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娣

  • 自闭症孩子越大越难带吗(音频)

    自闭症孩子越大越难带吗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自闭症孩子基本是越大越不好带,但是轻微的好一些。因为自闭症是慢性病程,约有2/3预后比较差,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身养护。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商,五岁以前有无交流性的语言,长期坚持教育训练者,预后也相对较好。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大越难带,小孩子好伺候,大孩子就不那么好伺候,所以觉得不容易带。其中有2/3到成年后仍然没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养护,所以负担很重。对这样的孩子,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非常重要,应注重综合性的治疗如下:\n一、药物的干预,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自闭症,但有些药物可以改善患儿的一般症状。比如精神病方面的症状,还有改善促进脑功能的药物,还有维生素B6、维生素C据说也有效果,叶酸,还有明显强迫症的,可以用抗抑郁的药物。\n二、教育的训练,尽早的进行语言、认知、交流、生活自理方面要给予早早的进行训练,使功能得到一部分改善。\n三、行为方面的矫治,最重要的是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因为这个病预后较差,很多患儿的父母处于愤怒、痛苦、绝望、孤独之中,这种心理无疑对患儿和家长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建立社会的心理支持系统非常重要,要多关爱、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方便、鼓励和提供支持最好。
  • 小儿自闭症有哪些症状(音频)

    小儿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儿自闭症主要表现如下:\n一、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及病儿出现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抱的姿态,或抱起来时身体僵直,不愿与人贴近。\n二、在幼儿期仍不如常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和一起玩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的时候、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寻找安慰。\n三、交流障碍,这样的孩子更倾向于动作姿势进行交流,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之外,其他用以表达动作的姿势很少,而且常不会有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表现也非常淡然。\n四、语言交流障碍,语言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是不发育。另外,也有部分患儿2-3岁之前曾经有表达性的语言,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或者说一些重复性内容异常,刻板重复,没有语法结构,常常听不懂他自言自语的叨叨咕咕说不明白,也看不懂。\n五、活动内容和兴趣刻板的形式,对于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对广告、天气预报,还有旋转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对物品的排列,比如书、小瓶、玩具非常的依恋,如果拿走了之后哭闹不止,甚至要求日常的生活规律,饮食、物品的摆放,以及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等奇怪的行为。愿意重复的蹦跳,用手将眼前凝视,或者用脚尖走路等非常奇妙的事情,还有闻不该闻的东西,或反复摸光滑的表面,3/4的患儿存在着智力发育不平衡,有的对音乐、计算能力相对好,还有伴有癫痫发作等。
  • 2岁小孩自闭症测试的方法(音频)

    2岁小孩自闭症测试的方法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两岁小孩自闭症测试的方法主要还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自测。一般小孩子自闭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和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性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婴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测试主要是看下面一些表现:\n一、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回避目光的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者抱起时身体僵硬,不喜欢、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常不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都不能产生依恋,对其它的孩子缺乏交往和在一起玩的兴趣,不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和伤害时不知道寻求安慰,也不去找父母给予帮助,这很突出。\n二、语言交流障碍,往往患儿用动作和姿势进行交流,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想要的物品,其它的姿势很少,也不会因为什么会点头、摇头,表示自己的同意或者是不同意。对一切反应都很淡漠,没有什么表情。语言交流的障碍还表现为语言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不发育。有的孩子在2-3岁以前还能说一点话,以后就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或者根本就不会说话,都比较常见。\n三、兴趣、动作比较奇异,患儿兴趣比较狭窄,动作比较刻板,大家喜欢的玩具常不感兴趣。患儿喜欢看一些奇怪,特别引起注意的小瓶子、圆形小物体,会有非常奇怪的依恋,如果拿走了会哭闹不停,还有正常的饮食的习惯、东西放在哪、行走路线都会一成不变。总之,感觉患儿和别的正常的孩子不一样,必要时到医院帮患儿诊治。
  • 孩子抽动症如何治疗(音频)

    孩子抽动症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孩子抽动症,现有药物治疗和非药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适合于症状比较重的孩子,药物应用的选择和疗程遵照医嘱执行就可以了,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n非药物治疗贯彻整个抽动症的治疗过程当中,轻、中、重都可以,必须要用非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n一、行为矫正,利用学习的原理在训练中,合适行为出现时要给予奖励,以求保持并继续改进。如果不适当的行为出现,应该加以漠视或剥夺权利以示惩罚。但是惩罚要在通知孩子的情况下,要取得孩子的合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奖励一般采取结合的原则,奖惩要结合,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要和孩子共同配合,讲清道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认真行为的训练,解决孩子情绪紧张和焦虑的问题,有些事要让孩子能做到自我控制、自我指导,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告诉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有停一停、看一看、听一听的习惯,以后达到自我调整。\n二、疏泄疗法,对于不满的情绪和事物父母不满意,全讲出来,然后再和家长共同分析。对的要肯定,错的要加以矫正。让孩子心情舒畅,能够和家长融合、互动,互相合作是最好的办法。不要指责、批评,认为是坏孩子,认为没救不管了,要给以理解、鼓励,要支持孩子,奖励和惩罚共同来进行。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要有始终如一纪律和要求,不要今天定了,明天就不执行了,这样不好。要训练孩子参加活动,比如柔道、举重、田径运动、游泳、健身、打球。让他在运动中提高自信心,有自尊心,这样对孩子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贯彻所有发病的治疗过程当中,都是有效的。
  • 孩子自闭症前兆(音频)

    孩子自闭症前兆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孩子自闭症前兆主要包括,孩子小于6个月不能被逗乐,不能表现出大声的笑,眼睛很少注视人。小于10个月龄,叫自己名字无反应,听力正常。12个月龄,对于言语指令无反应,无咿呀学语,无动作手势语言,无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16个月龄,不说话,对语言无反应,不理睬他人说话。18个月龄,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无任何给予行为。24个月龄,无双词短语。\n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都要高度怀疑自闭症的可能,早期的诊断非常的重要。儿童有时候症状不怎么突出,特别是小年龄,轻型、不典型的病例,即使专业人员诊断也有困难,也有存在等等看的现象。所以提倡早识别、早发现、早干预,但是不给他贴自闭症的标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孩子抽动症是什么引起的(音频)

    孩子抽动症是什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孩子抽动症到目前发病机制未明,一般认为与基底核纹状体和尾状核不对称、多巴胺释放过多或突出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和超敏有关,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人提出本病可能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抗体形成有关。抽动症临床表现为暂短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还有分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抽动。治疗主要是心理行为治疗,包括生活起居调整、心理咨询干预、行为干预训练、暴露预防,通过治疗减少患儿焦虑、忧郁的情绪,消除发作诱因,比如疲劳、紧张、过度兴奋等。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对于发作频繁出现全面性抽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者可进行药物治疗,首选的是硫必利。
  • 小孩自闭症表现(音频)

    小孩自闭症表现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孩自闭症表现,多于36个月起病,表现具体如下:\n第一、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期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常常不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儿童之间的交往,对玩耍的兴趣,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伤害时不会寻求安慰。\n第二、交流障碍,患儿虽然倾向于用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想要的物品外,其它表达的动作、姿势却很少,常不会用点头、摇头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和表达其它的事情,常有非常淡漠。语言的交流障碍,语言理解不同程度受损、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曾经有表达性的语言,但逐渐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n第三、活动内容的兴趣,限制性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常对兴趣范围很窄,甚至怪癖。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迷恋于广告,看天气预报,旋转和看旋转的东西。反复排列物品,对非生命物体,如书、小瓶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n第四、患儿常要求,日常生活常规,如饮食、物品的摆放位置,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常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n第五、奇特的行为,重复的蹦跳,将双手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对物体的非主要特性,可能非常感兴趣,因此会拿,不停的闻这些东西,反复摸光滑的表面等等。\n第六、智力有3/4的孩子存在智力发育的不平衡现象,但是有的时候对音乐、机械的记忆、计算能力相对的较好,有少数的1/3-1/4的孩子合并有癫痫。
  • 儿童脱水的症状(音频)

    儿童脱水的症状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儿童脱水的症状如下:脱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主要表现为一般的状况,前囟、眼眶、眼泪、唇、舌、皮肤的弹性、尿量、脉搏、血压、呼吸和四肢循环水分的丢失的多少来区分,具体如下:\n1、首先一般的情况,轻度脱水,警觉和激惹;中度是烦躁和易激惹;重度是嗜睡和昏迷。\n2、前囟,轻度是正常;中度是凹陷;重度是明显的凹陷。\n3、眼眶,轻度是正常的;重度是凹陷;重度是明显的凹陷。\n4、眼泪,轻度的是有泪;中度是没有泪或少泪;重度是无泪。\n5、皮肤和弹性,轻度的恢复较快;中度的恢复慢;重度的是很慢。\n6、尿量,轻度是正常的减少;中度脱水是明显的减少;重度是无尿。\n7、脉搏,轻度是正常或者稍快;中度是快或者是弱;重度的是不能触及脉搏的波动。\n8、血压,轻度脱水是正常的;中度脱水正常或者是下降;重度脱水是下降或者是血压极低,有可能还为0。\n9、呼吸,轻度脱水呼吸正常;中度脱水呼吸稍快;重度脱水是呼吸深大、缓慢。\n10、四肢循环及水分的丢失,轻度脱水正常,丢失水分≤5%;中度脱水四肢正常或者是稍凉,丢失的水分为5%-10%;重度脱水四肢发凉,丢失的水分>10%。\n以上是脱水常见的症状。
  • 川崎病可以痊愈吗(音频)

    川崎病可以痊愈吗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川崎病可以痊愈,川崎病是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未经治疗的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瘤者可达20%-30%,即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仍有15%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经及时诊断治疗,目前病死率已降至0.5%左右,约1%-2%的患儿可再发。并发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有男孩年龄一岁以下或八岁以上,发热持续两周以上或者再次发烧,心脏扩大,有心律失常,血红蛋白<80g/L且持续不恢复。白细胞>16-30×10^9/L,血小板>10000×10^9/L,血沉>100mm/h或复发的病例持续约五周以上,仍不下降。\n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已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体检包括心电和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应密切随访,即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均应作随访检查。半年后6-12个月,复诊一次,直到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消失。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患儿,11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的预防接种。
  • 幼儿淋巴细胞正常值(音频)

    幼儿淋巴细胞正常值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幼儿淋巴细胞正常值按年龄段分别介绍如下,淋巴细胞六个月的时候占60%,1-2岁的时候占56%,4-5岁时占34%,8-14岁占30%。儿童的淋巴细胞有它特殊的变化,与其它细胞不尽相同。\n在白细胞分类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出生时中性粒细胞较高,占60%-65%,淋巴细胞占30%-35%,生后4-6天两者相等,曲线第一次交叉,以后在整个婴儿期的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占30%。学龄前期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4-6岁时两者又出现第二次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六岁以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逐渐达到成人值,粒细胞占65%,淋巴细胞占30%左右。这是小孩白细胞分属的特殊变化,所以年龄不同,所占比例也在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