这块,包括一些生活不良方式,一些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打个比方,他们讲爱喝咖啡、吸烟的人,相对来说不容易犯帕金森病。但是在这里我不太提倡,因为帕金森病毕竟是少见病,在中国65岁以上发病率才1.7%左右,如果要通过这个方式吸烟,可能会增加什么风险呢?呼吸道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这是不提倡的。还有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多吃一些西红柿,喝绿茶,茶多酚是可以预防的,还有避免毒物的接触史,这些人可能是相对来说不会容易得帕金森病。还有一个就是心情舒畅,如果这个人经常是一种压抑的心情,工作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人可能也相对来说会比心情舒畅的人、心情愉悦的人,关系比较和睦的人犯帕金森病的几率要高一些。
  • 帕金森中晚期症状有哪些?(音频)

    帕金森中晚期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当中有一个叫霍亚分级,2.5级以下的一般都分为早期。中晚期现在是并在一块,就是3-5级这种叫帕金森病的中晚期。中晚期的病人一般会出现动作可能更加缓慢了,这是3级,走路可能也会姿势步态异常。到了4级的时候,可能日常生活能力就有明显的下降,可能需要家人或者朋友帮助他。5级就是最严重的,坐轮椅或者躺在床上。早期是什么表现?可能单侧肢体的受累,我们叫1级。如果有两侧的肢体受累,就是2级。如果当他肢体平衡有点影响,就做一个后拉实验,我们站在病人后面,让病人双腿分开正常站立,把他的肩膀往后拉的时候,但是这时候你一定要告诉病人要做这个检查,让他有心理上的准备,他能正常后退一步、两步可以站稳,如果这个人再后退三步也可以站稳,归为2.5级,如果我们拉了以后他都站不稳,甚至要摔跤,都归于3级以上,我们叫中晚期,这也是临床的小诀窍,通过医生的查体,可以进一步辨明病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
  • 帕金森如何检查?(音频)

    帕金森如何检查?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除了医生给病人的相关查体也算一个检查以外,还通过一些辅助的检查进一步验证和排除。我们常用的有头颅核磁,如果是早发型的帕金森,尤其是青少年的帕金森,一定要看一下眼底,要排除肝豆状核变性这个疾病,包括要给病人查智能筛查也很重要,对于青少年型的帕金森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检查,就是基因的检查。当然随着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得很快,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比较高级的检查叫PET的检查,这种是通过了解多巴胺缺失的程度,DAT叫多巴胺能,多巴胺转运蛋白,叫DAT-PET,还有DAT受体的检测,这个费用可能比较昂贵,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PET的检查主要对帕金森病和非帕金森病去鉴别,但是有一些时候帕金森病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叫帕金森综合征,就是其他的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也很类似于帕金森病,像临床常见的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也叫PSP,或者路易体痴呆。这类病人,其实PET检查的结果可能和帕金森病有类似的地方,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是PET的检查对帕金森病和单纯的良性震颤,是有很好的鉴别的意义。有一句话是说“不是每种牛奶都叫特伦苏”,也不是每种手抖都叫帕金森,如果有一些病人临床经常见到抖很多年,但是也没有帕金森其他的表现,动作慢这些,病人很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得帕金森病,这时候做一个DAT的PET可能就有很好的鉴别意义。老年龄有一些药物会加强幻觉,或者出现记忆力的下降,如果是药物导致的,还是病人自身有这种智能的问题,这个需要通过面诊,并且通过相关的辅助检查进一步验证的,所以这些检查还是必要的。总结来说就是头颅核磁、智能筛查,包括一些必要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主要是这几个部分。
  • 帕金森如何治疗?(音频)

    帕金森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治疗,是比较大的话题,简单跟大家概述一下,以前来说如果病人没有影响到生活的质量,我们说的霍亚分期1级是不需要治疗。但是这个观念已经改变了,因为实际上帕金森病人出现运动症状之前5-10年有非运动症状,这时候也是他整体疾病发生的过程,当出现运动的症状的时候,实际上是病人的中晚期的临床病理的改变。所以一旦诊到帕金森病,就应该马上启动治疗,对于病情不严重的病人来说,我们要讲究一个策略,什么策略?就是早期用一些我们叫modifying,就是疾病修饰,打个比方,同时用一点化妆品一样的,给你显得很年轻,我们把这种神经细胞没有完全退变的,没有坏死的,看能不能通过疾病修饰的作用,让它进展慢一点。还有很大一点就是要区分病人的社会背景,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低,包括病人的经济情况,来选择用药。总的来说,还要看到病人是中期、早期还是中晚期。对于早期的病人来说,我们尽可能用一些药物不要太强的,像帕金森药物的治疗,总的分两类,一类叫多巴胺能的药物,像我们最常见的美多芭、森福罗、泰舒达,这类叫做受体激动剂。也有非多巴胺能的药物,像我们常用的安坦、金刚烷胺。究竟病人适合哪个,这可能需要到门诊通过专科医生,进一步根据年龄,生活的质量需求、经济情况,包括药物的安全性。因为打个比方,像安坦这个药物可能对震颤,大夫可能会觉得效果不错。但是如果老人年龄偏大,就要关注它的副作用,它有可能会导致病人前列腺尿潴留、记忆力的下降、口干,所以这个药该怎么使用,一定要通过专科医生通过他的经验,包括一些评估,我经常在门诊对我的病人,一个初诊的病人来说,评估是很重要的,打比方和人一样的,只有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才知道大概是什么情况,你的喜好,你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东西,才好进一步交往,疾病也是这样的道理。
  • 帕金森能治愈吗?(音频)

    帕金森能治愈吗?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很多病友很关心的一点就是帕金森病能不能治愈,它是一种慢性病,跟人的年龄增长有关系,我在门诊经常有很多病友提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跟人一样,它是一个正常衰老的过程,我是这么跟他解释的,年龄大了都会长白头发,都会有皱纹,帕金森病也就是跟人的衰老一样,是正常的生理的过程。对于慢性病人来说,其实就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目前来说,高血压、糖尿病也是不可治愈的。不可治愈并不代表不可治疗,这是两个很重要的区别,很多帕金森病人一旦听到自己得了这个病好像就放弃治疗了,这是不对的,它实际上是不可治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通过心理的疏导,包括一些康复训练,能让病人回归社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影响他的寿命。
  • 帕金森遗传吗?(音频)

    帕金森遗传吗?
    讲解医师:万志荣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大概中国已经有260万人口的帕金森病人,据说占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病友,到2025年左右,可能中国的帕金森病人会到了500万。总的来说中国的人群还是很大,会不会遗传,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早发型帕金森,尤其是青少年型的,这里有一个年龄的界限,早发型的帕金森指的是50岁以下,50岁以下犯病的病人起病的时候,这些病人可能更多跟遗传相关,或者是外接的毒物接触,主要是遗传。其实我们说的青少年,中国是定义为40岁以下。至于60岁以上得帕金森,更多还是自身的年龄老化有关系,和遗传没有太大关系。一般来说现在调查显示中国大概有5%-10%的青少年的帕金森是遗传的,总的帕金森200多万,将近有10%是青少年型的,就是在40岁以下的病人里面,大部分还是有遗传倾向的。所以在我的门诊病人,我会跟病人说建议你做一个基因的检测,判断后代会不会发生遗传的风险,可以给一个明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