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
    目前腺样体手术技术成熟,风险低,并发症少,主要风险具体如下: 1、出血,出血包括术中和术后出血,只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炎症,因为腺样体肥大炎症主要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过敏反应,所以要抗细菌感染或者抗变态反应消除炎症。另外,术前进行完善各项化验检查,手术中对腺样体手术进行仔细操作,目前利用低温等离子对腺样体进行边切割边凝血的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出血的发生; 2、手术中可能损伤腺样体周围结构,尤其咽鼓管、咽口和咽壁黏膜等,而目前手术都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所以损伤腺样体周围结构的发生率极低; 3、由于腺样体位置比较深,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和鼻咽部下进行,开口器使用和固定可能会损伤牙齿,尤其是儿童处于换牙阶段可能会造成牙齿损伤和脱落; 腺样体手术存在的风险相对于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小很多,家长应该理性对待腺样体手术风险。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引起的
    在医学上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病理性状态,造成腺样体肥大的原因主要考虑腺样体本身炎症,或者邻近部位比如鼻腔、鼻窦、口腔、扁桃体等炎症反复刺激造成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这种炎症可以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过敏、变态反应引起。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淋巴组织团块,属于人体免疫器官。正常生理情况下,腺样体出生时就已存在,2-6岁腺样体生长处于旺盛期,正常情况下10岁开始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由于肥大腺样体压迫邻近结构,如压迫沟通鼻咽和中耳骨室的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闷、听力下降。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气道引起孩子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有的儿童会表现为睡眠时烦躁不安、在床上翻滚,长期张口呼吸会影响孩子正常颌面部发育造成畸形,称为腺样体的面容。部分儿童虽然睡觉未打呼噜,但依然有烦躁不安、趴着睡的情况,该部分患儿会被医生或者家长忽略,应引起重视。
    2023-08-03
  • 眩晕耳石症治疗方法(视频)

    眩晕耳石症治疗方法
    眩晕耳石症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1、进行复位治疗,即利用重力向下的作用,沿着半规管方向,根据半规管在空间的位置将脱落到半规管的耳石再移回到椭圆囊,可以通过手法复位,也可通过仪器复位,复杂的眩晕耳石症通常需要手法和机器相结合进行复位; 2、药物治疗,对于耳石症症状较重,不能耐受复位或者复位成功但仍出现头昏的患者,需要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如果恶心、呕吐严重,需使用止呕药物对症处理; 3、对于病史较长的患者,尤其是耳石在半规管长期反复刺激可能造成责任半规管,即病变半规管功能降低,此时可能除上述治疗外,还需及早进行前庭功能康复治疗; 4、耳石发作多数与生气、上火、劳累、睡眠较差、长期同一姿势或者长期卧床有关,还与体内维生素D含量缺乏有关,所以治疗方面还需对该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 5、耳石症反复发作,反复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半规管栓塞手术、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等。
    2023-08-03
  • 耳石症复位多久后痊愈(视频)

    耳石症复位多久后痊愈
    耳石症严重程度不同,其痊愈时间也不同。 耳石症是内耳椭圆囊上耳石颗粒脱落移动到与之相通的三个半规管内,临床最常见动作为躺下、起床、左侧翻身、右侧翻身、低头或抬头,这些动作发生后,耳石就在半规管里由于重力作用下降对半规管造成额外刺激,而对侧半规管功能正常,所以就会出现短暂眩晕发作。 耳石症通过手法或者仪器设备利用重力作用,根据半规管的空间位置,将耳石再沿着原先进来的方向反方向挪回到椭圆囊,如果对应的半规管即出现耳石的半规管无功能降低,此时复位成功后就可以称耳石症痊愈。 部分患者一次复位并不成功,尤其是病史较长患者,一方面由于耳石在半规管反复刺激,造成半规管功能降低。后期即便复位成功,也会由于耳石在半规管刺激时间较久,造成半规管功能下降。 这时除复位外,还需对半规管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康复的时间是根据受累半规管功能下降的程度和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确定,痊愈的时间也不确定。
    2023-08-03
  • 走路不稳怎么治(视频)

    走路不稳怎么治
    走路不稳的治疗,要先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治疗。走路不稳是平衡障碍的表现,人体平衡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三大系统合称为平衡三联维持。每个系统包括外周感受器、中枢以及外周中枢相联系的神经通路,比如本体感觉是指位于关节、肌肉、肌腱等处的深部感觉,视觉系统位于眼底感受器,前庭系统位于内耳,外周感受器也位于内耳。平衡三联中任何部位和与中枢联系通路中的任何部位受到生理性刺激或者病理性因素影响,都会在主观上表现为眩晕和头晕,客观上表现平衡障碍,比如表现为走路不稳、站不稳、坐不起来等。 治疗主要是先明确病因,平衡三联中哪个系统出现问题,是前庭系统类疾病,还是视觉系统疾病,还是本体感觉系统疾病,是外周疾病还是中枢疾病,要及早查找和明确病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一般效果都比较好。但是部分病人即便去除病因,也会遗留前庭功能低下的表现,这时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的治疗包括几方面: 1、认知行为治疗,尤其对于眩晕走路不稳时间较久,可能合并心理方面的因素,所以一定要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 2、前庭功能低下要进行康复治疗,因为前庭功能是平衡功能,康复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外周性康复治疗、中枢性替代性康复治疗、视觉冲突性康复治疗; 3、本体感觉系统病变要及早进行防跌倒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肌力强度康复训练、中心变换康复训练、平衡协调康复训练、步态功能协调康复训练等。
    2023-08-03
  • 年轻人走路不稳的原因(视频)

    年轻人走路不稳的原因
    年轻人走路不稳实际是人体平衡障碍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平衡维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三大系统共同来维持,称为平衡三联。平衡三联中任何部位或者与中枢联系通路中的任何部分受到生理性刺激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会表现为平衡障碍,主观上表现为眩晕和头晕,所以起床后眩晕走路不稳查找原因要从平衡三联中寻找,具体如下: 1、前庭系统方面问题,前庭系统常见的疾病,比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耳石症、亨特氏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管综合征、上半规管裂等都会引起眩晕、走路不稳; 2、视觉系统方面问题,视力下降、近视、远视、斜视,如看手机、电脑时间长头晕,或在黑暗处走路和在有光的地方走路感觉肢体平衡不同等; 3、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指人体深部感觉,和表皮触觉、温觉、痛觉、浅感觉对应,深部感觉位于人体关节、肌腱、肌肉处,这个地方的病变或者与之相连的神经通路出现问题也会引起走路不稳头晕,比如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腰椎间盘突出等都会引起走路不稳; 4、中枢病变,三大系统和中枢都有联系,比如小脑、脑干病变、卒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者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等,也会伴有眩晕走路不稳等症状。
    2023-08-03
  • 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视频)

    感应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
    感应神经性耳聋指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或者代谢障碍造成声音感受、传递和分析功能减退,引起听觉减退和丧失,治疗原则是尽早发现尽早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高压氧或者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对于耳聋影响发音的人群,尤其是儿童,要适当进行言语训练,做到聋而不哑,同时适当使用人工听觉,比如佩戴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
    2023-08-03
  • 外伤性鼓膜穿孔严重吗(视频)

    外伤性鼓膜穿孔严重吗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否严重依据穿孔大小和并发症判断。外伤性鼓膜穿孔由于鼓膜非常薄,厚度仅0.1mm、高度9mm、宽度8mm,所以受外伤较易造成穿孔,小穿孔可自行愈合,情况并不严重,对于人体影响较小。如果未造成感染,人体无任何不适感觉,但如果穿孔面积较大,或合并耳内进水感染,则会造成听力下降、耳朵流脓,严重还会出现头晕。 耳朵穿孔持续存在如果合并耳内反复进水引起中耳感染,严重会引起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形成又会引起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所以一旦出现外伤性鼓膜穿孔,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处理创缘,比如创缘血痂、血迹、分泌物,还有翻卷的创缘复位等。解除外伤性鼓膜穿孔影响愈合的因素,促进鼓膜自行愈合,减少鼓膜穿孔造成的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中耳炎、胆脂瘤,也避免后期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2023-08-03
  •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吗(视频)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吗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微创手术。腺样体因为位置较深,目前开展的小儿腺样体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开口器充分暴露口咽、鼻咽,再利用70度的鼻内镜充分暴露腺样体位置,同时利用低温等离子刀头对腺样体进行边切割边凝血的手术。而传统手术用开口器盲视下用刮匙刮除腺样体,由于是盲视可能容易造成残留,且会造成腺样体周围结构损伤,并且可能出血较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大部分外科手术都从传统手术发展为微创手术。微创手术通过腔镜、自然管道,或者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痛苦小、视野清楚、病变去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2023-08-03
  • 耳石症是什么病(视频)

    耳石症是什么病
    一般情况下,内耳负责平衡的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相通,三个半规管在空间的位置互相垂直,对应空间的三个平面分别负责对应平面上人体姿势的维持和各种动作协调,并且是双侧对称。 耳石症就是椭圆囊出现碳酸钙结晶颗粒,也称耳石颗粒,脱落后移动到与之相通的三个半规管内。 当人体头位的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重力方向一直垂直向下,当病人出现躺下、起床、左翻身、右翻身、低头、抬头等动作时,半规管中的耳石由于重力作用向下移动,使出现耳石的半规管因为耳石移动出现额外的病理刺激,而对侧半规管并无耳石,这样就造成平衡出现问题,出现眩晕发作。 前庭除维持平衡外,还有维持视觉清晰的功能,这时会有不自主眼球震颤叫特征性眼震。耳石脱落到最低点后不再运动时,眩晕发作也随之停止,所以耳石症眩晕发作的特点是在头位变正后,眩晕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耳石症复位利用重力作用,根据半规管在空间的位置将耳石再倒回到椭圆囊,复位过程可以通过手法复位,也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复位。 但是在复位前首先要通过检查明确是否为耳石症,耳石位于左侧还是右侧,还需确定位于哪个半规管,因每侧有三个半规管,之后还要确定位于半规管的位置,致使不同部位的耳石症,临床表现、复位方法都不相同。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