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骥

  • 胆管结石怎么办(音频)

    胆管结石怎么办
    讲解医师:高鹏骥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外科
    胆管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胆管的良性疾病。因为结石在胆管里,就像下水道里有异物一样,它会导致胆道的梗阻。在胆道阻塞以后,会导致肝脏的损伤和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在梗阻严重继发感染以后,还有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管炎,甚至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这些对患者有非常严重的威胁。针对胆管结石,只要发现确诊了,就应该积极的想办法去除胆管结石,现在有好几种办法可以做,最简单的假如患者的身体状况比较好,首选的是微创手术,把胆总管切开,把石头取出来,然后再把胆管开口缝好,这样的一种手术方式。这种方式把结石取出以后,就恢复了胆管的正常生理状态,患者在术后可以像原来一样正常的生活。假如患者年纪比较大,身体状况比较差,没有办法耐受这种比较大的手术,可以考虑做内镜下的取石,就像做胃镜一样,有一个内窥镜通过口腔、食道、胃,一直到十二指肠,找到胆管开口以后,把胆管开口做一下扩张,然后把石头通过扩张的胆管开口取出来。这个办法创伤相对比较小,但是有一个危害,就是胆管开口被扩张以后,当肠道压力高的时候,肠内的内容物容易反流到胆管,继发胆管结石或者是胆管炎。还有少数的情况就是结石比较复杂,反复发生同时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这种情况除了取石以外,还需要针对结石产生的因素进行处理,所以具体来说,主要做的是想办法把结石取出,同时要争取预防复发,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采取比较合适的办法处理。
  • 什么是胰头癌(视频)

    什么是胰头癌
    胰头癌是指发源于胰腺头部的恶性肿瘤,因为它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在临床上有着非常特殊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胰头的位置可以看到有胰管,绿色的是胆管,还有十二指肠,这三个管道在这里交汇,所以发生在这个部位的肿瘤,一旦它达到一定的体积之后,它有可能会导致胰管、胆管的阻塞,在非常晚期的阶段还可能会导致十二指肠的梗阻,所以在临床上,胰头癌的患者就会有比较典型的表现,如: 1、在胰管梗阻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在早期可能不是很明确,时隐时现,同时它的位置可以是上腹部,也可以有后背的疼痛; 2、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胰液无法正常地进入到肠道,这个时候患者在进食以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 3、非常特征性的表现:绿色的胆管被阻塞以后,胆汁无法正常进入到肠道,就会导致胆道的压力升高,有胆色素、胆盐、胆酸进入到血内,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发现自己的皮肤、眼的巩膜黄染了,同时小便的颜色会非常的深,还会出现明显的皮肤瘙痒,这些是胰头癌的一个非常特征性的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4、一些胰头癌的患者在非常晚期以后可以导致十二指肠的肠腔狭窄,这个时候患者在进食以后,食物无法正常地通过肠道,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呕吐、恶心等表现; 5、另外,胰头癌和其它的胰腺部位的肿瘤,它的治疗效果,远期的预后都是相似的,总体而言,治疗效果比较差。
    2023-08-01
  • 胆囊切除以后经常腹泻怎么办(视频)

    胆囊切除以后经常腹泻怎么办
    胆囊切除术后经常腹泻,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以及应用药物进行调理。胆囊切除后,由于失去胆囊功能,确实有部分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易出现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缺少足够胆汁,协助脂肪类食物消化,尤其是术前存在胆囊息肉,未明确大量胆囊结石的患者,其胆囊功能相对较好,骤然切除胆囊,突然失去胆囊功能,此种消化不良的表现会更加突出和明显,持续时间也会相对更长。而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会明显低于胆囊息肉患者。当出现明显的进食后腹泻时,可以适当进行饮食调节,主要是相对少摄入富含脂肪类的食物,使其食物内容相对清淡,但同时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对于症状较明显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复方阿嗪米特,以刺激胆汁分泌,协助消化。通过以上调整和药物治疗,有望使其腹泻症状得到改善。
    2023-08-01
  • 胆结石钙化是什么意思(视频)

    胆结石钙化是什么意思
    胆结石钙化是指胆结石中存在钙质成分,通常绝大多数胆结石以胆固醇成分为主。也有部分胆结石存在较多的胆色素成分,无论何种成分,在临床上进行超声检查时,均较难具体加以区分。但当进行CT检查时,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和胆色素,可以透过X射线,这时便无法通过CT发现结石存在。而当结石中存在钙质后,因为钙质成分会阻挡X射线,行CT检查时便会出现较明显的致密影子,此时便可以在CT图片中显示出来,被称为阳性结石。胆结石钙化多见于胆色素结石成分较多的胆结石,尤其当发生过感染后,钙化会相对较容易发生,而且钙化程度会更高,但是否存在钙化,对于临床症状或结石的进展等,无特别明确的直接关系。临床上还需具体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导致临床症状,决定治疗方式。
    2023-08-02
  • 胆囊息肉误诊的原因(视频)

    胆囊息肉误诊的原因
    胆囊息肉临床上发生误诊主要是由病变的表现不典型所导致,比如在临床上可能将腹壁的胆囊结石误诊为胆囊息肉,因为腹壁的结石本身也是强回声,同时因为粘在胆囊壁上,在改变体位时不移动,便容易误诊为胆囊息肉。还有可能是将恶性的胆囊肿瘤误诊为良性息肉,此类情况多见于刚发现病变时,病变部位比较小,恶性肿瘤的表现不典型,没有出现血供丰富、浸润性生长等典型的胆囊癌的表现,可能容易将其误认为是胆囊的良性息肉,会建议患者观察。而在观察过程中恶性肿瘤发展得很迅速,有可能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便已经进展得比较明显,甚至出现转移。因此对于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建议要到大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一步的检查确认,初次发现后要间隔2-3个月进行复查,确诊没有问题后再按照流程定期的复查。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视频)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
    胆囊息肉一般会逐渐增大,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少见的恶性肿瘤性息肉,具体类型及表现如下:1、胆固醇性息肉:一般发展较缓慢,虽然也会增长,但多数不超过1cm;2、腺瘤性息肉:一般会逐渐缓慢增长,肿瘤超过1cm以后癌变的风险可能增加,所以当息肉直径超过1cm后,建议患者使用手术切除胆囊;3、恶性肿瘤性息肉:发展一般较迅速,短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长大,患者在超声或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下,能够发现此类息肉存在丰富的血运。同时息肉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向胆囊壁以及壁外浸润性的生长,恶性程度高的息肉,还可能出现早期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因此胆囊息肉在发现以后都会逐渐发展、变大,患者应对息肉应用超声等方式进行定期复查,有需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2
  •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视频)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在生活方式以及复查方面加以注意,常见如下:1、胆囊息肉患者应尽量做到规律的生活,均衡膳食,每天按时吃饭。在饮食结构上,患者应尽量均衡膳食,适当少吃高胆固醇性的食物,但也不可以完全不吃,完全不吃胆固醇性的食物其实对于胆囊息肉并没有明确的调理作用,同时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缺乏相应的营养物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要盲目的相信保健品和药物的治疗作用,根据目前资料来看,对于胆囊息肉没有明确、有效的保健品或调理的药物,所以对于胆囊息肉患者,建议定期观察并不需要去用药物调理;2、由于胆囊息肉难以通过影像学明确具体的病理性质,所以患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复查,观察息肉的大小、血运情况以及基底部的情况和增长趋势,判断息肉性质以及决定进行干预的时机。一般建议在初次发现息肉后的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年以后可以改为半年复查1次,在有指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必要时切除胆囊。
    2023-08-02
  • 胆囊息肉6mm严不严重(视频)

    胆囊息肉6mm严不严重
    胆囊息肉6mm不属于严重范畴。胆囊息肉为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从影像学上较难具体确定胆囊息肉的具体性质。仅手术后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是否为胆固醇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或为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对于息肉性质的判断,主要通过息肉大小、血供情况,以及息肉基底部、胆囊壁的厚度进行综合判断。若息肉直径超过1cm,通常考虑存在腺瘤性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几率相对较高,建议患者尽早进行手术处理。6mm的息肉总体相对而言较小,所以对于此类息肉,若为初次发现,通常建议患者3个月后复查。若复查时无明显变化,在2年之内可以3个月复查1次,2年后若息肉没有变化可以改为0.5年复查1次。若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存在明显增长,或超声发现息肉存在明显血供,以及息肉基底部胆囊壁明显增厚,此时便需考虑息肉情况相对较严重,需尽早进行手术处理。
    2023-08-02
  • 为什么体检胆囊息肉消失了(视频)

    为什么体检胆囊息肉消失了
    体检时发现原有的胆囊息肉消失,常见的原因如下:1、胆囊息肉可能不是胆囊息肉,而是附着在胆囊壁上的结石。同时腹壁的结石有可能在胆囊收缩时从胆囊壁上脱落,随着胆汁的活动溶解或随着胆汁排出,导致再次体检时无息肉表现;2、如果胆囊息肉的基底比较细,可能导致在胆囊剧烈收缩时,息肉的基底发生断裂,导致息肉随着胆汁排出,造成临床上体检时息肉消失;3、还有可能是体检时发生误诊,比如在最初诊断胆囊息肉时,可能只是胆囊壁相对比较厚或胆囊收缩时的局部隆起,而误诊为息肉;4、还有可能是第二次体检时,医生可能看得不是特别细致,将某些比较小的息肉漏掉而没有看到息肉,也会导致胆囊息肉消失的情况。
    2023-08-02
  • 胆囊息肉多发和单发哪个严重(视频)

    胆囊息肉多发和单发哪个严重
    一般胆囊息肉数量本身不一定是判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多发息肉多数为胆固醇性息肉,而单发息肉为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多发性息肉相对于单发息肉会更安全。临床上,患者除需要关注息肉的数量外,更多的需要关注息肉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血运的表现,具体情况如下:1、如果患者的息肉的直径比较大且超过1cm,无论是单发息肉还是多发息肉,都需要警惕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2、对于息肉出现明显血供的情况,也需要重点关注,因为血供丰富的息肉提示肿瘤细胞的增长比较活跃,癌变的几率高;3、如果患者息肉基底部的胆囊壁增厚或息肉的蒂部明显增宽,也提示癌变的风险增加,无论单发息肉还是多发息肉,都建议患者尽快进行手术处理。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