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儿童肚脐周围疼伴随恶心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3-09-03 07:00 阅读:加载中...
<a href='/search.php?searchword=%E9%BB%84%E4%B8%9C%E7%94%9F'>黄东生</a>  
解读医师:黄东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 主任医师

  9岁儿童肚脐周围疼伴随恶心,可能和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肠梗阻等因素有关,需要针对性给予其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发生于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患病后由于炎症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会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破裂,容易刺激局部神经,从而出现疼痛感,而肠道包绕在肚脐周围,所以疼痛部位可能会位于此处。同时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容易发生异常活动,当局部肌肉收缩过度时,会导致胃容量缩小,致使胃内容物向上推挤,出现恶心的感觉。

  由于该病的发生与饮食存在一定关系,所以患病后要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吃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症状严重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药物治疗,具有调整肠道菌群、止泻、减少水电解质过度分泌等作用。该病预后较好,通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有较好预后,不用过于担心。

  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细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所引起,上述病原微生物进入胃肠道后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肠痉挛,因此会造成肚脐周围有疼痛感。同时由于胃肠道压力升高,可能会诱发恶心反应。

  由于该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因此要及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变质或在冰箱置放时间过长的食物。患病后胃肠道组织会受损,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疾病恢复前,都应以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对于疼痛比较剧烈者,应暂时禁食,更有助于胃肠道组织及功能的修复。对于呕吐症状严重者,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液体丢失过多造成电解质紊乱。如果症状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必要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颠茄片、蒙脱石散、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具有止痛、止泻、抗过敏等作用。经治疗后病情一般可以得到控制,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肠梗阻

  肠梗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患病后由于食物残渣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肠腔内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肚脐周围疼痛。同时由于肠腔通畅度受阻,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向上反流,所以会导致儿童出现恶心的感觉。

  确诊疾病后医生会要求禁食禁水,同时需要静脉输液,目的是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其次,可能需要经鼻腔放置胃管,目的是将消化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引流出来,以减轻肠腔膨胀的情况。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采取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如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一般经过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但该病有一定复发率,因此治疗后也需要注意监测,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除上述因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缺血等疾病有关。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以改善病情。

最新专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