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勇

  • 肝淤血是右心衰引起的吗(视频)

    肝淤血是右心衰引起的吗
    临床上存在一系列疾病可以导致肝脏淤血,右心衰竭仅为其中一种。右心衰可以出现体循环瘀血,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淤血。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肝脏淤血,均将诱发肝功能不全,长期会加重原发病,可以使用利尿剂消除水钠潴留,从而消除水肿,也可使用强心剂增加心肌收缩率,改善肝淤血。其他病因引发肝淤血的相关疾病,需要及时识别,进行有效治疗,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共同改善肝淤血患者的预后。肝淤血还可以见于其他的疾病:1、肝硬化、肝内肿瘤:可以导致肝静脉压力增加,包括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出现肝淤血肿大;2、其他血栓性疾病:可以在肝静脉形成血栓,阻碍肝脏血液回流,导致肝淤血;3、相关肿瘤的病人:可以在肝静脉或门静脉形成血流栓,阻止肝脏血液回流,造成肝淤血。
    2023-07-31
  •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视频)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特发性心肌病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原发心肌损害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一经诊断应积极针对并发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特发性心肌病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1、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和(或)右心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早期以左心扩大为主,晚期可并发右心扩大而出现全心扩大、全心衰竭,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以泵衰竭为主要表现;2、 肥厚型心肌病:表现出室间隔及心尖部室壁不均匀增厚,可伴流出道梗阻。此类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减退,晚期失代偿,可能出现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可由于流出道梗阻,而出现明显靶器官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以及相关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3、限制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引发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可表现出心力衰竭,亦可并发相关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到了晚期是什么情况(视频)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到了晚期是什么情况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室间隔,或者心尖部不均匀性增厚,不伴流出道梗阻,晚期可出现失代偿性心腔扩大、心力衰竭,亦可出现肺淤血、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以及体循环淤血,相关的颈动脉怒张、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双下肢水肿等体征。还可出现一系列相关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室速、室早,甚至室颤,亦可由于心内膜受损而出现心室腹壁血栓,并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主要针对其并发症进行处理,包括应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断剂等,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力衰竭。亦可根据并发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针对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可行埋藏式转复除颤器植入,明确血栓形成后可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3-07-31
  •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视频)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包括几种病态分型,具体分型如下:1、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表现为左心室和右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一系列室性心律失常,并可引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2、肥厚型心肌病:特征为室间隔,或心尖部不均匀室壁增厚,可伴左室流出道狭窄,表现为心律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并可因流出道梗阻,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结局;3、限制型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心内膜、心肌细胞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心肌细胞为瘢痕组织取代。引发心室舒张受限、心排量下降,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可并发一系列心律失常;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右室心肌组织,被脂肪组织进行性取代,可出现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等严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心肌病诊断及鉴别(视频)

    心肌病诊断及鉴别
    心肌病主要指原发于心肌病变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晚期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其诊断及鉴别具体如下: 一、诊断: 1、临床上心脏彩超等检查支持心腔扩大,主要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可伴右心室或者全心扩大。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男性>55mm,女性>50mm,左室射血分数<45%; 2、患者可表现出明显呼吸困难或体循环淤血体征,如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3、患者晚期可表现为一系列心律失常,可有心脏附壁血栓形成,并可表现为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二、鉴别:需与继发于特定原因的继发心肌损害相鉴别,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状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还需与酒精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心肌病,以及心脏瓣膜病导致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等相鉴别。
    2023-07-31
  • 贫血性心肌病是原发性吗(视频)

    贫血性心肌病是原发性吗
    贫血性心肌病属于继发性心肌病,是长期慢性严重贫血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如下: 1、病史:需具备长期、慢性、中度以上的贫血病史; 2、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喘憋不适,或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水钠潴留征象,具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并可经心脏彩超检测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 3、除外其他心肌病:患者需除外原发的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酒精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等继发心肌病; 4、其他情况:患者经贫血纠正治疗、输入压积红细胞后,上述表现可短期内快速改善,甚至恢复正常心脏功能。 贫血性心脏病属于继发性心肌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改善患者病程以及预后。
    2023-07-31
  • 缺血心肌病诊断标准(视频)

    缺血心肌病诊断标准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弥漫性严重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广泛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相关表现的综合征,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患者具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腹型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具有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2、患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体征; 3、心脏彩超或胸片、X线可检测出心脏变大、心功能减退、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4、除外酒精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相关鉴别诊断。 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应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改善动脉硬化进程。并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者冠状动脉搭桥,以恢复心肌血供,改善病程及预后。
    2023-07-31
  • 什么是产褥期心肌病(视频)

    什么是产褥期心肌病
    产褥期心肌病又称为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妊娠后期及产后数周内出现以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性反应、免疫损伤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多为自限性疾病。但病程中可出现心腔扩大、心力衰竭、一系列心律失常,可并发恶性失常甚至导致猝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对于产褥期心肌病,治疗主要在于相关并发症处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可行利尿、强心治疗,并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抑制剂等,抑制心肌重构、心腔变大以改善病程。对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可酌情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衰患者,可行埋藏式转复除颤器置入,以避免不良结局。对于确定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行抗凝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3-07-31
  • 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视频)

    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对于心肌缺血,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发,主要可进行如下治疗措施:1、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引发的心肌缺血,可根据患者发作时间及病情,选择血运重建方案;2、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6小时内,可行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原、阿替普酶等溶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缺血;3、对于发作12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无论患者ST段是否抬高,均可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供;4、对于不适合静脉溶栓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高危病变患者,可选择冠脉搭桥治疗,恢复心肌血供;5、除上述再灌注治疗外,可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抑制血管聚集,改善冠心病预后,改善心肌缺血。也可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心肌缺血;6、可针对冠心病相关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进行相应降压、降糖、降脂治疗,从而改善危险因素,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患者预后。心肌缺血患者经以上综合治疗,多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长期预后。
    2023-07-31
  • 窦性早搏是什么意思,严重吗(视频)

    窦性早搏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早搏为常见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但并无窦性早搏。早搏时,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及QRS波群,交界性早搏可表现为<0.12秒的QRS波群,室性早搏多表现为宽大畸形、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0.12秒。各种早搏均可见于正常人,若出现无明显症状、单发或数量较少的早搏,多为功能性改变,可因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引起。多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频繁发作上述早搏,包括室性早搏,还有房性早搏等室上性早搏。若伴发明显相关症状,应进一步除外是否并发相关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对于早搏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若无明确病因,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可酌情应用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I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Ⅲ类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适当控制早搏数量,改善生活质量,一般无需终身用药、过度用药。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