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解医师:万晓东
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 副主任医师
一、上消化道出血:
如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胆道出血等,血液离开血管后进入肠腔存留时间较长,与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混合均匀,排除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而亮,有时候为咖啡色,黏稠呈糊状。常见病因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炎症、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
二、下消化道出血:
1、直肠下端出血:血色鲜红,与排便有密切的关系,排出的粪便与血液并不混杂。
2、内痔出血:特点是患者用力排便时,血液可从肛门内喷射状或者点状流出,有时候仅在便后手纸上带血,一般出血量不定。
3、肛裂:出血量一般较小,但解便时常伴有肛门撕裂样疼痛。
4、直肠息肉:小儿解便时有血液污染肛门,或者排便有鲜红血液滴出。
5、直肠或者下段结肠癌变:成年人便中带血,并混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气味臭。
6、痢疾和慢性肠炎:粪便带血、黏液较多、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
患者在禁食三天后仍发现粪便隐血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结肠或者消化道肿瘤的可能。
- 上一篇:肛门外痒痒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肛漏和肛瘘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