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勇

  • 特发性心肌病的分型(视频)

    特发性心肌病的分型
    特发性心肌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原发心肌损害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几型: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心或右心扩大,心腔扩大基础上可并发心力衰竭,出现一系列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并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出现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以室间隔不均匀增厚为主,也可出现心尖部室壁增厚,并可出现流出道梗阻,称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如不伴梗阻,症状较轻且进展较为缓慢,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附壁血栓形成。对于肥厚伴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流出道梗阻、心排量下降等一系列相关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3、限制型心肌病:是指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限制心室舒张、收缩,患者可出现明显肺淤血导致的呼吸困难,以及体循环淤血导致的各种体征,晚期亦可并发相关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对于上述特发性心肌病,均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恶性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可积极进行抗心律失常及抗凝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2023-07-31
  •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视频)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特发性心肌病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原发心肌损害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一经诊断应积极针对并发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特发性心肌病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1、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和(或)右心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早期以左心扩大为主,晚期可并发右心扩大而出现全心扩大、全心衰竭,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以泵衰竭为主要表现;2、 肥厚型心肌病:表现出室间隔及心尖部室壁不均匀增厚,可伴流出道梗阻。此类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减退,晚期失代偿,可能出现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可由于流出道梗阻,而出现明显靶器官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以及相关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3、限制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引发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可表现出心力衰竭,亦可并发相关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视频)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包括几种病态分型,具体分型如下:1、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表现为左心室和右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一系列室性心律失常,并可引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2、肥厚型心肌病:特征为室间隔,或心尖部不均匀室壁增厚,可伴左室流出道狭窄,表现为心律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并可因流出道梗阻,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结局;3、限制型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心内膜、心肌细胞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心肌细胞为瘢痕组织取代。引发心室舒张受限、心排量下降,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可并发一系列心律失常;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右室心肌组织,被脂肪组织进行性取代,可出现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等严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缺血心肌病诊断标准(视频)

    缺血心肌病诊断标准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弥漫性严重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广泛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相关表现的综合征,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患者具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腹型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具有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2、患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体征; 3、心脏彩超或胸片、X线可检测出心脏变大、心功能减退、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4、除外酒精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相关鉴别诊断。 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应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改善动脉硬化进程。并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者冠状动脉搭桥,以恢复心肌血供,改善病程及预后。
    2023-07-31
  • 减肥导致低血压怎么办(视频)

    减肥导致低血压怎么办
    肥胖患者在减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其中包括低血压,应根据低血压产生的原因及时处理,具体如下:1、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是因为在减肥过程中过多限制液体的摄入,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此时只需适当补充水分、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即可纠正减肥中出现的低血压;2、如果是因为减肥过程中,过多限制食物摄入而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同样也可以导致低血压。这种情况应适当补充食物,补充糖分摄入,纠正低血糖后即可纠正低血压;3、还有部分肥胖患者减肥持续时间过长,过多限制食物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微循环障碍等条件下,均可以出现低血压,甚至更为严重的会导致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这种情况需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同时进行生化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并及时补充电解质,以纠正电解质紊乱、恢复酸碱平衡,才能有效纠正减肥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
    2023-07-31
  • 心包炎的治疗(视频)

    心包炎的治疗
    心包炎是指因病毒、细菌感染及理化免疫损伤等造成的心包炎性反应,可伴渗出,形成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针对心包炎治疗方案如下:1、积极明确引发心包炎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及理化免疫损伤等,明确病毒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结核型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等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改善心包炎表现及预后;2、针对心包炎患者出现胸痛,可酌情对症处理,应用消炎痛或镇痛药杜冷丁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改善病人症状;3、针对心包炎、心包渗液引发低血压或心包填塞症状,应积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减压,避免出现心脏填塞导致患者猝死;4、对于慢性心包炎出现明显限制心室舒张、充盈的情况下,可行外科手术剥离心包,以改善血流动力学;5、针对心包炎产生的相关心律失常,可酌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
    2023-07-31
  • 窦性早搏是什么意思,严重吗(视频)

    窦性早搏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早搏为常见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但并无窦性早搏。早搏时,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及QRS波群,交界性早搏可表现为<0.12秒的QRS波群,室性早搏多表现为宽大畸形、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0.12秒。各种早搏均可见于正常人,若出现无明显症状、单发或数量较少的早搏,多为功能性改变,可因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引起。多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频繁发作上述早搏,包括室性早搏,还有房性早搏等室上性早搏。若伴发明显相关症状,应进一步除外是否并发相关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对于早搏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若无明确病因,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可酌情应用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I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Ⅲ类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适当控制早搏数量,改善生活质量,一般无需终身用药、过度用药。
    2023-07-31
  • 心脏早搏二联律三联律严重吗(视频)

    心脏早搏二联律三联律严重吗
    若患者出现心脏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属于常见心律失常,危害及严重程度取决于引发早搏二联律及三联律基础疾病,主要包括以下情况:一、继发性心律失常:1、器质性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并发心脏早搏二联律、三联律者,提示病情严重,可能为不良预后征象。此时需积极进行原发疾病诊治,改善心肌缺血、心肌代谢,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如猝死等;2、其他病变:如患者无明确心脏基础疾病,应进一步排查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相关疾病,此时需要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猝发因素,还需改善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情况。二、原发性心律失常:对于无上述情况原发心律失常出现心脏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多属于功能性损害且风险较低,通常不会引发不良事件。此时需根据患者症状酌情应用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还可应用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控制患者症状。
    2023-07-31
  • 孕妇早搏的危害大吗(视频)

    孕妇早搏的危害大吗
    由于怀孕期心脏容量、负荷增重,焦虑、紧张、睡眠不好、情绪波动等诸多原因,孕妇可以引发早搏,或早搏数量较怀孕前增加。绝大多数情况下危害较小,无需过度关注,只需保证适当休息、情绪稳定、保证睡眠,即可明显改善或缓解早搏出现的相关症状。正常人也可以有少量早搏,只有极少数孕妇可能会并发早搏之外的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必要时可给予适当药物干预。绝大多数药物对胎儿不安全,建议用药时斟酌利弊,必要时给予对症药物处理。部分孕妇在围产期可能会并发围产期心肌病,出现在早搏外的其他征象,包括心脏增大、肺淤血、呼吸困难、颈椎脉动张、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双下肢水肿等水钠潴留征象。此类患者需根据孕妇心肌病病情轻重,适当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终止妊娠,应用药物改善孕妇预后。
    2023-07-31
  • 高钾血症的病人应用钙剂的作用(视频)

    高钾血症的病人应用钙剂的作用
    高钾血症可以提高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水平,缩短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值,从而提高心肌细胞兴奋性,引发一系列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甚至导致患者猝死。钙剂应用于高钾血症的患者,可以增加患者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值,拮抗高钾血症的心肌细胞兴奋作用。高钾血症患者除应用钙剂治疗外,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综合处理,才能有效消除高钾血症的影响。第一需停用保钾药物,如螺内酯、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第二可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促进血清钾进入细胞内,而降低体内的血钾水平。第三还可以应用利尿剂,以及口服降钾树脂,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从而有效、快速地清除血液内的钾离子含量,降低血钾水平,避免高钾血症导致的严重副作用,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同时还应积极寻找引发高钾血症的相关基础疾病,比如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只有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才能拮抗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肌损害,拮抗高钾中引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