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凤琴

  • 肝硬化会转变成肝癌吗(音频)

    肝硬化会转变成肝癌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肝硬化的患者有潜在发生肝癌的风险,而且比慢性肝病的患者发生肝癌几率要增加,所以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应该积极寻找病因,针对肝硬化的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果肝生化的指标持续正常,患者病情稳定,发生肝癌的几率会减少。\n如果肝硬化之后没有明确病因,或者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好,肝生化持续升高或者间断性升高,这种发生肝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因为持续存在肝细胞的受损,肝脏肝细胞再生的几率会增加,肝细胞再生的几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几率就会增加。所以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如果持续的肝生化的指标不稳定,肝癌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
  • 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吗(音频)

    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早期肝硬化部分患者可以逆转,对于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如果能够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有效,肝生化持续稳定正常,这种情况有一部分肝硬化可以逆转,比如丙肝病毒引起的早期肝硬化。如果通过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毒可以从体内彻底清除,早期肝硬化可以出现部分逆转。\n对于乙肝患者引起的早期肝硬化,如果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肝生化持续稳定、DNA阴转,这种情况肝功相对来说病情稳定不进展,有一部分患者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对于肝硬化的病因治疗,如果效果不好,肝生化持续异常或者间断升高,肝硬化还有可能会进展,由早期的肝硬化还可能会进展到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所以对于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应该积极寻找病因,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逆转。
  • 患有肝病的征兆(音频)

    患有肝病的征兆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肝病患者的征兆包括以下几点:\n第一、面色晦暗,尤其原来肤色比较白,逐渐变暗的患者,面色晦暗常见于肝硬化的患者。另外由于铁代谢异常,导致铁在肝内过度沉积,可以引起铁青色。\n第二、蜘蛛痣,常见于反复、慢性活动性的肝损伤,一般出现于颈胸部,中间可以出现比较深的点状,然后放射状排列,有多个分支,外形类似于蜘蛛,所以称为蜘蛛痣。\n第三、肝掌,常见于慢性活动性反复肝脏的损伤,表现为手掌的大、小鱼际颜色发红,与其他周边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n第四、乳腺的发育,常见于男性患者,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出现问题,雌激素不能在肝脏灭活,可以导致男性的乳房发育。
  • 肝病吃什么食物好(音频)

    肝病吃什么食物好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肝病患者的饮食,总体的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避免高糖饮食,可以选择一些优质蛋白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避免油炸或者肥肉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适当摄入糖分,因为肝病患者肝糖原异生能力是下降的,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导致糖耐量异常和血糖升高,引发肝病相关的糖尿病,所以肝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过多补充糖分。含糖比较高的食物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等这些主食,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n如果患者已经进入到了肝硬化时期,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有些患者如果有腹水,还要注意低盐饮食;如果曾经有过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有静脉曲张,还要注意吃软食,避免吃这些粗纤维的食物,比如坚果、芹菜、花生米这一类的都要尽量避免;如果出现过肝性脑病,动物蛋白的摄入还要适当限制,可以适当增加植物蛋白,比如豆制品。
  • 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预防(视频)

    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结合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决定,具体如下: 1、手足口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应该避免与患儿共同进餐、共用一套碗筷或共用水杯,需要采取严格消化道隔离;2、手足口病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要避免与患儿近距离接触,尽量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到人群密集或者空气流通差的环境;3、手足口病还可以通过皮疹疹液传播,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可以污染衣物、床单、被罩、玩具等等。如果手被这些物品中的病毒污染之后未清洗,则可能出现传播。此外,粪便当中含有大量病毒,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寄生虫传播。可以通过注射手足口病疫苗预防。但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只是针对EV71型病毒,而对于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目前缺少疫苗。所以对于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注意生活中的预防。
    2023-08-02
  • 手足口病碰一下会传染吗(视频)

    手足口病碰一下会传染吗
    接触了手足口病患者,无论用手或者用自己身上的衣物直接碰触到手足口病患者,都存在感染风险。因为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中有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可以污染患者的任何部位,包括衣物、被褥以及玩具等,直接用手接触到手足口病患者,手上可能有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再直接抓取食物,则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果用手直接接触鼻黏膜,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病毒感染。个人穿戴的衣物碰触到手足口病患者,衣物也可能有感染的病毒,用手再触摸衣物,手可以感染手足口的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抓取食物或者呼吸道来进行传播。正常状态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所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上传播途径,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尤其近距离接触,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衣物可以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与手足口病患者共同进餐,使用公用餐具,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2023-08-02
  • 一边腮帮肿大是怎么回事(音频)

    一边腮帮肿大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一侧(一边)的腮帮肿大,要考虑以下几种可能:\n1、口腔炎症:如果患者本身有牙疼,要注意是否有牙周炎、根尖周炎以及智齿冠周炎,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同时加上抗厌氧菌的药物,还需要口腔科的医生针对牙齿本身进行治疗;\n2、放疗导致的骨髓炎:如果患者有肿瘤的病史,经过放疗的治疗,出现了一侧面颊部的肿大,还要注意是否有骨髓的炎症,因为放疗本身可以导致下颌骨或者上颌骨骨髓的炎症。这种情况也需要到口腔科来就诊,由颌面外科的医生来帮助确诊是否有骨髓的炎症,如果有相应的骨髓炎症,需要颌面外科的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判断是否需要外科的干预治疗;\n3、药物相关骨髓炎:患者是否有应用双膦酸盐等药物的历史,如果有这些药物的应用史,拔牙之后出现了局部一侧面颊部肿大,还要注意是否有药物相关的骨髓炎。这种情况也需要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在抗菌药物的治疗基础上,需要外科的干预和治疗。
  •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音频)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n第一、细菌感染: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通常可以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具体选择的药物需要结合感染的部位,治疗的疗程也需要结合感染的人群,以及感染的部位来决定。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还包括结核杆菌的感染,如果确定为结核杆菌的感染,可以选择抗结核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比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n第二、非典型病原感染:如果确定是支原体、衣原体或者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的感染,也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会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者选择四环素类的药物,比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另外,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n对于抗菌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确定是细菌感染,或者非典型病原感染,只有确定这些适应症之后,才能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可能会因过度应用抗菌药物而引起细菌耐药的问题。
  • 低烧拉肚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音频)

    低烧拉肚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低烧、拉肚子的患者,如果有流行病学史,不能够除外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因为目前有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有些患者仅表现为其他系统的症状,而没有呼吸道症状,所以出现了低烧,同时伴有拉肚子,有腹泻或者有呕吐的患者,不能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尤其对于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或者接触过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这种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如果出现症状,无论症状是否典型,均不能够除外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需要到医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血常规、胸部CT,因为有些患者没有症状,但做胸部CT检查时,胸部影像学具有肺炎的表现。\n所以,对于患者的检查,完全依赖症状相对来说不是非常可靠,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者胸部影像学的检查,以及新冠肺炎的核酸病毒检测,确诊的可靠性比较大。如果怀疑有新冠病毒感染,即使一次新冠病毒的核酸阴性,也不能够完全除外,还需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和肝病患者吃饭会传染吗(音频)

    和肝病患者吃饭会传染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与肝病患者吃饭是否会传染,取决于和哪一种肝病患者一起吃饭,主要分析如下:\n1、急性甲肝和急性戊肝: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因为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也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n2、乙肝、丙肝: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被传染,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性传播或母婴传播,而口腔唾液含有极微量病毒,不至于引起共同进餐的人感染。\n3、肝硬化:与此类患者一起进餐,也没有传染性,因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转为慢性,不会发展至肝硬化。乙肝和丙肝虽然可以发展为肝硬化,但口腔唾液含病毒极微,不至于引起感染。\n4、其他肝病:如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遗传代谢性肝病,与此类患者一起进餐,不会有传染性,因为上述肝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不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n所以,与肝病患者一起吃饭,一定要明确与哪种肝病患者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