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

  • 慢性阑尾炎能变成急性吗(视频)

    慢性阑尾炎能变成急性吗
    慢性阑尾炎可以转变为急性阑尾炎,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绝大多数慢性阑尾炎都是由急性阑尾炎转化而来,急性阑尾炎经过保守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转化为慢性阑尾炎,表现为右下腹固定疼痛。在免疫功能较差、剧烈活动、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下,慢性阑尾炎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最重要诊断依据是病理诊断依据,两者之间有所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诊断镜下主要表现为多核白细胞、慢性阑尾炎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还有可能出现吞噬细胞。
    2023-08-02
  •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症状(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主要由于嗜酸性细胞增多引起。通常出现于过敏反应,如最常见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导致的变态反应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肺炎。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喘鸣,部分病人会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 血常规会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细胞是变态反应常见的一种身体反应细胞。可用激素类治疗来缓解过敏反应、过敏症状,同时可适当配合吸氧、镇静等治疗。
    2023-07-31
  • 儿童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儿童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小孩子白细胞升高非常多见,一般分成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高,最多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果发热的孩子有咳嗽等不舒服,门诊查血常规,即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为多见。另外是肿瘤性疾病,如儿童比较多见的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比例最高,见于白细胞异常增高; 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主要是过敏性疾病多见,以及寄生虫、肝吸虫、骨髓异常等原因。
    2023-08-01
  • 如何知道吃了生鱼片有没有感染寄生虫(视频)

    如何知道吃了生鱼片有没有感染寄生虫
    吃生鱼片后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是肝吸虫,肝吸虫感染后,较快的可以在一周时发病,也有在一个月后发病的情况。如果出现持续发热、肝区不适,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超提示有肝胆管增宽或肝脏不明原因的占位或炎症表现,应考虑是否因吃生鱼片感染寄生虫,尤其是肝吸虫。目前无论是东北三省,还是广东、广西,吃生河鱼片造成肝吸虫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高度重视吃生河鱼片造成肝吸虫感染的情况。 如果吃完生河鱼片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查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有时有肝区不适,B超发现肝脏的肝胆管变化或出现炎性改变,需要及时就医。此时应查相应的肝吸虫抗体,或在大便中查找肝吸虫虫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3-08-01
  • 孕妇感染寄生虫能查出来吗(视频)

    孕妇感染寄生虫能查出来吗
    孕妇感染寄生虫可以检查出来,检查方式视感染何种寄生虫而定。若为感染弓形虫,可以通过查弓形虫的IgM和IgG抗体,提示孕妇有无弓形虫感染。若考虑有肠道寄生虫,可以通过大便检查肠道寄生虫,即大便有无虫卵,或在排泄物内是否观察到1-1.5cm白色线状结构,或白色宽面条样节片结构。将这些结构放入生理盐水,送专业医院鉴定,即可判断有无肠道寄生虫感染。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以抽血查相应寄生虫抗体,完成寄生虫抗体检测,判断孕妇有无寄生虫感染。孕妇感染寄生虫后,可以与健康人相同,均有相应临床症状。如是否存在肺炎、胸腔积液、腹疼、腹泻、肝区不适,腹部B超显示肝脏有无问题,或持续头疼、头颅占位或脑膜脑炎等情况。通过各种检查和流行病学史,即可判断孕妇有无寄生虫感染。
    2023-08-01
  • 儿童脑寄生虫感染怎么检查(视频)

    儿童脑寄生虫感染怎么检查
    儿童脑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有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包虫病及脑型疟疾等。检查包括血常规、粪常规、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胸腹部CT、头颅磁共振检查等。脑囊虫感染时,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可以正常,但个别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粪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是诊断囊虫病的依据。脑脊液检查一般表现为压力正常或者升高,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还可以出现嗜酸性细胞增高。免疫学检查主要是寄生虫抗体检查,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头颅磁共振能够发现病变部位,确定病变位置、大小以及病变数目,还可以显示出脑水肿、脑积水、脑室形态等。胸腹部CT检查用于寻找体内其它部位的寄生虫感染灶。
    2023-08-01
  •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什么原因(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什么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成分,实际上在正常血液当中比例非常低,一般在 0.5%-5%之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以及肿瘤引起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往往并没有临床意义,大家不用太担心。 应该关注嗜酸粒细胞增高,如果比例升高,要做进一步检查,对于嗜酸性粒细胞降低,正常值的最低限是0.5%,也有可能是0.1%或0,这种情况下并没有问题,从医学上讲不用关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023-08-01
  •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成分,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在0.5%-5%,一般嗜酸粒细胞增多往往反映有过敏状态或寄生虫感染、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但嗜酸粒细胞的比例降低,或嗜酸细胞的计数减少往往并没有临床意义,不提示有特殊疾病状态。临床上更关注的是嗜酸细胞计数增多,当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时,大家不用过分担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更多的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荨麻疹的情况,跟机体应激状态有关系。另外在合并寄生虫感染时,也会出现嗜酸细胞增多情况,临床上对老年人,更应该除外肿瘤情况,如当有实体瘤或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时,往往也会表现嗜酸细胞增多。需要血液科大夫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嗜酸粒细胞减少实际上在临床上并没有需要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2023-08-01
  • 间质性肾炎如何治疗(视频)

    间质性肾炎如何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多数是药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常有的是皮肤出现皮疹、关节疼痛还有肾脏的损害,尿检查往往会发现尿的白细胞增多,血液系统如血常规的检查往往会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相当重要,可以采用抗过敏治疗,要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另外还要抗过敏治疗,常用的药物可以有糖皮质激素,甚至有些病人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慢性的间质性肾炎有部分是药物引起,即长期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也有部分是痛风病引起的,治疗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一些延缓肾脏疾病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引起肾损害的药物要停用。
    2023-08-02
  • 皮肤起疙瘩瘙痒是怎么回事(视频)

    皮肤起疙瘩瘙痒是怎么回事
    瘙痒是皮肤科非常常见的症状,皮疹伴发瘙痒的疾病有很多。治疗关键是要明确疾病性质,按照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皮疹伴发瘙痒的疾病可以是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药疹、染发皮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脓疱疮;真菌感染性疾病,如足癣、体癣、股癣;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昆虫或者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阴虱;结缔组织病,如成人斯蒂尔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神经性皮炎,还有皮肤淋巴瘤。物理因素,如夏季皮炎、日光性皮炎、大疱病等,还有比较常见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妊娠时候的痒疹。 病因不同,治疗有极大差别。比如要想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荨麻疹,要积极寻找病因,然后对症治疗;手足癣除了外用药,必要时还可以内服药,抗真菌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尤其是青年女性比较多见,迁延难愈,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这种情况用护肤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瘙痒伴皮疹的患者,首先要明确它的诊断,根据诊断进行治疗,不能单纯用一个方法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