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丰

  • 脑出血40ml多久能脱离生命危险(音频)

    脑出血40ml多久能脱离生命危险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40mL多久能脱离生命危险,这与脑出血的部位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还要根据个人治疗效果来行分析。\n如果40mL的脑出血发生在脑叶,危险期大概需要1个月才能度过。如果脑出血40mL发生在基底节区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危险期可能要1个月才能结束,如果进行了手术治疗,可能1周左右病人就能脱离生命危险。如果脑出血40mL出现在其它部位或破入脑室,就是手术的直接适应征,如果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至少要1个月才能脱离生命危险。因此无论脑出血40mL在什么部位,都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以减轻水肿、出血后的占位效应对脑组织的直接压迫,是未来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能尽快的脱离生命危险。\n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界因素,因为脑血管的发生多在季节交替的时节出现,如春夏、秋冬交替的季节。因此在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和护理,而且注意情绪改变,情绪改变是引起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过度的悲伤、兴奋、恐惧,因此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另外,改变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长期吸烟可以使体内的血管变得脆弱,对血压的承受能力下降,导致脑血管破裂。
  • 脑出血中风多久能渡过危险期(音频)

    脑出血中风多久能渡过危险期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多久能度过危险期是根据脑出血的部位和不同的量来决定,而且也与个人治疗效果有关,因人而异。\n如果是小量脑出血,危险期是1周左右,尤其是前3天再出血以及颅内压升高的危险比较高。如果是中等量的脑出血,危险期是2周左右。如果是大量的脑出血,在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危险期需要1个月才能完全度过。除此之外,出血的部位也影响危险期的长短,如果是基底节区出血,比如壳核出血,30mL之内危险期大约是2-3周左右,如果超过30mL甚至40mL以上,危险期就要达1个月以上。如果是丘脑出血超过10mL,危险期就在3-4周左右,如果出血量<10mL,危险期是2周左右。如果是小脑半球出血,一般超过10mL或者直径≥3cm,合并有脑积水的危险期可能至少要2周以上,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脑干出血,超过5mL就非常危险,超过5mL危险期至少要2周左右,超过7mL甚至10mL,病人的危险期至少要2个月才能度过。\n日常生活中,建议中风后患者的环境应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在稳定期时,夏天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宜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每次30-40分钟,距离为1.5千米。还要注意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夜间受凉,阴天下雨时,尽量少外出,还应勤测血压。
  • 脑出血如何治疗(音频)

    脑出血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内科治疗、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具体如下:\n1、急性期的内科治疗,首先要安静卧床休息2-4周,尽量避免使血压升高和情绪激动,尽量避免便秘,这些容易导致颅内压过度增高而诱发脑疝的危险。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脱水降颅压药物来减轻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应用的药物可以选择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甘油果糖等降颅压的药物。另外是关于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处理,包括降低血压,防止再出血,进行纠正离子紊乱、补液、改善内环境紊乱,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出血、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的治疗。\n2、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病人仍然会有再出血或颅内压增高,导致中线移位,容易出现脑疝的时候,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包括基底节中等量以上的出血,壳核出血量≥30mL,丘脑出血量≥15mL,小脑出血量≥10mL或合并明显的脑积水,出现了严重的脑室出血、脑室铸型出现,合并一些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的改变。这些指征出现时,尽量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n3、在急性期过后建议病人应用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发生后遗症。
  • 脑出血10毫升几天可以吸收掉(音频)

    脑出血10毫升几天可以吸收掉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一般超过10ml左右的脑出血,经过2-4周的时间可以被完全吸收,如果出血量较大会形成所谓的中风囊。\n首先脑出血的1-3天是急性期,此时血肿凝成血块,红细胞明显脱水、皱缩,氧合血红蛋白逐渐变成去氧血红蛋白,出血灶的周围出现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几天后进入亚急性期,红细胞内的去氧血红蛋白变成高氧血红蛋白,血肿血块从外周向中心发展,脑出血的灶周围出现水肿,占位效应仍然明显。1-2周时红细胞慢慢皱缩、溶解,并将高铁血红素释放到细胞外,此时血块周围的水肿和占位效应减轻,血肿的周围开始出现炎性反应,并出现巨噬细胞沉积。在超过两周之后进入慢性期,血块周围的水肿消失,炎症反应开始消退,逐渐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和吞噬细胞吞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血肿则逐渐被吸收掉。\n脑出血患者应注意多卧床休息,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过度用力或激动。饮食上应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为主,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 脑出血出现嗜睡一般多久症状减轻(音频)

    脑出血出现嗜睡一般多久症状减轻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出现嗜睡症状一般会在1-2周之后减轻。\n脑出血出现嗜睡的原因较多,包括损伤影响意识和觉醒的结构,比如脑干出血影响了脑干上行激活系统,患者会出现嗜睡;如果出现了丘脑的出血,会因为损伤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而影响患者的意识,可以出现嗜睡;脑出血的面积比较大,会出现明显严重的脑水肿,患者会出现嗜睡。这三方面的原因经过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脑出血逐渐被吸收,在发病的1-2周之后嗜睡症状会逐步的减轻。\n脑出血出现嗜睡后要多加观察身体有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情况,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避免盲目用药治疗或者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免错过疾病最佳的治疗阶段。
  • 脑出血常用药物(音频)

    脑出血常用药物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出血常用的药物包括脱水、降颅压的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的药物。脱水、降颅压的药物通常可以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速尿以及各种泌尿的药物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降压,比如各种降压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类、ACEI类、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等,还包括利尿剂。\n另外,还包括病人并发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重症感染应用的碳青霉烯类等。还可以应用对症的止血药物治疗,比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等。还可以应用补充钠来纠正稀释性低钠血症。中枢性高热需要应用物理降温或者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发了其它的离子紊乱,比如低钾,需要给予补钾治疗等。
  •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音频)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麻木、疼痛、偏盲、言语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人格的改变等等。可能还会出现舞蹈样动作、震颤、头晕、头痛,严重的会出现痴呆、卧床、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方面的问题。为避免出现后遗症,对于急性脑梗死需要积极的进行溶栓、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抗血小板改善循环他汀类治疗。针对脑出血要积极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应用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在急性期过后,积极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防止发生各种后遗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卒中的治疗方式(音频)

    卒中的治疗方式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卒中的治疗包括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和出血性卒中的治疗,具体如下:\n1、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包括在急性期发病3-6小时之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支架取栓治疗。如果在六小时到一周之内的急性期,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脑保护及对症支持治疗,急性期过后要给予康复治疗。\n2、出血性卒中的治疗包括安静卧床休息,降低血压以及脱水降颅压,稳定内环境,纠正离子紊乱,防止感染、低钠、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中线移位、脑出血范围扩大或脑室铸型,这样的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样,出血性卒中急性期过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n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在急性期和康复期之后都要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房颤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长期应用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音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这里主要指的是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如下:\n1、急性起病。\n2、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等,少数会出现全面的神经功能缺损。\n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n4、排除肺血管性的病因。\n5、头部CT或磁共振排除脑出血。\n一般急性脑梗死首先要考虑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如果有溶栓指征应该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或者选择血管内的支架取栓实现血管的再通,以迅速缓解神经功能缺损,防止遗留后遗症。
  • 脑卒中mRS评分标准(音频)

    脑卒中mRS评分标准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即mRS评分标准,具体如下:\n零级指完全没有症状;\n一级指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活动;\n二级指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要帮助;\n三级指中度残障,需要一些协助,但行走不需要协助;\n四级指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以及不能照顾自己身体的需要;\n五级指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需持续的护理和照顾;\n六级指死亡。\n我们在脑卒中后常常用mRS量表进行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恢复程度的评估,以指导病人将来的预后、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家人的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