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 宝宝大便有黏液怎么办(音频)

    宝宝大便有黏液怎么办
    讲解医师:王晓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宝宝大便里有黏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感染了病菌,导致肠黏膜受损、脱落,二是由于食物的不耐受,或者过敏导致肠黏膜脱落形成黏液便。首先要留取合格的大便标本,进行化验之后判断病因,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n如果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白细胞,说明是感染细菌,需要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拉定消炎治疗、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如果大便常规里无明显异常,或仅有少许白细胞,化验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这种情况考虑为过敏性,需要调整食物种类,严重时要口服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在留取大便标本时,提醒家长注意,一定要留取大便中看起来最不好的部分。
  • 婴儿大便有奶瓣正常吗(音频)

    婴儿大便有奶瓣正常吗
    讲解医师:王晓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婴儿大便里有奶瓣不是正常大便形态,说明宝宝吃的略多没有消化完就排出来了,大便上白色类似固体奶的物体是未消化的蛋白质或者脂肪。奶瓣大便对于小婴儿来讲比较常见,随着宝宝的成长会逐渐消失。婴儿大便里出现奶瓣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在此期间稍清淡饮食、多喝水,减少乳汁里脂肪的含量,有助于大便的恢复。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减少奶粉的量,或者每次喂奶的时间间隔稍拉长,通常三个小时左右喂养一次。小婴儿出现奶瓣便也可以采用推拿疗法调理,比如反复多次推拿按摩脾经、运内八卦能明显改善大便。
  • 宝宝排绿色大便是怎么回事(音频)

    宝宝排绿色大便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晓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宝宝排绿色大便和其中所含的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改变有关,宝宝小肠上部的胆汁含胆红素和胆绿素,可使大便呈黄绿色,胆汁到结肠,胆绿素被还原成胆红素,大便变成黄色。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三天内可排出墨绿或深绿色胎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的细菌作用使大便略带绿色。牛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碱性,胆红素还原为粪胆原,大便颜色一般较淡。如果宝宝排绿色大便,常表示肠蠕动加快或肠道有炎症,表示宝宝有可能出现腹泻的症状。如果混合喂养的宝宝刚开始增加蔬菜、水果等辅食,大便中常有少量的绿色菜泥排出,这是宝宝换食物时常见的现象,不属于消化不良。如果宝宝不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数日后肠道逐渐习惯后绿色便会逐渐减少,一般不需要治疗。
  • 宝宝几天不排便怎么办(音频)

    宝宝几天不排便怎么办
    讲解医师:王晓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宝宝出现几天不排便的情况,属于严重的便秘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在肛门部位涂抹药物,例如在肛门挤入开塞露,能够起到很好的导泻效果。同时口服导泄的药物,比如将酚酞片研磨后让宝宝冲服,能够起到快速的通便作用。也可以用中药番泻叶泡水后让宝宝饮用,也能够很好的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对于缓解便秘有着不错的疗效。平时也可以从饮食方面进行调理,例如将水果榨汁后让宝宝饮用,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便秘的效果。如果正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也要注意饮食的改善,尽量不要吃特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正在吃奶的婴儿。
  • 婴儿腹泻吃什么好(音频)

    婴儿腹泻吃什么好
    讲解医师:王晓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婴儿腹泻说明大便次数增多,同时大便性状跟平常相比出现变化,如果大便是水样便尤其是呈蛋花汤样便,要注意病毒感染,建议吃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腹泻时间比较长还需要补充锌促进肠黏膜修复。如果大便里面黏液比较多甚至有脓血,需要尽快化验大便常规,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性腹泻,要在医院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同时对症处理。如果婴儿腹泻是因为吃了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要及时补充益生菌,如果是奶粉过敏引起的,需要吃氨基酸奶粉或者水解蛋白奶粉,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需要吃无乳糖奶粉。
  • 什么是里急后重?(音频)

    什么是里急后重?
    讲解医师:王晓林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消化内科
    里急后重是拉肚子时候的一种不舒服的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里急,一个是后重。里急是肠子在痉挛的时候出现一种想解大便的感觉,后重是大便到肛门口之后刺激直肠想解大便,但是又解不出来的感觉。像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这些病人就容易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
  • 溃疡性结肠炎的危害有哪些?(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的危害有哪些?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溃疡性结肠炎的危害主要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两大类。首先生理方面由于患者长期慢性的腹泻、出血和消耗,同时由于消化功能的下降,导致患者吸收能力明显的减弱,很多患者都出现消瘦。同时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的面色苍白或者是微黄的,患者体力下降,不能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重的患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很多患者不能出门,要待在家里面,因为会经常上厕所,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同时重症的患者由于高热,所以有合并感染的患者,可能导致感染中毒容易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同时溃疡性结肠炎这种慢性疾病给患者和患者的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对患者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同时有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患者有一部分会发生结肠癌,这种是致命性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溃疡结肠炎还是有一些危害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乐观,因为它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只要治疗得当,情绪保持乐观,对我们的身心的影响也是可以控制在范围之内的,所以不要有太大的精神负担。
  •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首先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应该注意调整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要适当的减少纤维素饮食的摄入,同时也要控制脂肪类的食物摄入,最好食用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对于腹痛、腹泻比较轻微,每天腹泻次数3—5次的患者只是减少量就可以了,饮食中可以吃一些蔬菜、少量的水果等等含有纤维素的食物,但是尽量不要吃油炸的食物。特别是要注意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因为这是一个慢性消耗性的疾病,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如果很多患者只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粥、面条、柔软清淡的食物,热量是不够的,患者抵抗力会下降,所以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对于重症的患者,腹泻次数比较多,五次、十次,甚至更多,这种患者我们就建议尽量不要进食像含纤维素比较高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粗粮等等,要尽量避免食用。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每天多吃几次,每次可以不吃太多,这样保证我们食物中热量的和营养要素的摄入。同时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增加一些补剂,像维生素、铁剂等等。在饮食里面我们还要注意要少吃海鲜类的东西,这些物质容易引起我们的过敏,加重炎症反应,同时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酒、芥末等。
  • 直肠息肉手术需要多少钱?(音频)

    直肠息肉手术需要多少钱?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因为各个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直肠息肉手术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时息肉治疗的复杂程度也千差万别,患者的一般状态等等这些情况也要考虑进去,所以不能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字。一般来说,良性比较小的息肉不需要住院,只在门诊做肠镜或者肛门镜就能够解决情况,大概花费几百到几千块钱就可以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息肉,可能需要做复杂的镜下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这种情况是一次性治疗,以后定期随访,花费一般来说也不会很大,数千元或者上万元不等。对于有重的并发症的病人,因为要同时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所以治疗费用可能根据情况要增加。对恶性的息肉,有一些比如是原位癌,只要手术切除以后随访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做放化疗等等辅助治疗,所以它的治疗费用可能数千块到上万块不等。对于进展期的,就是已经发生转移或者比较重的恶性的息肉,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可能需要几次治疗,手术治疗也繁琐,费用也高,可能需要几万块甚至十几万块不等。
  • 什么是直肠息肉?(音频)

    什么是直肠息肉?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首先我们要明确概念,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部位,我们肛门上方15公分以内的肠管,称为直肠。直肠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凸出到肠腔内的一种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在我们没有做病理检查得出确切的病理分型之前,我们把所有的这种病变都称为息肉,息肉包括哪些种病变呢?最常见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前病变。此外还有炎性息肉,它是肠腔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的结果,是一种炎性的增生,这种炎性息肉很多患者不治疗也会逐渐的消失,还有错构瘤性的息肉等。还有比较少见的情况,比如结直肠的类癌,还有结直肠癌这些病变,临床上在没有病理确诊之前也把它称为息肉。息肉的表现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息肉的生长,可能出现患者坠胀、里急后重,大便里面有血、有黏液等等这些情况。因为直肠的息肉离肛门比较近,我们在临床中经常可以通过肛门的指诊或者肛门镜检查就能够发现直肠息肉的存在,它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肠镜、肛门镜进肛门切除。对于已经恶变的患者可能需要做根治性的手术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