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王明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 / 副主任医师
发烧通常指发热,发热38℃,吃药了退烧一点,可能与接种疫苗、感冒或甲型流感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原因可给予一般治疗、退热治疗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接种疫苗
如果近日接种了疫苗,由于接种反应,可出现发热38℃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暂时观察1-2天,并注意休息,多饮水,一般接种反应可逐渐消失,无需过度担心。
2、感冒
平时穿衣过少或不注意保暖导致身体受凉时,可能会引起感冒,随着炎症介质释放,作用于体温调控中枢,可引起发热。
感冒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如果发热温度较高,可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感冒退热颗粒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时,患者还可遵医嘱配合抗感冒的药物治疗,比如复方氨酚烷胺、氨咖黄敏等,有助于缩短病程,促进疾病恢复。
3、甲型流感
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随着病毒在体内复制并引发炎症反应,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后,也可引起发热。
甲型流感导致的发热可反复出现,在必要时,患者可遵医嘱间隔4小时后再次给予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以促进体温恢复。必要时,患者还需遵医嘱选择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比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以及帕拉米韦等,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除以上原因外,发热38℃还可能与白血病有关,需给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如果发热反复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 上一篇:吃什么可以腿部消肿
- 下一篇:离子钙偏高是不是钙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