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黄东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 主任医师
10个月宝宝4天不拉大便,可能和饮食不当、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结核等因素相关,可给予饮食调整、促动力、抗结核等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饮食不当
宝宝辅食摄入太少,经消化后,余渣少导致大便形成少。奶水中含糖量不足,使肠道蠕动减弱,反复吸收大便水分,造成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等,均会引起长时间不拉大便。
对于由饮食因素导致的大便次数减少,一般在积极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辅食、糖分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谷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膳食纤维素后,可促使胃肠道蠕动,使得大便顺利排出体外,从而不需要用药治疗,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2、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和家族基因遗传、饮食结构不当、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相关,由于消化不良会导致胃肠蠕动速度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被肠黏膜反复吸收水分,所以容易因为大便干燥不易排出。
家长应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暂时以粥、面条、蔬菜等清淡易消化类食物为主,但一次性应避免摄入过多。适当通过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或者采用腹部热敷等,能够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速度,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情况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多酶片、甲氧氯普胺等药物促胃肠动力助消化。其次,遵医嘱合理使用双歧杆菌、乳酸菌、枯草杆菌等肠道益生菌,也可以起到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3、肠结核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所引起,当宝宝肠道出现炎症性改变时,会对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造成影响,导致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大便不容易排出体外,从而造成好几天不拉大便。
治疗方面首先可以适量补充液体,增加大便的含水量。其次,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乙胺丁醇、异烟肼、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病情严重时,则需要进一步做修补术、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除以上相对常见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由于引起原因较多,所以建议家长及时带其就诊,查明原因后再作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