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丹

  • 两个月宝宝黄疸没退有影响吗(视频)

    两个月宝宝黄疸没退有影响吗
    2个月宝宝黄疸未消退,需根据不同情况判断。母乳性黄疸最迟3个月消退,但大部分宝宝如果2个月黄疸未消退,需高度警惕。大部分新生儿基本4周左右黄疸消退,如黄疸未消退尤其伴大便颜色变淡或小便颜色变深,需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测判断黄疸性质及程度。 不同原因导致黄疸升高,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不良影响。如黄疸后续进行性加重,检查肝功能发现直接胆红素升高,此时建议进一步进行病因检查。如高度怀疑胆道闭锁,需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不同原因黄疸处理方法不同、对婴儿影响不同,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能退(视频)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能退
    母乳性黄疸可延续4-12周时间,通常3个月内消退。产生原因为母乳中含β-葡萄糖苷酶,可于肠道内将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直接胆红素通过肠肝循环后再吸收入血液,重新回归肝脏,增加肝脏排泄负担,因此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母乳性黄疸发生于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中,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2周达高峰。继续母乳喂养通常可延续至4-12周,但随月龄增大后黄疸程度可逐渐下降。
    2023-08-02
  • 儿童生理性黄疸怎么办(视频)

    儿童生理性黄疸怎么办
    儿童生理性黄疸,通常一般情况良好,建议正常喂养后监测胆红素动态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生理特点相关,具体如下: 1、胆红素来源较多,红细胞寿命较短、破坏增多后,导致胆红素增高; 2、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弱; 3、肠肝循环较强,由肠道重新吸收部分胆红素。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2周左右可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3-4周可消退。 如果正常时间内黄疸增高程度较轻微、上升速度较慢,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建议以观察为主,无需特殊处理。如期间黄疸水平突然增高、短期增速加快或黄疸水平超过正常上限,新生儿出现黄疸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干预治疗。
    2023-08-02
  • 孩子肠炎肚子疼怎么缓解(视频)

    孩子肠炎肚子疼怎么缓解
    小儿肠炎腹痛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1、细菌性肠炎:腹痛较为明显,此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肠道炎症缓解后,腹痛可明显好转; 2、病毒性肠炎:腹痛原因为肠胀气、肠蠕动牵拉或肠道内潴留粪便所致,此时需进行肛门排气或借助开塞露促进粪便排出; 3、急性胃肠炎或急性肠炎:引起肠道动力功能异常,此时肠道出现动力性肠梗阻,如腹痛明显,建议暂时禁食处理,避免因进食过多加重肠道梗阻及胀气。部分严重者需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腔气体压力,可缓解腹痛症状。
    2023-08-02
  • 做肠镜前能喝水吗(视频)

    做肠镜前能喝水吗
    肠镜检查前能否喝水取决于肠镜检查类型,具体如下: 1、无痛肠镜即麻醉肠镜:检查前饮水可能导致误吸,造成窒息,建议规定时间服用泻药后避免饮水; 2、普通肠镜:检查期间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误吸可能性较小,因此检查前可少量饮水,但不建议大量饮水,避免引发胃肠道反应,导致恶心、呕吐,增加误吸风险。 大部分肠镜检查前,应尽量避免饮水。
    2023-08-01
  •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视频)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消除致病因素或触发因素及抑酸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成功性取决于潜在原因、溃疡特征及预期自然病程。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一线治疗:通过两种抗生素辅以抑酸药物治疗,治疗4周或4周以上后复查,判断治疗情况; 2、消除潜在致病原因或触发因素:如儿童口服阿司匹林、退烧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胃黏膜损伤,造成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营养不良或进食不易消化食物诱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需消除上述因素; 3、抑酸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胃酸分泌增多所致,通常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抑酸治疗4-8周,通过胃镜复查,溃疡修复后停止抑酸药物治疗。
    2023-08-02
  • 婴儿30天了还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婴儿30天了还有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期间易出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一般3-4周消退、足月儿2周左右消退。如婴儿30天黄疸未消退,需考虑存在疾病因素。建议检查肝功能判断黄疸程度及性质。相对肉眼观察或经皮检查胆红素而言,检查肝功能判断黄疸更准确。 检查肝功能需抽取静脉血,除判断黄疸程度、性质,还可判断肝功能损伤或胆汁淤积情况。30天以上仍存在黄疸的患儿,尤其出现大便变白或小便较黄,多提示存在病理性因素,建议抽取静脉血检查肝功能。
    2023-08-02
  • 初生婴儿黄疸高的原因(视频)

    初生婴儿黄疸高的原因
    初生婴儿黄疸偏高包括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常见生理性因素,具体如下: 1、新生儿胆红素生成、来源较多:胎儿期间因缺氧血红蛋白较高,出生后因气压、环境改善,血红蛋白破坏,产生较高胆红素。同时新生儿血红蛋白寿命较短、破坏较快,导致其它来源胆红素增多; 2、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能力较弱:新生儿出生后白蛋白含量较低,特别早产儿胆红素结合能力、转运胆红素能力较低,胆红素处理能力较弱,导致黄疸较高; 3、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弱,摄入胆红素或排出胆红素功能较差,黄疸升高较明显; 4、新生儿肠肝血红素较多。 此外,病理性因素如肾病感染导致酸中毒,或因头颅血肿等病理因素导致,此时黄疸也可明显增高。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怎么查出来(视频)

    母乳性黄疸怎么查出来
    母乳性黄疸主要采取排它性诊断,如黄疸婴儿或新生儿,排除其它引起黄疸升高因素后,以母乳喂养为主、一般情况良好,此时需考虑母乳性黄疸可能。建议暂停母乳喂养,如暂停2-3天后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黄疸明显消退甚至部分消退,则属于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因母乳中含β-葡萄糖苷酶,肠道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间接胆红素重新吸收入血经过肝脏,增加肝脏处理负担,导致黄疸消退较慢。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除非黄疸程度较高,>15mg/dl以上,需暂停母乳喂养。平常以监测黄疸动态变化为主。
    2023-08-02
  • 胃溃疡和胃炎的区别(视频)

    胃溃疡和胃炎的区别
    胃溃疡、胃炎本质区别在于胃部病变累及程度不同,一般胃炎侵袭胃壁黏膜层,胃溃疡多累及黏膜肌层。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层又分为黏膜上皮层、黏膜固有层及黏膜肌层,其中黏膜肌层属于黏膜层较深层面。胃溃疡多指病变累及范围较深,已经达黏膜肌层或更深程度,故胃溃疡如果处于进展阶段,可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胃炎严重程度较轻、累及程度较浅,仅累及胃壁黏膜上皮层。胃炎与胃溃疡症状无特异性,较难区分。即使胃炎症状较重,但胃部实质病变较轻。胃溃疡可无任何症状,但累及程度、范围较重。可行胃镜检查加以鉴别。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