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娣

  • 宝宝大便的颜色对照(音频)

    宝宝大便的颜色对照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胎便是新生儿出生三日以内排的排便,性状的是黏液发稠,色是黑绿色或者深绿色,没有什么味道,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脓色的消化液以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喂乳后充分2-3天后转为正常。\n人乳喂养的粪便,人乳喂养的小儿的粪便呈黄或者是金黄色,可以成膏状和少许粪便的黄色少量的颗粒,或者稍微带有绿色不臭有酸锌有酸味,呈酸性的反应。人工喂养的粪便的特别是牛奶、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比较干稠,呈中性合,显性的反应,因为牛奶中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分解产物的臭味。\n混合喂养的儿童,即喝牛奶、母乳、羊奶混合喂养的孩子,同时还加一些淀粉样的食物,大便次数增多,颜色的可能呈暗褐色,臭味加重。如果增加蔬菜以后水果大便外观近似于成人,初期加的菜泥的时候常有少量的绿色的菜泥排出,大便呈绿色。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地改善,绿色可能消失的。这是肉眼看的这些情况,对于了解大便的味道,还有泡沫小结节都是很有帮助。
  • 孩子的智商怎么测试(音频)

    孩子的智商怎么测试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孩子的智商根据智力量表来测试,世界上有几千种智力量表,常用的有10多种,现将主要量表特点介绍如下:\n一、盖塞尔发展量表,是诊断量表,已在我国标准化,适用于4-6岁的儿童,包括五个领域,即适应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会适应行为等。智力发育水平以发育商智商表示,低于75时则疑有发育落后。\n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已修订为中国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适用于2-18岁的儿童。\n三、丹佛发育筛查测试,是一种筛查量表,适用于0-6岁的儿童,此量表在我国标准化后称为小儿智能发育筛查法,丹佛发育筛查问卷适合于社区儿童智力发育监测。\n四、绘人试验,是智力筛查方法,适用于5-12岁的儿童,在我国已经进行了标准化的工作。
  • 自闭症孩子越大越难带吗(音频)

    自闭症孩子越大越难带吗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自闭症孩子基本是越大越不好带,但是轻微的好一些。因为自闭症是慢性病程,约有2/3预后比较差,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身养护。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商,五岁以前有无交流性的语言,长期坚持教育训练者,预后也相对较好。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大越难带,小孩子好伺候,大孩子就不那么好伺候,所以觉得不容易带。其中有2/3到成年后仍然没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养护,所以负担很重。对这样的孩子,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非常重要,应注重综合性的治疗如下:\n一、药物的干预,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自闭症,但有些药物可以改善患儿的一般症状。比如精神病方面的症状,还有改善促进脑功能的药物,还有维生素B6、维生素C据说也有效果,叶酸,还有明显强迫症的,可以用抗抑郁的药物。\n二、教育的训练,尽早的进行语言、认知、交流、生活自理方面要给予早早的进行训练,使功能得到一部分改善。\n三、行为方面的矫治,最重要的是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因为这个病预后较差,很多患儿的父母处于愤怒、痛苦、绝望、孤独之中,这种心理无疑对患儿和家长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建立社会的心理支持系统非常重要,要多关爱、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方便、鼓励和提供支持最好。
  • 小儿自闭症有哪些症状(音频)

    小儿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儿自闭症主要表现如下:\n一、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及病儿出现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抱的姿态,或抱起来时身体僵直,不愿与人贴近。\n二、在幼儿期仍不如常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和一起玩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的时候、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寻找安慰。\n三、交流障碍,这样的孩子更倾向于动作姿势进行交流,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之外,其他用以表达动作的姿势很少,而且常不会有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表现也非常淡然。\n四、语言交流障碍,语言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是不发育。另外,也有部分患儿2-3岁之前曾经有表达性的语言,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或者说一些重复性内容异常,刻板重复,没有语法结构,常常听不懂他自言自语的叨叨咕咕说不明白,也看不懂。\n五、活动内容和兴趣刻板的形式,对于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对广告、天气预报,还有旋转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对物品的排列,比如书、小瓶、玩具非常的依恋,如果拿走了之后哭闹不止,甚至要求日常的生活规律,饮食、物品的摆放,以及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等奇怪的行为。愿意重复的蹦跳,用手将眼前凝视,或者用脚尖走路等非常奇妙的事情,还有闻不该闻的东西,或反复摸光滑的表面,3/4的患儿存在着智力发育不平衡,有的对音乐、计算能力相对好,还有伴有癫痫发作等。
  • 自闭症孩子怎么去教(音频)

    自闭症孩子怎么去教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自闭症孩子采取三激法进行训练,具体如下:\n第一点,以结构化教育为基本框架,重点是让孩子每天的生活、游戏和活动,都处在一个书面制定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安排中。要求每个孩子的特点去设计玩具的种类、物件的摆放、游戏的类型、学习训练内容和活动的顺序,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每个阶段,都纳入计划中。\n第二点,以社会交往为重点训练的基本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社会交往中采取的形式,包括眼神的注视、表情的互动、动作的指示、语言四种,治疗家长必须总是和患儿在快乐的面对面密集、你来我往的互动情绪和活动中,尽可能减少患儿一个人独自玩耍和独自自我刺激的时间。根据疾病的轻重,组织不同级别的社会活动和社交游戏,初级采用需求的延迟满足,突然发出声响,不期而至的玩具以及意外的停顿等手段,提高患儿的目光注视,唤名回应是指有意义的对话等生理性和功利性的社交能力。在中级阶段要求通过合作性游戏、轮流性游戏、分享游戏、竞争和对抗游戏等,让患儿懂得基本的儿童间的社交规则,形成公立性的社交能力。到了高级阶段,需要在中级阶段的游戏和活动的基础上,要求体验社交活动中的快乐和痛苦、胜利和失败、得意和沮丧、羡慕和嫉妒、个体和群体、自由和纪律、荣誉和耻辱等概念,逐渐训练和非功利性的社交能力。尽管社交以训练为核心,但是也在同时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在行为管理、认知生活自理、运动语言等方面,同时开展训练。\n第三点,行为的疗法。
  • 手足口疫苗什么时候打(音频)

    手足口疫苗什么时候打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手足口疫苗夏秋季节打最好,因为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这个时候打效果较好一些,注射适合于六个月龄到五岁的儿童,接种两剂,间隔28天,肌肉注射。\n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已被列入丙类传染病的管理,患者应隔离14天,易感人群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玩具、餐具的消毒是预防的关键,加强疫情的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我国已有自行研制的EV71灭活疫苗,并已经上市,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应该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注意充分的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水分,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痛等,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早观察发现重症的病例,并及时采取治疗的措施以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 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音频)

    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疫苗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存在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及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提供防治疾病和诊断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的免疫制剂属于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外来刺激。活菌疫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微感染,灭活疫苗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异物刺激,因此生物制品的接种后,一般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接种反应可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的反应,正常的反应也叫一般反应,局部反应在接种疫苗24小时左右,局部可以发生红、肿、热、痛现象,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者为弱反应,2.6-5.0cm为中等的反应,5.0cm以上为强反应,强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应进行热敷。\n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7.5℃左右为弱反应,37.6-38℃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极个别还有头疼、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目前使用的预防接种制剂,绝大多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都是轻微、暂时情况,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1-2日后可以恢复正常。中等度以上的反应极少,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高热、头疼,可以口服解热镇痛药。异常反应比较少见,主要是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紧张的儿童,一旦发生应该让儿头立即平卧,密切观察脉搏、心率、呼吸、血样,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否则意味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剂量每次0.01-0.03mg/kg,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急救。
  • 儿童脱水的症状(音频)

    儿童脱水的症状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儿童脱水的症状如下:脱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主要表现为一般的状况,前囟、眼眶、眼泪、唇、舌、皮肤的弹性、尿量、脉搏、血压、呼吸和四肢循环水分的丢失的多少来区分,具体如下:\n1、首先一般的情况,轻度脱水,警觉和激惹;中度是烦躁和易激惹;重度是嗜睡和昏迷。\n2、前囟,轻度是正常;中度是凹陷;重度是明显的凹陷。\n3、眼眶,轻度是正常的;重度是凹陷;重度是明显的凹陷。\n4、眼泪,轻度的是有泪;中度是没有泪或少泪;重度是无泪。\n5、皮肤和弹性,轻度的恢复较快;中度的恢复慢;重度的是很慢。\n6、尿量,轻度是正常的减少;中度脱水是明显的减少;重度是无尿。\n7、脉搏,轻度是正常或者稍快;中度是快或者是弱;重度的是不能触及脉搏的波动。\n8、血压,轻度脱水是正常的;中度脱水正常或者是下降;重度脱水是下降或者是血压极低,有可能还为0。\n9、呼吸,轻度脱水呼吸正常;中度脱水呼吸稍快;重度脱水是呼吸深大、缓慢。\n10、四肢循环及水分的丢失,轻度脱水正常,丢失水分≤5%;中度脱水四肢正常或者是稍凉,丢失的水分为5%-10%;重度脱水四肢发凉,丢失的水分>10%。\n以上是脱水常见的症状。
  •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是多少(音频)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是多少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年龄不同,百分比也不相同。小孩的血液特点是白细胞数与分类,出生时白细胞数为(15-20)×10^9/L,生后6-24小时,身高达(21-28)×10^9/L,逐渐下降,一周后平均为12×10^9/L,6-12个月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L左右,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n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0.6-0.65,淋巴细胞占0.3。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随后淋巴细胞比例上升,约占0.6,中性粒细胞约占0.3,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术分类与成人相似。所以新生儿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数天内即消失,这就是孩子的特殊情况。
  • 治疗抽动症的药有哪些(音频)

    治疗抽动症的药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抽动症的药物可选择第一线的药物有硫必利、可乐定、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第二线药物有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托吡酯、丙戊酸钠。这是根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中提出的用药的方案。\n对这种病人除了用药和心理治疗以外,还应该注意妥善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的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艺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食物添加剂等也可以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过度活动和学习困难,还有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加重抽动症,因此这些儿童的饮食应尽量避免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