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娥

  • 最常引起心肌病药物(音频)

    最常引起心肌病药物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最常引起心肌病的药物有三类:第一、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的抗肿瘤药,比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等这一类的药物。第二、抗精神病类药物,比如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等这类的药物。第三、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比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等这类的药物。这些药物所引起来的心肌病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就叫做药物性心肌病。主要指的是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病人,因为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而发生的心肌的损害。这种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扩张性心肌病,也就是表现为心脏的扩大,尤其是左心室的扩大,合并有心功能减低或者心力衰竭的表现。
  • 围产期心肌病能自愈吗(音频)

    围产期心肌病能自愈吗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围生期心肌病是不能自愈的,需要及早诊断,而且最好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给予标准化的心衰治疗。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预后非常好,超过一半的病人,心脏的功能和大小能在半年之内恢复正常,甚至这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概率可以高达70%。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诊断、及早开始治疗,围生期心肌病持续进展,心功能持续恶化,预后会越来越差,猝死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围生期心肌病而言,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觉得不要管它自然就好了,不是这样的,需要非常标准化的治疗,而且这种治疗需要在早期进行。这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围生期心肌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 扩张心肌病的医学介绍(音频)

    扩张心肌病的医学介绍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尤其是左心室扩大,合并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病。这种心肌病在中国的患病率是10万人次里面有19个人患病,但这是2002年的调查数据,现在的患病率可能会更高。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种疾病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一旦发展到心衰阶段,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预后会急剧恶化,5年死亡率可以达到35%,而10年的死亡率可以高达70%。引起这种疾病的病因非常多,所以这种疾病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在原发性的扩张型心肌病里面,有家族遗传性的,也就是基因变异所导致的这类疾病,也有由遗传易感性与环境的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来的一些扩张型心肌病,比如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行性疾病等等。当然也有一些扩张型心肌病,大概50%的扩张型心肌病病因是不明确的,我们将它称作特发性的扩张型心肌病,可能跟病毒感染、免疫等等各种因素有关系。另外一大类是继发性的扩张型心肌病,这一类的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由全身性的或者系统性的疾病引起的,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症、贫血等等,这些疾病也是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的病因。
  • 酒精心肌病治疗(音频)

    酒精心肌病治疗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酒精性心肌病最关键的治疗是戒酒,如果能在酒精性心肌病发生的早期阶段戒酒,并且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的话,很多酒精性心肌病的心脏功能和心脏大小都能够完全恢复正常。除了戒酒之外,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酒精性心肌病在药物治疗方面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是一致的。在早期最主要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逆转心肌的重构和控制心功能减低的进展。到了中期阶段,需要用洋地黄类的强心药物、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来针对心力衰竭的症状进行治疗。到了晚期阶段,以上的这些治疗效果都会不太好,病人会有持续的心力衰竭的症状,需要住院,静脉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甚至还需要考虑器械治疗,比如超滤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辅助装置的植入等,到了终末期就只能进行心脏移植手术。除了以上的这些治疗,酒精性心肌病比较特殊的治疗是维生素B1的补充,也就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每天口服维生素B1。
  • 围产期心肌病后遗症(音频)

    围产期心肌病后遗症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围产期心肌病如果能做到及早的诊断,早期就开始治疗,一半以上的病人半年之内心脏功能就可以恢复正常,不会留有任何后遗症,甚至有报道说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这种好转,或者完全恢复正常的概率,可以达到60%-70%以上。所以围产期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做到早期诊断,而又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后续可能会有扩张型心肌病的长期存在,病人会一直有心功能减退的症状。这可以算是围产期心肌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也是最严重的后遗症,有些病人甚至会因为心力衰竭需要进行器械辅助治疗,甚至需要心脏移植。
  • 围产期心肌病饮食(音频)

    围产期心肌病饮食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对于患有围产期心肌病的病人,总体上推荐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如果心力衰竭的症状比较明显,限制食盐和水的量非常重要。指南推荐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该小于3g,也就是一牙膏盖的食盐。完全不吃盐也是不行的,严重的低钠血症会导致乏力、头晕,甚至会发生昏迷。另外,一定要限制液体的量,这里的液体的量不仅指每天喝的水的量,还要包括喝的汤的量,也就是每天总的液体量应该在1500-2000ml之间,能够减轻心脏的负荷。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也非常重要,主要是为了控制体重,预防再发生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者糖尿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传统坐月子期间喝的猪蹄汤、鸡汤等都不适合患有围生期心肌病的人来喝,因为这些汤不仅增加液体的量,而且因为汤里面脂肪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增加脂肪的摄入量,让病人也容易发胖。总体上建议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比如低脂牛奶、鸡蛋白、瘦肉、鱼肉等。
  • 酒精性心肌病WHO标准(音频)

    酒精性心肌病WHO标准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酒精性心肌病目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四条:第一、是有长期大量的饮酒史。所谓长期大量的饮酒史,指的是每天纯酒精的摄入量大于125ml。也就是白酒大于150g或者啤酒大于4瓶,这样的饮酒强度持续6-10年。第二、心脏出现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特点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是心脏的扩大,尤其是左心室的扩大合并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第三、可以除外由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等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病变。第四、是一条补充诊断,也就是在早期戒酒后心肌的临床表现能够得到逆转,心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满足这四条标准的心肌病,要考虑诊断酒精性性疾病。
  • 酒精性心肌病预后(音频)

    酒精性心肌病预后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酒精性心肌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所以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关键是戒酒。如果能够早期戒酒,而且早期就开始标准化的心衰治疗,大多数酒精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也就是可以完全康复。但是如果不戒酒,酒精性心肌病的病人,5年的死亡率可以达到40%-50%,也就是将近一半的病人会在5年内死亡,所以如果不戒酒,酒精性心肌病的病人预后还是比较差的。在治疗方面,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是相似的,主要还是针对逆转心肌重构和控制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补充维生素B1。
  •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措施(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根本原则是逆转心肌重构,控制心率衰竭,预防心律失常,从而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长期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具体治疗方面,能够起到逆转心肌重构和改善长期预后,并且能够控制心衰进展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ACEI、ARB类药物,也就是通常说的普利类或者沙坦类药物。另外,近期出现的新药,叫沙库巴曲缬沙坦,也就是ARNI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逆转心肌重构,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另外一类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只要没有禁忌症,这两类药物都应该吃,而且应该加大,直到达到最大剂量或者是最大耐受剂量。在此基础上,可以给予营养心肌、改善症状的其他药物。
  • 扩张型心肌病存活率(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存活率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如果能够及早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还是不错的,存活率很高。对于有些类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比如酒精性心肌病,如果能早期戒酒,心脏功能能够完全恢复正常,达到正常人的预期寿命。围生期心肌病也是一样的,如果能够早期治疗,超过一半的病人在半年之内心脏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也可以达到正常人的预期寿命。但是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一旦发生心衰,预后会很不好,有报道显示,五年随访的存活率大概是65%,而十年随访的存活率可能不足30%。也就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会明显变差,远期的存活率也会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