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怎么办(音频)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一致性的参数。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其参考值为11.5%-14.5%。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降低。因此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说明红细胞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如果其他项目都正常,一般临床意义不大。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正常值,就是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通过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红细胞平均体积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体积正常,常见早期或混合营养缺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体积增大,常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及新生儿等。
  •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音频)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参考值为11.5%-14.5%。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可考虑以下疾病:一、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二、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MCV正常,常见早期或混合营养缺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三、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MCV增大,常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等。同时血小板增多可以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贫血。此类血小板增多一般不会超过500×10^9/L。所以,如果同时出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血小板偏高,首先要考虑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建议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以明确诊断。
  •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是什么意思(音频)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在参考范围以内。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增高常见于外源性的因素,如慢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恶性病变可轻度增高,增高的程度和贫血的程度没有相关性。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几乎均呈明显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与血红蛋白量负相关,反映了造血过程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如果只是单纯这个指标偏高可以先观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 淋巴瘤的治疗费用是多少(音频)

    淋巴瘤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瘤具有高度的抑制性,治疗差别很大。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的淋巴瘤,无论从治疗强度和预后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可选用的治疗方式有放射治疗,放疗可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淋巴瘤,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复发或骨髓侵犯的年轻患者,还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仅限于活组织检查或并发症的处理,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无禁忌症,有切脾指征者可以切脾。淋巴瘤还可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因此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淋巴瘤的治疗费用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具体要根据其病情,结合相应的治疗方案来决定。
  • 良性淋巴瘤早期症状(音频)

    良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良性的淋巴瘤主要是因为细胞之间的血流、血流瘀滞造成的细胞肿胀,和其它的淋巴瘤共同点就是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它的首要症状:首发的良性淋巴瘤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者是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主要占有一大半以上的比例,左侧多于右侧。第二、容易出现腋下的淋巴结肿大,出现肿大的淋巴结,会压迫神经和临近的器官,导致其它症状的出现。一般患者会出现持续不断的或者周期性的发热症状,发热时伴随着盗汗,经常觉得乏力,也可以出现消瘦,但是没有脾脏肿大的情况。良性淋巴瘤还可以出现皮肤损害。皮损的情况主要是单发的,表现为紫红色半圆的隆起,可以是结节样、丘疹样形状,边界比较清晰,质地比较硬,表皮比较光滑,没有出现溃疡的情况。良性的淋巴瘤不用过于担心,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放任,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病情的发展。
  • 淋巴瘤白血病能治好吗(音频)

    淋巴瘤白血病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又称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由于新的组织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这个名词已不再使用。恶性淋巴瘤早期病变局限于淋巴组织,到了晚期淋巴瘤细胞广泛播散至骨髓,出现在外周血中,同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此时出现的白血病称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又称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常表现为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肝脾大,偶尔有巨脾。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并发上腔静脉压迫症,贫血进一步加重,皮肤黏膜出血、发热,可累及骨关节、神经系统和皮肤,可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等表现。一般治疗为化疗,给予消毒隔离措施、口腔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治疗、细胞治疗等。本病是淋巴瘤晚期播散的表现,通常预后比较差,难以治愈。部分病例预后比较好,例如伯基特淋巴瘤。
  • 孕期贫血症状(音频)

    孕期贫血症状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如果孕妇贫血只是轻度,是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去医院做专门的检查才可以发现贫血。如果孕妇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在100g/L以内,红细胞压积低于30%,或者是红细胞的计数低于350万/mm^3,就说明孕妇发生了贫血。孕妇贫血多数是缺铁性贫血,也就是孕妇要开始补铁了。孕妇贫血会经常感到疲惫、想睡觉、全身没有力气,这是贫血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贫血孕妇的脸色和黏膜一般都是苍白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认为皮肤苍白者,还要依据手掌的大小、甲床的颜色等方面综合来看才比较可靠。孕妇经常会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注意力分散,严重贫血者还有可能会出现神志模糊。心悸是贫血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贫血的孕妇有心动太快,而且在肺动脉区和心尖的部位处于收缩期的时候,可以听到柔和的杂音,这种情况就叫做贫血性杂音。当在肺动脉区和心尖部位舒张期的时候,也可以听到杂音的时候,情况就比较严重了。食欲不振,感到腹胀、想吐。便秘也是贫血的症状,这是因为贫血引起了消化系统的紊乱。呼吸困难或者是气急,也是贫血的症状之一,因为贫血会引起呼吸中枢低氧或者是高碳酸血症。
  • 淋巴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音频)

    淋巴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增高,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如果非常高,则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比如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以出现淋巴细胞的增多。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名词解释(音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是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综合征。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出现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和贫血,再有原发病的表现。治疗发作时可按照急性溶血处理,必要时可输血,但应该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新鲜血液。本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原发症的处理,临床的输血指征,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被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愈后原发病控制后症状一般可以缓解。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音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为特征。之前的时候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比较差,病程比较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80%-90%。随着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预后大大改观,病死率降到10%-20%。血浆置换最主要的机理是纠正酶的缺乏,去除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聚集的不利因子和自身抗体。血浆置换原则是早期、足量、优质、联合,只要患者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即开始使用。对于遗传性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输注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但疗效不如血浆置换。可以与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环孢素A等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稳定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抑制IgG的产生,通常与血浆置换同时应用,一直持续到病情缓解,再逐渐减量。脾切除有时候也可以使用,但是疗效不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