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做胃息肉手术痛苦吗(视频)

    做胃息肉手术痛苦吗
    胃息肉手术一般采取的是内镜下切除术,和内镜检查的途径一样,可能时间相对较长。内镜下切除术的痛苦分级不是很高,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能耐受。对于不能耐受、特别恐惧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无痛内镜下切除术。 虽然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但是相对更安全、更微创,可以完整的保留胃的功能,这些痛苦是值得来承受。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手术的痛苦,对一些不能耐受的患者,医生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减轻痛苦。
    2023-08-01
  • 胃息肉切了还会长吗(视频)

    胃息肉切了还会长吗
    有学者统计,在胃息肉切除后4年以内大概有30%的病人还会长胃息肉。 因为胃息肉本身的成因较多,比如病人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病人还是会长息肉;如果病人的幽门螺杆菌还是阳性,切除息肉后在胃体的其它部位还会长出新的息肉。 所以胃息肉进行治疗或切除后,建议半年内或者1年内再次复查胃镜,甚至每年复查胃镜,通过内镜下直观发现有无息肉的复发,或者取活检来明确息肉的性质。 胃息肉一旦形成,可能是一个终身复查治疗的过程,所以在发现胃息肉病史后,坚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023-08-01
  • 胃息肉能自愈吗(视频)

    胃息肉能自愈吗
    胃息肉大部分不能够自愈。胃息肉种类较多,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中炎症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此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帮助息肉变小或者消失。绝大多数息肉需要通过内镜下切除来完成,如果患者有症状,则可通过胃镜检查来发现胃息肉,然后根据息肉大小、部位和类型决定具体治疗方式。 此外,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保持愉悦心情、避免暴饮暴食,及时进行胃镜监测,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总之,胃息肉绝大多数不能自愈,通常发现胃息肉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内镜治疗。如果患者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则还要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2023-08-01
  •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
    发现胃息肉以后,首先要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如果是胃底腺息肉,则无需担忧,因为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不存在恶变倾向,随访观察即可。如果患者比较担心,也可以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息肉较小且数量较少,可以直接进行内镜下的活检钳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或氩气烧灼治疗,并定期随访,定期复查。一般胃底腺息肉不会>1cm,如果发现>1cm的息肉,需要完全切除随后送病理检查。如果患者结肠镜检查,发现存在多发性的腺瘤性息肉,因其存在癌变的可能,所以需要完全切除,并进行严密的随访观察。
    2023-08-01
  •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胃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还需关注大便颜色的改变。因为息肉切除术后的胃内有创面,需要禁止饮食,避免食物影响创面的愈合。如果息肉比较大,创面比较多,需要予以相应的治疗,比如使用抑酸剂以及黏膜保护剂。 息肉切除术后的禁食时间一般在24小时,随后经过的2-3天的流食、半流食,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禁食辛辣刺激性、质硬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创面的愈合。此外不可剧烈运动,息肉切除术后的第一天需卧床休息,随后可以缓慢地运动。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出现持续性发黑,需警惕是否出现创面出血,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2023-08-01
  • 胃息肉内镜治疗后需要吃药吗(视频)

    胃息肉内镜治疗后需要吃药吗
    内镜下切除胃息肉属于较小的手术,多数胃息肉都是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往往体积较小、容易多发,病人要根据息肉切除个数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切除的胃息肉较多,胃黏膜创伤较重, 术后需要使用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否则病人可能会出现胃溃疡的腹痛症状。如果是单个的胃息肉切除术,治疗流程会简化,术后服药时间就相对较短。
    2023-08-01
  • 胃里长息肉是什么原因(视频)

    胃里长息肉是什么原因
    胃息肉的发病因素目前尚未非常明确,一般认为主要发病因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胃局部炎症、局部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抑酸药物、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胃息肉在胃镜下表现为突起于胃的正常黏膜表面的病变,一般是良性,部分有恶性的潜质。对于此类胃息肉,常规会在做胃镜时进行局部活检,也可在内镜下实施局部切除,通过活检或切除的标本,进一步明确胃息肉的病理性质,进而明确诊断。
    2023-08-01
  • 胃里长息肉多久会癌变(视频)

    胃里长息肉多久会癌变
    胃息肉常于患者做电子胃镜检查时发现,其与癌变无必然联系,并非所有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大多数息肉发生癌变概率非常低,部分息肉可能终生不会发生癌变,但极个别息肉可能几个月就会发生癌变。胃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成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10%-30%,被称为癌前病变,而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只有0.4%。 此外,还存在其他息肉病,如幼年性息肉病、弥漫性息肉病、遗传性息肉病等,其中幼年性息肉病无恶变倾向,而弥漫性息肉病癌变率可达20%。通常情况下胃息肉不到1cm,比较小,增生成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腺瘤性息肉虽可能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若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内镜下电切术将息肉切除掉,防止胃息肉癌变。此外,40岁以上人群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发现息肉应该早期处理,保持身体健康。
    2023-08-01
  • 胃体多发息肉是癌变吗(视频)

    胃体多发息肉是癌变吗
    胃体多发息肉可以癌变,也可以不癌变。胃息肉是否癌变与是否多发没有直接关系,胃多发息肉最常见的是胃底腺息肉,为良性息肉,基本无癌变可能。 发现息肉以后不要急于治疗,可以随访观察。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或者息肉生长较快,很快超过1cm,表面有充血、糜烂,可能发生癌变,需要积极治疗。 并非胃体多发息肉即为癌变,而是和性质、大小、形态有关。发现胃多发息肉或者单发息肉都不应紧张,可以积极找医生诊断和治疗,如果需要治疗,早期切除即可。
    2023-08-01
  • 胃息肉0.3cm怎么治疗(视频)

    胃息肉0.3cm怎么治疗
    胃息肉直径仅有0.3cm时,一般会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使用活检钳直接钳除,部分人会应用高频圈套器圈套进行冷切除。 0.3cm的息肉基本上都是良性,将其钳除即可。若做完检查和治疗后进行活检,局部黏膜存在出血,发现大便发黑,甚至呕血,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发生几率很低,因此无需紧张。 一般胃息肉较易复发,属于常见疾病。如果检查发现胃部存在息肉,应尽可能在1-2年内复查胃镜,尽量早期处理。如待其生长过大或较多时再进行治疗,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会增加费用和风险。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