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

  • 自身免疫性肝炎应该注意什么(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应该注意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心理上要正确地对待这种疾病,既不要因为它是慢性病,我们就自暴自弃,心理压力特别大,也不要因为我们用药物控制好以后,生活当中就不注意了,平时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平静开朗的心理状态; 2、饮食方面,我们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饮食,要严禁饮酒; 3、作息方面,一定要作息规律,不要熬夜,因为熬夜对肝脏修复不利。一般我们建议最好在10点,最晚11点上床休息,养成一种规律的作息习惯; 4、运动,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运动的习惯和目前自己肝脏的状态来选择运动方式。一般情况,如果病情在控制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但是建议病人选择慢运动的方式,比如散步、徒步、打太极拳等,尽量较少进行长时间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 5、服药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服药和定期复查。因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因素,包括用药过程中、停药过程中、减量过程中会不会复发?什么时候能够减量?医生有专业的知识来指导大家,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检查结果擅自停药,擅自减量。
    2023-08-01
  •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视频)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指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累及到肝脏的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只能做肝移植。临床上反复出现转氨酶升高、高球蛋白血症、血液中发现自身抗体,组织学上以肝小叶的界面性肝炎和汇管区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3-08-01
  •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视频)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肝脏疾病,临床上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变以肝细胞损害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变以胆管损害为主。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得到诊断。
    2023-08-01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如下: 1、该病包含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与酒精性肝病相鉴别:长期饮酒的患者GGT、ALP、AST均可升高; 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鉴别:免疫性肝病注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鉴别; 4、与药物性肝病相鉴别: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需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鉴别; 5、与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相鉴别:其主要生化表现为铜蓝蛋白升高等。
    2023-08-01
  • 什么是黄疸以及黄疸见于哪些疾病(视频)

    什么是黄疸以及黄疸见于哪些疾病
    黄疸属于常见的症状表现,患者可见皮肤、巩膜黄染,诱发原因较多,可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以及肝后性因素,如:1、肝前性因素:黄疸的主要病因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常见的肝前性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等,比如溶血。溶血患者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出现胆红素增高,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2、肝细胞性因素: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肝功能异常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肝细胞性黄疸,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3、肝后性因素:胆红素形成结合胆红素后,排泄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比如结石、肿瘤压迫等,进而造成直接胆红素排泌异常,表现出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2023-08-02
  • 白球比偏低怎么回事(视频)

    白球比偏低怎么回事
    正常人一般不会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偏低,如果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2,通常认为出现了白蛋白/球蛋白偏低。出现白球比值偏低的原因一般有三种,具体如下: 1、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不变,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即有肝病时肝脏合成功能降低,导致白蛋白降低,或者是由于肾源性尿蛋白丢失导致白蛋白降低; 2、白蛋白不变,球蛋白增高,这种情况主要是见于一些肾病患者,比如还有一些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这时因为球蛋白合成增高而导致白蛋白/球蛋白降低; 3、白蛋白合成降低而球蛋白合成增多,这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比如肝炎患者,一方面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降低,另一方面病毒存在可以导致球蛋白合成增多,从而导致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临床通过该比值的变化,可以鉴别很多疾病。
    2023-08-03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寿命(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寿命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寿命差别较大,据统计,经过治疗且生化反应良好的患者,10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80%-93%,而对于肝硬化患者或者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期可能明显缩短。所以患者寿命通常与就诊时病情状态,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状态,还是发展到肝硬化甚至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是否良好,治疗后是否有复发等情况,都会影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寿命。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通常免疫功能低下。而且部分患者已经失去激素或者免疫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容易继发感染或者肝功能的失代偿,从而出现腹水或者继发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也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2023-08-03
  • 免疫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免疫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其他的肝炎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患者也是有乏力,与肝功能受损的情况轻重有关,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厌吃油腻食物。严重的患者会有恶心、腹胀、肝区不适或者肝区疼痛,也有些患者会有皮肤、巩膜的黄染、浓茶水色尿。对于这样的表现,就要进一步做检查,不能通过症状判断肝损伤的原因。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做肝脏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查,表现为抗核抗体水平升高,或者抗肝肾微粒抗体水平升高,同时会有免疫球蛋白中IgG水平的升高。这种情况下初步判断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诊断得不是特别确切,可以做肝组织的活检。肝组织病理上,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特征性的表现,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作出判断,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3-08-03
  • 肝炎患者禁吃食物(视频)

    肝炎患者禁吃食物
    肝炎患者发作时,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高代谢类的食物,如肥肉、扣肉、动物内脏等,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动物的精蛋白为主较清淡的食物。肝炎有很多种,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引起的临床症状基本类似。患者可以出现肝病酶学的升高、胆红素的增高、白蛋白的降低,意味着肝脏合成、分解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此时患者如果摄入的高脂肪、高代谢的食物,则需要肝脏分泌足够的胆汁,才能参与到消化。因为脂肪的乳化,胆汁起到较关键的作用,并且分解消化以后,摄进去的血脂,分解代谢也在肝胆里进行,会加重肝炎的症状,并且加重肝功能破坏的程度。
    2023-08-03
  • 弥漫性肝损伤能活多久(视频)

    弥漫性肝损伤能活多久
    弥漫性肝损害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积极的处理,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出现多器官功能异常,则可能会影响患者生存周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弥漫性肝损害是因为病理性因素,导致肝脏功能的急剧失调,如患者出现病毒性肝炎、酒精或药物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结石、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都可以引起弥漫性肝损害。肝损害会导致肝脏的功能失调、转氨酶的大幅度升高、胆红素升高、白蛋白的降低,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右上腹的胀痛、食欲不振,需要及时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通过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进行肝脏的维护。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应用免疫抑制剂、停止使用对肝脏损害的药物、及时手术处理等,保证胆汁的充分引流,可使患者的肝功能得到较有效的恢复。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导致患者肝脏功能持续恶化,可能在短短的几天内患者会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