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里红

  • 老口苦是怎么回事

    老口苦是怎么回事
    总是口苦,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最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1、肝胃不和:胆汁从肝脏分泌以后,会经过肝外胆道进入十二指肠,胃肠功能不好,肝气不疏,会导致胃气上逆,胆汁会逆流进入胃内,出现胃气上逆时苦性的胆汁进入口腔引起口苦;2、肝气不疏:这种情况也可以出现口苦、口干,可以进行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治疗,可以使用舒肝颗粒、胃苏颗粒、逍遥颗粒、气滞胃疼颗粒。老年人既有肝气不舒,还有血瘀,可以选择荜铃胃痛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上述药物均为中成药,也可以找有经验的医生看舌头、把脉进行辨证论治。除中药以外,可以使用亮菌口服溶液等西药进行治疗,对口干、口苦有一定帮助。患者平常要调畅情志、舒肝,不要因为小事而着急、上火、生气;可以找朋友多聊天,多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避免生闷气,对口苦也有所帮助。
    2023-08-03
  • 高烧后拉稀说明什么

    高烧后拉稀说明什么
    高烧后拉稀的先后顺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所以需识别高烧和排稀水样便的先后顺序及病人的整体状况,有些潜在症状可能无法体会或问诊出,所以要仔细询问,具体如下:1、高烧后排稀水样便:高烧可先明确其病因,是否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颅内感染或其他严重感染等。高烧后排稀水样便需进行血常规化验,最好查血培养,明确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明确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则用抗生素治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即可;2、排稀水样便后高烧:排稀水样便也有可能是高烧的原发疾病,即急性胃肠炎后出现高烧,急性胃肠炎时可出现胃脘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解黏液水便,此时如果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就可能出现高热,特别是儿童可能在高烧后才出现胃肠道症状,极少数可能是因为高烧后应用些药物而导致排稀水样便。
    2023-08-03
  • 左下角小腹疼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左下角小腹疼痛是什么原因
    左下角小腹疼痛,在男性或女性,需要考虑可能是乙状结肠出现问题,如粪便嵌顿,可以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等情况。女性除此以外,还要考虑有没有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宫外孕等情况。左下角小腹部主要的脏器是乙状结肠,女性还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所以,左下角的小腹疼痛要结合大便的情况,如果大便数日不解,有可能是粪便嵌顿,也就是宿便,通过通便的治疗就可以有效。如果疼痛伴有黏液、脓血便,与饮食不当有关,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如果与饮食无关,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如果疼痛发生在女性身上,需要结合月经和生育情况,停经40多天以后出现的左下角腹部疼痛,需排除宫外孕的可能。如果是正来例假时出现左下腹疼痛,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如果是剧烈的体位改变出现左下腹疼痛,要考虑是否卵巢囊肿蒂扭转。所有这些疾病都应该积极的进行检查、评估,防止进一步发展。
    2023-08-03
  • 什么是肠胃炎(音频)

    什么是肠胃炎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肠胃炎是生活中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实严格的来说,医学术语是感染性胃肠炎或者是非感染性的胃肠炎。胃炎的主要表现是有胃脘部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胃炎标准的诊断是通过胃肠镜,可以看到黏膜有充血、水肿、红斑等情况,显微镜下看到病理组织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n治疗方面要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如果明确是有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需要用抗感染的药物,如细菌感染,多见于夏季,多有不洁饮食的摄入,可以是被细菌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摄入引起,所以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而且要预防电解质紊乱,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如果是病毒感染的胃肠炎,如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对症处理,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 胃肠炎一般要几天才好(音频)

    胃肠炎一般要几天才好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胃肠炎实际是可以分为胃炎和肠炎,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可以在病因去除以后,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很快能愈合,大概周期在7-14天。慢性胃炎根据病因不同,一般迁延难愈,但是后果一般也不是严重。\n肠炎也分为急性和慢性肠炎,急性肠炎根据情况,如果只是饮食所伤,可能3-5天就能够恢复。如果有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也在5-7天左右,而病毒感染,不需要应用抗病毒的药物,对症处理就好,防止水电解质失衡,自然病程是7天左右,病毒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慢性肠炎也是迁延难愈,往往在饮食不当、过食生冷等情况下反复发作,预防慢性肠炎的急性发作是治疗的重点,也是生活中间此类病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当然,也可以选用固本益肠的中药来加强脾胃功能,防止慢性肠炎反复发作。
  • 十二指肠溃疡应如何治疗?(音频)

    十二指肠溃疡应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药物的选用,我们的目标是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及避免并发症。目前的药物常分为以下几类:一抑制胃酸分泌药,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的是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愈合率较高,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用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第二类是黏膜保护剂与抑制胃酸药联合应用,可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的复发。三促进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患者,以促进胃肠的排空缓解症状。第四就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常见的病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溃疡的复发。第二大情况是手术治疗,目前应用较少,主要是用于治疗溃疡的并发症,如出现穿孔,严重的出血或者是永久性的梗阻,需要手术处理。
  • 肠易激综合征是怎么回事(音频)

    肠易激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需要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方可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同时伴有大便形状改变,包括次数的改变,因此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n在胃肠道形态学和生理病理检查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一般病程持续可以大于六个月,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发病率更高。好发人群以20-50岁的中青年多见,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家族遗传的倾向和很多的病因,都可以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因此要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先要完善结肠镜检查,排除息肉、占位、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方可诊断。治疗方面,调畅情志非常重要,饮食调控,包括一些药物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炎症反应,其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具体如下:\n第一类,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常用的药物,也是首选药物,主要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轻中型患者,或者是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经有缓解的维持治疗阶段。这一类药物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还可以有头痛、可逆性的男性不育等,这些不良反应主要与剂量有关,停药以后多可缓解。\n第二类,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中重型活动期的患者,并且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效果不佳的轻中型患者,也可以选用该类药物,这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的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发挥作用,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滴注,还可以选择灌肠或塞肛。\n第三类,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疾病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对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无效的,或者对于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可以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一类药物应用以后要注意它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等。
  • 胃溃疡a1期是什么意思(视频)

    胃溃疡a1期是什么意思
    胃溃疡A1期为胃溃疡内镜下分期,溃疡伴出血可诊断为A1期,应积极进行治疗。根据内镜下溃疡形态分为A1期、H期以及S期,每一期根据程度分为1、2两期。A1期提示溃疡活动,出血停止且溃疡相对较洁净可诊断为A2期。溃疡逐渐缩小,呈现愈合趋势,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得到缓解称为H1期;水肿进一步消退,溃疡逐步缩小称为H2期。溃疡完全愈合后形成瘢痕,瘢痕呈红色称为S1期,永久瘢痕呈白色称为S2期。胃角部位溃疡较常见,即胃小弯与胃窦拐弯部位,也可能发生于胃窦部位、幽门附近以及胃体、胃大弯等异常部位,称为非典型部位溃疡。
    2023-07-31
  • 胃溃疡能吃橙子吗(视频)

    胃溃疡能吃橙子吗
    胃溃疡患者不建议吃橙子,由于橙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属于偏酸的水果,但是溃疡患者需要抑制胃酸,保证溃疡有良好的环境愈合。而橙子本身偏酸,同时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建议避免食用橙子。另外胃溃疡患者需要注意规范饮食,包括清淡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等,具体如下:1、饮食清淡:需要减少摄入酸性、过甜的食物,过甜的食物也会刺激胃酸分泌;2、少食多餐:如果胃溃疡摄入大量食物,可能导致溃疡面扩张、张力增加,出现疼痛甚至穿孔;3、细嚼慢咽:避免粗糙的食物磨损黏膜,发生出血;4、其它:例如避免空腹食用山楂和柿子,正常人经常空腹食用山楂、柿子,容易形成胃结石,磨损黏膜形成溃疡。已有溃疡病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