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忠继

  • 木耳能降血脂吗(音频)

    木耳能降血脂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木耳没有直接降低血脂的作用。木耳作为一种常用的食材对于人的健康有利,可以起到一定补气血的作用,同时吃一定量的木耳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保护胃肠道的健康。如果化验血脂偏高,应该遵照医嘱严格生活方式干预,以低脂饮食为主,少吃肥肉、戒酒,同时还要增加运动量、减肥,综合防治使血脂降低。
  • 空腹血糖7.8严重吗(音频)

    空腹血糖7.8严重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如果监测血糖发现空腹血糖达到了7.8mmol/L,单纯从这个数值上来讲并不严重,属于轻度升高。对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一次血糖达到上述病诊并不能确诊糖尿病。所以,判断空腹血糖7.8mmol/L是否严重。
  • 糖尿病可以吃豆制品吗(音频)

    糖尿病可以吃豆制品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豆制品。豆制品当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植物蛋白,作为正常饮食结构来讲,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尤其对于长期素食的人来讲,豆制品可以很好地提供一些蛋白质供身体需要。
  • 血糖高能吃板栗吗(音频)

    血糖高能吃板栗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血糖升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吃板栗。因为板栗是一种含碳水化合物比较高的坚果,干板栗里面含有77%的碳水化合物,比米饭略低一点,但是仍然属于高升糖指数的零食。
  • 血脂高会导致什么后果(音频)

    血脂高会导致什么后果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血脂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就是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动脉内膜下所形成的脂质斑块。在此过程中,血脂当中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甲亢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吗(音频)

    甲亢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甲亢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典型的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所谓内分泌失调,从广义的概念上,凡是能够引起身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异常都叫做内分泌失调。甲亢的出现是由于甲状腺分泌和合成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典型的内分泌疾病。
  • 糖尿病患者能吃腰果吗(音频)

    糖尿病患者能吃腰果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腰果,因为腰果一类的坚果里面含有的热量属于高热量食品,其中的脂肪含量相对是比较高的。摄入能量超标以后就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虽然腰果里面不含有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但是通过糖异生作用一样可以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影响到血糖的数值。
  • 红糖喝多了会得糖尿病吗(音频)

    红糖喝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对于正常人红糖喝多了也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为正常人体内有完善的血糖调节系统,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调控血糖,当血糖降低时就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通过肝糖原输出来纠正低血糖。所以,糖尿病人不是喝红糖水喝出来的疾病,而是由于在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下。
  • 空腹血糖18怎么办(音频)

    空腹血糖18怎么办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当化验空腹血糖达到18mmol/L时,属于非常严重的高血糖。此时应该进一步测血酮体,看是否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确实存在急性并发症,应该住院进行补充液体、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等。如果没有酮体,18mmol/L的血糖也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升高,病人会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
  • 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是怎么回事(音频)

    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支忠继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级甲等内分泌科
    空腹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的输出,调控空腹血糖高低主要依赖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当空腹血糖升高时往往是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见于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饮食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另一部分依然可以来自肝糖原的输出,调控餐后血糖的主要因素是餐前大剂量胰岛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