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 轻微咳嗽能打流感疫苗吗(视频)

    轻微咳嗽能打流感疫苗吗
    如果成人轻微咳嗽,不是由感染引起,可以注射流感疫苗,儿童应尽量控制咳嗽后再接种流感疫苗。每年9-10月份开始注射流感疫苗,老年人和孩子都应该进行接种,尤其接触人多,容易被传染流感的职业,如医生、护士、教师,以及商场营业员。轻微咳嗽能否注射疫苗,取决于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注射流感疫苗前,存在轻微的咳嗽,可能由于空气污染或者抽烟呛咳、受凉引起,此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不影响注射流感疫苗;2、如果受凉后引起感冒,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患者感冒刚好,感冒症状没有完全控制,也无法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反复发作,此时也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小孩呼吸道感染没有完全控制,或者刚患有感冒、咳嗽等,无法接种流感疫苗,对孩子的要求较高。当发热症状消失,病情稳定1周后,再进行接种流感疫苗属于较好的选择。
    2023-07-31
  • 支气管扩张绿脓痰怎样治疗(视频)

    支气管扩张绿脓痰怎样治疗
    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绿色脓痰,通常为绿脓杆菌感染所致。绿脓杆菌是耐多药的细菌,比较难清除,所以需长期治疗,可到医院就诊,做痰培养,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且选择敏感的对应药物。如果培养阴性需做气管镜,并在气管镜下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同时还可以做二代基因测序,判断细菌感染种类。如果确认为绿脓杆菌,还可寻找耐药基因,判断敏感的药物。通常绿脓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可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药敏结果可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平、多粘菌素等。根据药敏结果,从低端抗生素到高端抗生素,通常联合使用两联或更多,以便快速抑制细菌生长。绿脓杆菌感染后,较难完全清除,虽在一定时间内可被抑制,但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会再度活跃。所以患者平时需多食用止咳、化痰、润肺的食物,增强免疫力,适当锻炼,充足睡眠,有利于机体对抗绿脓杆菌。
    2023-07-31
  • 胸膜炎症状吃什么药(视频)

    胸膜炎症状吃什么药
    对于胸膜炎症状的用药,需要根据原因来具体选择。胸膜炎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具体如下: 1、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牵涉到胸膜或者单纯的胸膜结核,要给予标准的四联抗结核治疗,即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同时需要抽胸水、反复地打抑制胸膜粘连的药物; 2、反应性胸膜炎:称为肺炎旁积液,临床较少见,通常不给予具体治疗,抗炎治疗就即可; 3、化脓性感染:比如肺脓肿,或者肺部化脓性感染进入胸膜之后引起脓胸,除了给予对应的抗感染药物之外,也要反复地抽取胸水、冲洗胸腔来预防粘连的发生。如果粘连已经发生,出现纤维板或者纤维化的胸膜炎,需要手术剥除纤维,手术的方式通常由外科医生决定。
    2023-07-31
  • 感冒吃药不管用怎么办(视频)

    感冒吃药不管用怎么办
    患者感冒后服用药物无效的情况下,需到医院就诊,普通感冒时可服用清热泻火、止咳化痰以及退热的药物,多数患者经过休息、多饮水以及药物治疗均可得到控制。但如果无法控制,通常表明入侵身体的病毒和细菌毒性和侵袭力较强,患者自身抵抗力不足以将其消灭,因此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将小病变为大病,不要耽误。患者到医院后,可通过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若合并有咳嗽、胸疼、胸闷等症状则还需行胸部CT或胸片检查。若伴随剧烈头疼则需进行脑部CT或脑电图检查,另外还可能需进行尿液化验。门诊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全身表现决定检查类型,若病情较重且出现严重的胸闷、气喘甚至胸疼、高热不退现象,可能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31
  • 吃速效感冒胶囊能喝酒吗(视频)

    吃速效感冒胶囊能喝酒吗
    患者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期间不可以饮酒,速效感冒胶囊的成分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以及人工牛黄等中药,均可能与酒发生反应,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和人工牛黄,与酒联合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而酒精本身便会伤肝,感冒病毒也会损害肝脏,当一众因素联合时,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较大伤害,因此服用速效感冒胶囊不宜饮酒。另外,感冒胶囊中的成分对肾脏和心脏也可能有一定损害,加之酒精作用会加重损害程度。感冒病毒可能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肾损伤等,若此时饮酒又加之药物影响,很可能对患者的某个器官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会抑制神经,若加之饮酒,则可能对大脑神经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的判断力以及工作、生活能力受到干扰,造成各种意外。因此,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期间不宜饮酒也不宜驾驶机动车、高空作业或从事较为精细的工作,感冒服药后应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促进恢复健康。
    2023-07-31
  • 感冒与血压有关系吗(视频)

    感冒与血压有关系吗
    轻度感冒患者,出现轻度咳嗽、咽痛、发热以及胸部不适时,通常与血压没有较大关系。当高血压患者感冒后,引起发热、头痛、睡眠不足这些应激因素存在时,这些应激因素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但通常影响并不大,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高血压患者只要按时吃药,罹患感冒后对血压的影响通常也比较轻微。如果平常血压正常,出现感冒时,则一般不用担心感冒后对血压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感冒通常为轻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引起轻度应激,但不会引起过度应激,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轻度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用药控制症状,通常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但如果出现头痛、剧烈咳嗽,以及出现肺部病毒性感染,出现胸闷、胸疼、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此时可能会影响血压,与血压的波动有一定关系。
    2023-07-31
  • 感冒可以吃桃胶吗(视频)

    感冒可以吃桃胶吗
    患者感冒时可以少量食用桃胶。桃胶是一种树脂产品,主要成分是鼠李糖和植物胶原蛋白,因此,较多女性将桃胶作为美容养颜食品而每天服用。桃胶本身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患者感冒时食用桃胶,可以加冰糖、银耳炖后食用,但是应避免过多食用。桃胶过量食用,可能影响食欲,影响机体消化其它食物。患者感冒时可以食用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高能量食物,以利于感冒恢复,比如鸡蛋、鸡肉以及少量猪肉,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上述食物均有为机体提供丰富蛋白质和能量的作用。患者感冒时需保持心情舒畅、适当活动,如此有利于机体恢复。必要时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或控制症状的西药,可以减轻痛苦而利于机体恢复。患者感冒时可以少量食用桃胶,桃胶本身并不治疗感冒,患者应避免过多食用桃胶,避免影响正常进食以及能量供应。
    2023-07-31
  • 喝酒第二天可以吃感冒药吗(视频)

    喝酒第二天可以吃感冒药吗
    通常饮酒后24小时,代谢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降低,患者此时出现感冒可以吃感冒药,通常没有太大影响。酒精的穿透能力较强且吸收快,一般在胃内能被吸收50%-80%。酒精本身是一种挥发剂,进入胃内后,可以很快穿透细胞的脂质膜而吸收入血,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可能变得较高,相对而言代谢较快,约饮酒后2-3小时,大部分酒精可以代谢完毕。但如果患者持续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能力可能下降,而且患者宿醉,胃内存在食物和酒精,可能持续性吸入酒精入血,酒精的浓度不容易下降。胃内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患者再吃感冒药,二者相互反应,容易伤肝、伤胃,通常需等患者醒酒,胃排空后再吃感冒药,因此饮酒后第二天,即24小时后患者可以吃感冒药。如果前一天喝酒较多,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或随着年龄增长酒精代谢能力不如年轻时,酒精不能很快代谢完毕,患者在饮酒后第二天也不要吃药。如果患者通过呼吸能感受到有酒味,或家人、朋友在身边能够闻到患者身上有酒气,此时先不要吃药。过量饮酒容易伤肝、伤胃、伤心脏等脏器,对大脑也有较大伤害。因此患者应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023-07-31
  • 冬天感冒可以开空调吗(视频)

    冬天感冒可以开空调吗
    冬季感冒时可以开空调,空调是空气调节器,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冬天感冒通常是受凉所致,外邪和冷空气入侵引起抵抗力下降,病毒侵入鼻腔和咽腔黏膜引起病毒复制,从而引起感冒。患者感冒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再度受凉,因此屋里可以开空调,把温度从比较低的水平,调到相对比较适合的人体22-23℃,可以避免再次受凉,以免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影响感冒的恢复。开空调时会排出多余的水分,空气会变得略显干燥,此时屋里可以用加湿器,或把鱼缸打开让湿气溢出来,患者应多喝开水,大量的水分会把病毒,以及人体对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排除,才利于感冒恢复。患者同时应多吃含有丰富蛋白质、微生物的食物和蔬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感冒才会尽快恢复。如果患者感冒没有很好恢复,又出现高烧、头疼、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023-07-31
  • 感冒为什么不能吃鸡(视频)

    感冒为什么不能吃鸡
    感冒时不是绝对不能吃鸡,某些情况下可以吃。患者感冒时会出现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以及咳嗽、咽痛,由于鸡肉有时有些油腻,尤其是炸鸡加上香辛料,会刺激咽喉部且不容易消化,因此感冒时不吃炸鸡,不吃辣的鸡,以及味道很重的鸡肉。但感冒患者需要摄入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把鸡炖后喝鸡汤,吃少量的鸡瘦肉。同时患者应该多喝开水,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才有利于恢复健康。如果患者病情较重、体温高,且有严重的咳嗽,甚至出现胸闷、气喘,可以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比如双黄连、蓝芩口服液,以及止咳化痰的止嗽化痰颗粒、右美沙芬、复方氨酚愈敏口服液等控制症状。如果效果不好,患者应及时就诊,不要耽搁病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