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娥

  • 围产期心肌病的症状(音频)

    围产期心肌病的症状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围产期心肌病也叫围生期心肌病,这种疾病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功能减低的症状,表现为活动时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以及活动耐量的下降。随着病情的加重,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等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并且逐渐出现食欲下降、腹胀、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刚合并心律失常的时候还会出现心慌、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猝死。到了围产期心肌病终末期,会有持续性顽固的低血压。由于怀孕的时候也会出现胸闷、气短、活动耐量下降,甚至下肢水肿等症状,会掩盖围产期心肌病的症状,导致诊断的延误,在孕期以及产后短期之内做常规的产检以及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 扩张型心肌病能痊愈吗(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能痊愈吗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前扩张型心肌病是不能治愈的,但是,规律应用药物治疗,可以预防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损伤的进展,也可以减缓扩张型心肌病向心衰进展。所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两类药物就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这两类药物不仅要坚持吃,而且要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最大剂量或者最大耐受剂量,最大耐受剂量就是病人的血压、心率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在这两类药物的治疗下,很多病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会维持比较好的状态,心功能也不会很明显降低,但扩张型心肌病的最终阶段还是会进入心衰。到了心衰阶段,用利尿剂、强心药对症治疗,也需要给予安定类药物替代ACEI或ARB类药物。总之,规律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音频)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改善预后的药物,这一类的药物可以逆转心肌重构,延缓和控制心力衰竭进展的速度,降低患者远期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也就是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这一大类的药物主要是三类神经激素的拮抗剂:第一、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第二、ACEI/ARB或者ARNI类药物,也就是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或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第三、醛固酮受体的拮抗剂,目前最常用的是螺内酯。只要没有禁忌症,这几类药物是应该长期应用的。第二类,改善症状的药物,也包括三个小类。第一、强心药。口服的强心药有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静脉的有西地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等。第二、利尿剂。包括速尿、氢氯噻嗪、托拉塞米等。第三、扩血管的药物。有硝酸酯类,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应用。还有静脉应用的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还有一类新的扩血管的药物就是新活素,对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也非常有效。
  •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原因(音频)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原因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的根本原因是缺氧,要从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说起。正常的心脏分左心和右心,左心是氧合的血,右心是未氧合的血,右心的血需要经过肺脏氧合,然后回到左心,由左心再射到全身,到达全身各个脏器和肢体末端的血液就是氧合过的血液。但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时候,左、右心之间就会有缺损,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等。但是一般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并不会造成紫绀,是因为左心的压力比右心要大,血会从左心流向右心,不会从右心流向左心,从而使射往全身的血是氧合过的血。但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闭锁等疾病中,因为肺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使右心向肺动脉射血是受阻的,只好通过缺损的室间隔射到左心,没有氧合过的血通过左心室射入到全身的组织,从外观看小孩就是发紫的,也就是所谓的紫绀。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到了晚期肺动脉压力过高,导致左向右的分流过不去,因为右边的压力太高,所以变成了右向左分流,这个时候也会有紫绀。这种状况就是病人非常严重的阶段,有的甚至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如果发现小孩出生之后有全身发紫的情况或者指端、嘴唇有发紫的情况,要立即到医院检查,排除心脏疾病。
  • 贫血型心肌病特点(音频)

    贫血型心肌病特点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贫血型心肌病也叫贫血性心脏病,目前还不是一种正式的疾病诊断名称,它主要是继发于贫血的一个继发性改变,这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慢性的贫血,导致心肌的缺氧性改变。它的特点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也就是心脏的扩大和心功能的减低。与其他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的是,贫血型心肌病心率会非常快,这也是对于贫血的继发性改变。由于贫血使单位血液里面含氧量比较低,心脏为了增加全身的供氧量,只能通过增加心率提升心脏的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供氧。在临床表现上面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减低,到了晚期甚至会出现全身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也就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这种疾病另外一个特点是,只要没有发展到晚期阶段,纠正贫血之后心肌改变也可以逆转。
  •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措施(音频)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措施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因为夹层一旦破裂,几乎没有办法挽救。所以,主动脉夹层在做手术治疗之前,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如果不合并近期的脑血管事件,血压要维持在120/80mmHg以下,给予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避免夹层的继续撕裂。另外,病人必需要严格卧床,尽量维持情绪平稳,保持大便通畅,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给予通便治疗,需要很严格的护理措施,需要在心脏外科的监护室内进行。主动脉夹层做了手术之后,术后短期内的护理措施和术前是差不多的。对于体外循环下的主动脉夹层手术,还需要密切的观察病人的神志和四肢的活动情况。
  • 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症状(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症状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出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心功能减低,也就是症状大多是由心功能减低引起的。所以,在疾病早期阶段由于心功能还没有明显减低,所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管这一段时期叫做无症状期,甚至病人做体格检查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异常发现,所以,这段时期经常会因为没有及时就诊、及时诊断,错过治疗时期,也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没有办法及早开始治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这个时候规律体检就非常重要,因为在体检的时候胸片可以看到心影扩大,心脏彩超更是非常明确地看到左心室扩大、心功能轻度减低,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轻微乏力、气短、心慌的症状。
  • 肥厚性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区别(音频)

    肥厚性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区别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虽然都是心肌病,但有非常大的区别,第一个方面,病因不同,肥厚性心肌病有很大一部分是染色体遗传病,也就是说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大;扩张性心肌病也有遗传因素影响,但影响个力度会小一些,反而后天的继发性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围生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第二个方面,在心脏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最常见的是室间隔部位的局限性增厚;扩张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而且是整个心脏的扩大尤其是左心室扩大、心室壁变薄。第三个方面,临床症状上面的区别,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晕厥、猝死,有些病人会出现胸痛,晚期才会有心力衰竭的症状;扩张性心肌病在疾病初期阶段会表现为心功能减低、心力衰竭的症状。第四个方面,在治疗上的区别,对于肥厚性心肌病尤其是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最重要的治疗目的是预防梗阻来达到预防猝死的目的,主要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维拉帕米等,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切除或者消融肥厚的心肌,没办法做手术的病人可以考虑植入起搏器;扩张性心肌病主要治疗的目的是延缓心肌重构和心衰的进展,最主要的是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也是最重要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还有ACEI和ARB类药物,比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这两种疾病无论是在病因、解剖结构还是临床表现或者治疗上面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 扩张型心肌病分类(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分类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由基因改变引起的明确的遗传病,而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心肌病,比如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等。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就是通常狭义上所说的扩张型心肌病,是指查不到具体的原因,而又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心肌病变,才诊断的一种扩张型心肌病。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在我国常见的主要有自身免疫性心肌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等所继发的扩张型心肌病,还有代谢内分泌性或者营养性疾病所继发的心肌病,比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疾病或者微量元素缺乏所导致的心肌病。另外,其他器官的疾病也会引起心肌病变,比如尿毒症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肌病等等。
  • 扩张型心肌病前期症状(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前期症状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在疾病的前期,也就是早期阶段,可以没有任何的症状,把这段时期也叫做无症状期,病人自己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在体格检查的时候,甚至也不会有任何异常的发现,只有在做常规体检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做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心脏的扩大或者是心功能轻度减低,所以在这一阶段,经常会造成对疾病的漏诊。病人在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时候,经常已经处于中期甚至是晚期阶段,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会逐渐出现心功能减低的症状,在相对早一点的时期,就仅仅表现是气短、胸闷、心慌或者是活动耐量比以前轻度减低症状,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