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忠

  • 产前忧郁症有哪些症状(视频)

    产前忧郁症有哪些症状
    产前抑郁属于一种比较特定的时间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1、最常出现的表现患者会觉得所有事情都没有意思,觉得事情没有意义感,也觉得没有乐趣; 2、常见产前抑郁表现,整天会有各种各样沮丧感、伤心,或者觉得心中空荡荡,每天如此,觉得情绪十分沮丧; 3、患者常体会到不能够像以前一样有效地去做事,注意力不能集中; 4、有产前抑郁患者极易出现愤怒、烦躁或者经常哭泣等行为; 5、产前抑郁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所谓睡眠困难,主要表现睡眠过多,整天都躺在床上; 6、过度或者不间断疲劳感,存在抑郁,有明显疲劳感出现; 7、患者食欲下降丧失; 8、患者经常存在不应该有的内疚感与自卑感。
    2023-08-03
  • 孩子网瘾叛逆怎么办(视频)

    孩子网瘾叛逆怎么办
    孩子出现网瘾、叛逆家长应给孩子制定良好行为规范,如良好网络使用规则。家长平时应该陪伴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网络游戏成瘾苗头,及早进行引导。平时需要保持良好亲子沟通,有助于将孩子从网瘾当中引导出来,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是改善孩子叛逆的基础。如果家庭关系矛盾,如亲子矛盾,孩子很难去从网瘾中脱身。此外,还可将孩子送到专业机构戒除网瘾,但是在专业机构戒除网瘾的同时,家庭环境塑造、家庭干预治疗都必须进行。 所以,孩子的网瘾问题是全家问题,而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2023-08-03
  • 自闭症遗传吗(视频)

    自闭症遗传吗
    自闭症谱系儿童障碍存在着明确遗传现象。自闭症障碍病因多种多样,但是从临床研究证据而言,自闭症谱系存在明确遗传因素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对192对双胞胎研究中,双胞胎有54对是同卵双生,即性别一样的双生子,138对是异卵双胞胎。结果发现同卵双胞胎双生子的同病率大概有42%,表明同卵双生子遗传完全一致,同病率就比较高。而异卵双生子同病率大概是12%左右,遗传概率比较高。 如果家族中存在遗传情况,比如长辈中存在自闭症发病,在子代中也有自闭症情况的发生,称为家族聚集现象,充分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存在遗传因素影响。遗传因素是一方面,在自闭症遗传过程中,遗传环境是内因,还有外部成长环境。外部各种各样因素也起到触发或者影响的作用,所以最终自闭症是否发生,不但取决于内部的遗传因素,还与外在环境因素影响有关。
    2023-08-02
  • 自闭症治愈的概率大吗(视频)

    自闭症治愈的概率大吗
    自闭症发病因素较多,包括生物学,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核心问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情况下,出现各种各样神经系统功能方面障碍,包括言语、行为、智能等方面障碍。如果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因素进行治疗,对神经系统缺陷治疗,治愈可能性确实不大。自闭症属于发育性疾病,基本上能够有所改善,但完全治愈,达到正常神经发育水平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临床上对于自闭症患者,治疗更侧重有关功能训练方面,如言语、行为、注意力、智能等训练。通过上述训练,达到功能康复,最终适应社会生活或者基本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正常要求比较接近。孤独症儿童成年以后可以尽量自食其力,减少社会负担。在功能训练当中,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治疗。通过康复措施,最终可达到临床社会治愈效果。最理想效果是有关功能达到社会生活所能够适应的阶段,属于社会健全人群。所以,自闭症治愈,从生物学因素而言可能性不大。但从社会适应角度而言,存在一定治愈可能性,需要及早进行干预训练。
    2023-08-02
  • 自闭症能不能治愈(视频)

    自闭症能不能治愈
    如果从生物学异常角度,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从生物学角度其是异常表现,不太可能完全治愈。从社会适应角度而言,某些原来存在孤独症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兴趣障碍、专注力障碍、感知觉障碍等,经过合理训练得到康复,最终能够恢复到社会生活的要求。自闭症儿童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生活,可以正常上学,正常与周围人进行一定交流。至少可以达到社会功能基本康复,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即使经过训练,部分人长大以后还要经过社会资源支持,最后可以达到社会适应状态。 自闭症一般都起病在婴幼儿阶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社交障碍、言语障碍,还有兴趣行为刻板等。临床上确实存在部分自闭症儿童,不但有自闭症现象,同时还有其它精神方面障碍,比如情绪情感方面障碍、思维抽象性认知方面障碍,称为共病现象。经过治疗以后,不断治疗自闭症症状,同时也要对精神方面症状进行临床控制,也要进行训练,才能促进其更能够符合社会适应生活的要求。所以部分自闭症即使长大以后,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其为本身神经系统缺陷所导致。大部分自闭症患者经过训练长大以后,基本上能够恢复到正常社会生活,或者经过帮助以后,能够基本满足社会生活的要求。
    2023-08-02
  • 抑郁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视频)

    抑郁症和忧郁症有什么区别
    从专业角度而言,抑郁症与忧郁症理论上基本相同,临床均反映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主要表现还是以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等为主。抑郁程度达到影响社会功能程度,情绪不良至少2周以上,临床上都可以诊断为抑郁症。所以,在抑郁症与忧郁症方面临床上没有区别,属于同一个病不同称呼。 一旦存在此类问题,都应该及早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才可以及早解脱障碍,恢复正常社会功能。临床还有一部分存在抑郁情绪,但没有达到抑郁症程度患者,在抑郁情绪出现以后,经过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可能可以恢复到正常情绪状态。经过压力管控、情绪管理、抑郁情绪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可能无需进行药物治疗。
    2023-08-03
  • 强迫症能彻底治愈吗(视频)

    强迫症能彻底治愈吗
    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强迫症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症状基本上可以达到90%多痊愈,而100%痊愈存在一定难度。强迫症是主要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为主的一组神经症,治疗时对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强迫引起抑郁、焦虑情绪等进行干预。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目前从症状控制方面都可以相对达到比较理想程度。但如果症状有超过90%治愈程度,患者将已经处于很舒适状态。 强迫症治疗除症状控制治疗以外,目前临床上非常重视对强迫性格重新塑造。只有患者很好配合医生,对原来状态,比如过分追求完美、过分仔细认真、过分刻板等不良性格逐步进行调整,强迫性格程度可以得到改善。强迫性格改善之后,强迫症控制更为容易。如果治疗效果理想,症状得到缓解,强迫性格得到改造,即使药物剂量很低或者停药,还可以保持相对理想状态。
    2023-08-03
  •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视频)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状,首先要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并且以强迫症状为主。下列症状只要符合一项,就可以诊断为强迫症,具体情况如下: 1、以强迫思维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或者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我控制力等强迫思维为主的症状; 2、以强迫行为或者动作为主症状,包括反复洗涤、核对、反复检查或者反复询问,属于强迫行为为主的症状; 3、同时伴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混合症状; 患者对强迫症状起源于内心,反复出现,损害社会功能。强迫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基本上可以判断属于强迫症状障碍。同时需要排除其它精神障碍,还有器质性大脑病变引起的强迫症状。 临床上强迫症治疗方法有以下三大类: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焦虑,抗抑郁为主,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这类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少,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治疗; 2、心理行为治疗:强迫症患者大多数伴有不良认知,不良思维,需要经过理性情绪疗法,即认知疗法,可以改变不良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目的。部分强迫症的患者还可以采取行为治疗,比如怕脏,即所谓洁癖,对于此类强迫症患者可以采取暴露疗法或者称为系统透明疗法,让患者接触害怕的所谓的脏东西,最终经过行为治疗,达到症状缓解程度; 3、物理治疗:经过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缓解强迫引起情绪方面障碍,最终康复社会功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3-08-03
  • 双相障碍测试的方法(视频)

    双相障碍测试的方法
    双相障碍测试方法即评估,患者应该到医院与精神科、心理科临床医生进行会诊、进行心理问卷评估,即心理测试。心理问卷评估常用方法比如心境障碍问卷,即MDQ,其包含13个条目。13个条目都是评价双相有关症状,比如有兴奋症状,也有抑郁症状表现,进行等级评定。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评定结果,最后计算患者量表划界分一般是在7分左右,超过划界分代表问卷是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心境障碍状态。 临床上另外一种常用躁狂症状问卷是轻躁狂症状清单,即HCL32,该量表存在32个条目,用于评价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有关进行筛查。对于超过划界分的患者需要评估存在双相或单相障碍。经过临床医生问诊,病史采集,加上心理评估等,可以确定双相障碍临床诊断依据。 此外,有关双相障碍心理评估还存在许多量表,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一般不提倡在网上进行评估,患者还是需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面对面方式进行评估才较为可靠。
    2023-08-03
  • 双相障碍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双相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双相障碍是指患者存在情绪低落阶段,称为抑郁相,抑郁阶段之后,情绪变得兴奋躁狂,即躁狂相。如果抑郁相跟躁狂相交替出现,则称为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病因学十分复杂,从目前而言,考虑是多因素引起。总体包括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因素,以及身体内环境因素,比如甲状腺功能因素、昼夜节律紊乱、应激条件下皮质醇变化等因素。此外,还有外在环境,一般包括外界压力、外界气候变化、季节性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双相障碍诱发或者触发。 但是核心还是大脑本身生物学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身体内环境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外界客观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变化,最终可引起双相障碍。所以,双相障碍引起原因多种多样,也是生物学、社会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对于双相障碍治疗,应该是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以达到很好康复效果。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