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 诊断帕金森做什么检查(视频)

    诊断帕金森做什么检查
    帕金森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头颅CT、MRA无特征性改变。而多巴胺转运体及PET检查对诊断帕金森病有较大参考价值,但目前采用英国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而正确诊断帕金森病需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综合征,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是发作症状,大部分帕金森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此病多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震颤常为首发症状,伴肌紧张、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等。帕金森病在发作后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因此正确诊断帕金森病,积极治疗,较为重要。
    2023-07-31
  •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视频)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是为血压偏低、多汗。患者多汗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在血压偏低是易引起脑部低灌注,导致脑供血不足。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脑干缺血、缺氧症状和体征,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平衡障碍和共济障碍。而患者血压偏低和多汗是帕金森引起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是一种自主神经症状。 也以出现其它非运动症状,如感觉障碍,包括麻木、疼痛、痉挛和不安腿综合征及嗅觉障碍等;和其它自主神经症状,包括便秘、性功能障碍、排便障碍、流涎等。同时可出现精神方面症状,主要包括焦虑、抑郁以及睡眠紊乱等。
    2023-07-31
  • 手抖是帕金森吗(视频)

    手抖是帕金森吗
    手抖可能是帕金森,也可能因其它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手抖,同时可出现心悸、出汗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而帕金森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大多数于50岁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震颤为帕金森首发症状,多数患者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规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运动,如搓丸样动作,且震颤多数为粗大震颤,可逐渐扩展至四肢,但上肢震颤通常比下肢明显。先出现症状一侧始终比后出现一侧为重,表现明显不对称性,震颤与静止时明显,紧张时加剧,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轻症患者震颤仅在情绪激动、焦虑、兴奋和行走时才出现,严重患者震颤常常变为经常性,随意动作不减轻或停止。部分老年人可无明显震颤,但若出现手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2023-07-31
  • 中风了嘴歪怎么办(视频)

    中风了嘴歪怎么办
    中风嘴歪需区别因脑出血造成或因面神经麻痹造成。因面神经麻痹同样可致嘴歪,但面神经麻痹为周围神经性面瘫,其眼睛无法闭合。而脑血管病即脑血栓或脑出血、脑梗塞等造成嘴歪,眼睛没有问题,属于中枢性面瘫。因此针对不同疾病需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周围性面瘫可采取针灸、营养神经等方法; 2、中枢性面瘫需先治疗脑血管病,如出血性中风应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缺血性中风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物,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软化血管,可用活血通络等药物治疗。 中风患者中多数存在面部瘫痪,与人交流吐字不清,伴流口水等症状,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配合面部按摩和局部强化训练,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后可得到明显改善。 而患者本人在进行面部按摩过程中,若发现面部因瘫痪不能皱眉,可用手指做局部上提按摩,需注意当向上按摩时,患者要用力抬睫或皱眉,向下按摩时患者要用力闭眼。局部面部瘫痪可用温热湿毛巾进行局部推揉,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面瘫患者需经常练习鼓气、吹气、撅嘴等强化动作,以促进面部瘫痪恢复。但在中风急性期,以上动作尽量少做,进入恢复期可适当锻炼。此外可采取中药内服和其它理疗方法,如中药内服以牵正散加减配合隔姜灸及其它理疗可加速恢复。
    2023-08-02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临床分期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有眼前有闪光感、波纹感,即使眼底有轻微的出血或者渗出,也不一定有视力改变; 2、随着眼底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大部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时往往提示视网膜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 3、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出血、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牵拉后方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时,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能仅仅有光感视力,甚至是失明。 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023-08-03
  •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视频)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称为单纯型或者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前期改变。 眼底表现主要有微动脉瘤的形成,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硬性渗出以及棉绒斑。在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时,可不出现视力下降,临床上有较多的患者往往有眼底出血、渗出、病变累及黄斑区影响视力时来诊。建议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这项检查可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诊断,医生会根据不同分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不同治疗。如果疾病已经进入了增殖期,可能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或者手术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指征具体如下: 1、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少量的玻璃体出血短时间内可以吸收,眼底可见的要及时做视网膜光凝治疗。玻璃体出血量多、吸收慢,而且过去未做过全视网膜光凝,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2、玻璃体增殖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增殖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纤维增殖,从周边视网膜沿玻璃体皮质向眼内生长,导致反复性玻璃体出血与周边视网膜牵拉,只有通过玻璃体手术去除玻璃体内积血,解除周边视网膜牵拉并联合视网膜光凝,才可能挽救眼球; 3、目前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有多种,传统黄斑区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近年开展的玻璃体内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都可以使黄斑水肿减退,但是黄斑水肿伴有玻璃体后皮质增厚,或玻璃体牵拉是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好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好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激光治疗,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会遇到一些患者对治疗产生一些疑惑,激光光凝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当中的重要性,正确的激光光凝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保护神。通常全视网膜光凝会分3-4次做完,不提倡一次打的太多,太多会引起视网膜水肿加重。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机化膜增殖、牵拉视网膜脱离,最后落到失明的地步。 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不佳,也没有及时正确的进行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以上不吸收,或者视网膜有增殖,有视网膜脱离,影响中心视力,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玻璃体出血清除、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同时进一步进行加强的激光光凝治疗。由此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视网膜眼底情况。
    2023-08-03
  • 翼状胬肉切除风险大吗(视频)

    翼状胬肉切除风险大吗
    相对于内眼手术来讲,翼状胬肉手术属于外眼的手术,风险通常比较低,所以患有翼状胬肉的患者应当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恢复健康,避免造成更严重后果。 翼状胬肉病症主要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关,当前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手术切除风险主要是在切除时角膜损伤,比如划伤和穿孔,还有分离结膜与周围组织时损伤眼外肌,从而影响眼球运动,愈合时可能会出现巩膜暴露而造成巩膜溶解,还有角膜创面不愈合造成的角膜溃疡,还有胬肉的复发。 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切除以后复发率在单纯手术切除当中高达30%以上,主要是由于残留的胬肉组织刺激纤维血管和细胞,从而引发复发、感染的可能。随着显微镜手术的应用,手术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明显降低。
    2023-08-03
  • 翼状胬肉药物可以消除吗(视频)

    翼状胬肉药物可以消除吗
    翼状胬肉一旦发生,药物治疗无效,而且也不会自行消除。胬肉较小而静止时通常不需要治疗,炎症反复发作,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角膜可以引起散光及视力下降,可进行手术治疗。在这里需要提到和一种疾病的鉴别就是睑裂斑,睑裂斑是一种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球结膜的变性病变,也位于睑裂部、球结膜,在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的隆起斑,经过一定时间可逐渐扩大,睑裂斑这个疾病不侵入角膜,通常无需治疗。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通常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也是睑裂部、球结膜以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的病变组织,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球结膜鼻侧或颞侧的局部隆起病灶,并侵犯至角膜缘内。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