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 中风了嘴歪怎么办(视频)

    中风了嘴歪怎么办
    中风嘴歪需区别因脑出血造成或因面神经麻痹造成。因面神经麻痹同样可致嘴歪,但面神经麻痹为周围神经性面瘫,其眼睛无法闭合。而脑血管病即脑血栓或脑出血、脑梗塞等造成嘴歪,眼睛没有问题,属于中枢性面瘫。因此针对不同疾病需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周围性面瘫可采取针灸、营养神经等方法; 2、中枢性面瘫需先治疗脑血管病,如出血性中风应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缺血性中风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物,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软化血管,可用活血通络等药物治疗。 中风患者中多数存在面部瘫痪,与人交流吐字不清,伴流口水等症状,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配合面部按摩和局部强化训练,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后可得到明显改善。 而患者本人在进行面部按摩过程中,若发现面部因瘫痪不能皱眉,可用手指做局部上提按摩,需注意当向上按摩时,患者要用力抬睫或皱眉,向下按摩时患者要用力闭眼。局部面部瘫痪可用温热湿毛巾进行局部推揉,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面瘫患者需经常练习鼓气、吹气、撅嘴等强化动作,以促进面部瘫痪恢复。但在中风急性期,以上动作尽量少做,进入恢复期可适当锻炼。此外可采取中药内服和其它理疗方法,如中药内服以牵正散加减配合隔姜灸及其它理疗可加速恢复。
    2023-08-02
  • 脑中风的主要症状(视频)

    脑中风的主要症状
    脑中风为急性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脑栓塞及脑血管短暂性痉挛所引起病症。 脑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而脑中风主要为神志昏迷;半身不遂,即半个身体不能运动、不能控制;口眼歪斜,即嘴巴歪;语言不利。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出现一方面,如患者只有语言不利,无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四大症状。
    2023-08-02
  • 中风饮食禁忌(视频)

    中风饮食禁忌
    中风日常护理应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而饮食调理是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即每日食盐在6g以下,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应食用植物油,包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 补充蛋白质,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适量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发生,且需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及豆制品,因其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 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如食用富含氨基酸和营养成分的木瓜,有助于软化血管;食用富含营养及果胶的草莓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硒的猕猴桃有助于降压、调脂;食用柑橘有助于预防血栓。同时需要戒烟、戒酒。
    2023-08-02
  •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方法(视频)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方法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果患者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也要积极治疗。另外,吸烟的患者要戒烟,因为抽烟是影响毛细血管的重要因素。通常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5年内,无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该每年常规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早期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 具体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一次,或根据患者的情况3-6个月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及时行眼底血管造影,以了解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或者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一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以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怀孕后遵医嘱定期复查眼底。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根据眼底改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具体可分为六期。具体如下: 1、Ⅰ期是视网膜有微动脉瘤的形成和一些小的出血点; 2、Ⅱ期改变是视网膜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者有少量的出血斑; 3、Ⅲ期改变视网膜有白色的软性渗出或者有少量的出血斑,Ⅰ-Ⅲ期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 4、增殖期Ⅳ期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玻璃体出血; 5、当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以后,形成纤维增殖,达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 6、增殖牵拉继发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Ⅵ期改变。
    2023-08-03
  • 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音频)

    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李晓东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用于肝功能检查的转氨酶,主要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肝细胞炎症、坏死的敏感指标。谷丙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正常时血清的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谷丙转酶与谷草转酶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含量升高。\n常见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疾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淤胆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之外的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转氨酶的升高,如急性心梗、皮肌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休克等。
  • 肝炎如何传染(音频)

    肝炎如何传染
    讲解医师:李晓东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具有传染性,也就是常说的病毒性肝炎。其他肝炎,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等不具备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带有病毒的粪便污染饮用的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经消化道引起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如输血和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纹眉、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引起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围生期感染,密切生活接触、性接触也是传染的可能途径。
  • 帕金森日常生活应注意些什么(视频)

    帕金森日常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帕金森患者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膳食和营养,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合并胃肠蠕动乏力、痉挛、便秘等。此外本病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震颤能量消耗相对增加,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痴呆、食欲减退等。故在患者营养方面应注意调理,可根据患者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总能量,即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适量进食海鲜类,其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等,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提供多种维生素,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2、生活指导和帮助,本病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劳动,应指导患者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功能锻炼。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应注意活动安全问题,如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患者如厕、下蹲困难,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而餐食中需谨防烧烫伤等事故发生,无法进食时需喂其汤饭,且穿脱衣服、扣纽扣,解腰带、鞋带等有困难者需给予帮助;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活动锻炼,四肢关节进行最大范围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硬发生。晚期患者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本病老年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应注意居室温暖,适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增减衣服及决定室外活动方式强度; 5、晚期卧床患者需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发生。需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肢体、肌肉关节按摩,防止和延缓骨关节并发症。且家属需帮助患者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2023-07-31
  • 引起帕金森的原因(视频)

    引起帕金森的原因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患者一般因此病出现不受操控发抖,心情莫名紧张等情况,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可能病因如下: 1、感染因素,感染甲型脑炎、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性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对脑组织广泛破坏,致黑质纹状体细胞,多巴胺能神经能元损伤,多巴胺量减少,发生帕金森; 2、家族遗传性,医学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及其亲属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为常见帕金森原因; 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帕金森患病存在地区差异,故怀疑帕金森的病因是环境中可能存在有毒物质损伤大脑神经元; 4、年龄老化,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可支持年龄老化因素。但老年人患病毕竟少数,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不足以引起本病,老龄只是它的一个触发因素,不是唯一因素; 5、药物因素,如用药错误,即药物应用不当或过量,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等会引起帕金森病症状和体征; 6、心理因素,由于帕金森病会直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导致人肢体出现震颤或肌肉僵直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同时也给其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常封闭自己,不愿与外界交流或过分担心致情绪低落。若尽早积极治疗,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抑郁情绪会随治疗后症状改善而减轻或消失; 7、长期紧张,从事脑力劳动人员及由于不断出现老年性疾病造成帕金森病出现等原因。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帕金森疾病的预防工作,尽量避免帕金森出现。
    2023-07-31
  •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视频)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
    帕金森头晕的原因是为血压偏低、多汗。患者多汗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在血压偏低是易引起脑部低灌注,导致脑供血不足。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脑干缺血、缺氧症状和体征,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平衡障碍和共济障碍。而患者血压偏低和多汗是帕金森引起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是一种自主神经症状。 也以出现其它非运动症状,如感觉障碍,包括麻木、疼痛、痉挛和不安腿综合征及嗅觉障碍等;和其它自主神经症状,包括便秘、性功能障碍、排便障碍、流涎等。同时可出现精神方面症状,主要包括焦虑、抑郁以及睡眠紊乱等。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