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偏低血小板偏低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3-09-02 21:47 阅读:加载中...
<a href='/search.php?searchword=%E5%88%98%E9%A3%8E'>刘风</a>  
解读医师:刘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 / 主任医师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属于两项检查指标,所以导致这两项指标偏低的原因会有所区别。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与物理化学损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血小板偏低可能与滥用药物、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素有关,详情如下:

  一、中性粒细胞偏低

  1、物理化学损伤

  比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以及接触苯、铅、汞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对人体造血系统造成损伤,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时去除上述诱发因素,指标数值即会逐渐恢复正常,不用过于担心。

  2、细菌感染

  如果感染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等细菌,可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影响中性粒细胞的释放,所以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病毒感染

  如果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可造成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

  二、血小板偏低

  1、滥用药物

  滥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生成,引起血小板减少;过量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细胞毒类药物,容易引起骨髓抑制,进而阻碍血小板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通常遵医嘱及时停用相关药物,血小板可恢复正常,不用紧张。

  2、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病,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的质或量异常,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导致出血,使得血小板流失,造成血小板指标偏低。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与免疫异常、遗传、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可导致血小板消耗增多或生成减少,从而引起血小板偏低。

  除上述原因外,中性粒细胞偏低还可能与寄生虫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血小板偏低也可能与肝炎、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等因素有关。无论哪项检查指标发生异常,均建议及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给予针对性调整治疗。

最新专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