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哪些(视频)

    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哪些
    胃癌癌前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和残胃,以上疾病往往伴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久而久之可能发生癌变,具体如下: 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几率较高,据文献报告,10%-2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发生癌变。特别在慢性炎症基础上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更容易发生癌变; 2、胃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较高,大约为20%,特别是>2cm的腺瘤,更容易发生癌变; 3、胃溃疡:一般胃溃疡发生癌变的几率是1%-6%,对于年龄较大的慢性胃溃疡患者,若不治疗,溃疡边缘会逐渐发生癌变; 4、残胃:胃溃疡的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后,长期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炎症刺激容易引起癌变。一般胃溃疡进行手术后至残胃发生癌变需要15-30年。
    2023-08-02
  • 胃癌手术后都检查什么项目(视频)

    胃癌手术后都检查什么项目
    胃癌术后检查是按照肿瘤常规进行复查,术后2年内要求患者2-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患者一般情况; 2、完善胃镜检查,尤其患者术前有胃息肉等,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3、全腹CT加肺部CT,观察术后胃周围淋巴结、腹腔内其它器官是否出现转移或种植现象; 4、晚期患者可能还要监测脑或骨骼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现象,因为胃癌患者容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有时还监测患者大便,询问患者饮食、腹部体征。 如果进行全胃切除,由于铁剂和叶酸吸收基本都在胃,因此患者容易术后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需要监测患者是否有小细胞性缺铁性贫血,提醒患者补充叶酸和铁剂。
    2023-08-02
  • 如何预防幽门癌(视频)

    如何预防幽门癌
    预防幽门癌主要从胃癌的发病因素着手: 1、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吃腌制、熏制的食品,尽量吃新鲜的食物,有不良吸烟史的患者一定要戒烟; 2、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正规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后要及时复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 3、对于有胃癌发生的癌前病变的病人,一定要针对癌性病变做相应治疗,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都要及时正规的规范治疗,避免癌前病变逐步演化,导致胃癌发生; 4、对于有遗传、家族有胃癌病史的病人,一定要高度重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最主要的是要及时定期的复查,一旦有肿瘤的发生,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样可以达到治愈。
    2023-08-02
  • 幽门癌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幽门癌是怎么引起的
    幽门癌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跟地域和生活习惯有关系:在我国东南部沿海,相应来说胃癌的发病率比较高,这跟潮湿多雨的环境有关系。另外是生活习惯,研究发现喜欢吃腌制和熏制食品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要高一些,同时吸烟也会促进胃癌发生; 2、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腔内,可以对胃黏膜产生损害,导致食物容易发生亚硝酸化,从而使胃黏膜发生癌变。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早期治疗; 3、胃的癌前病变: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都有可能导致胃黏膜的局部病变导致癌变; 4、遗传因素影响:对于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有胃部不适症状,一定要早期检查和诊断治疗,能达到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
    2023-08-02
  • 胃部良性肿瘤能治好吗(视频)

    胃部良性肿瘤能治好吗
    胃部良性肿瘤包括胃息肉、小腺瘤、平滑肌瘤等,经过积极的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确定胃部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时,需及时到医进行鉴别。 最主要、最直接的检查方式是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肉眼直接观察肿瘤的情况。必要时可进行组织活检,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测,可以较直观和准确的明确诊断,明确肿瘤属于良性还是恶性,有利于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2023-08-02
  • 直肠息肉手术痛不痛(视频)

    直肠息肉手术痛不痛
    直肠息肉手术一般情况下不会痛,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1cm的良性息肉,在胃镜下切除后,因创面较小,对病人影响较小,没有症状。直径>1cm的良性息肉,在切除后,病人可能会有不适症状,但症状较轻。如果息肉较大,在切除过程中创面较大,病人会出现疼痛。 所以,对于胃息肉手术后出现疼痛的病人,要根据手术特点进行密切观察,以避免产生并发症而影响病人顺利愈合。需观察疼痛特点。如疼的时间较短,可通过休息、改善饮食好转。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进行性加重,通过生活、饮食调节不能缓解,应考虑是否有并发症,及时到医院就诊。
    2023-08-02
  • 腹部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吗(视频)

    腹部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吗
    腹部超声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较为重要,因为部分项目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如胆囊、胰腺、胃、幽门、十二指肠等。进食后由于胃内食物遮挡或气体干扰,可能会导致胃内病变漏诊,如导致胃息肉、间质瘤、胃溃疡、胃癌等病变漏诊,因此检查前需要保持空腹。此外,检查时使用专用的胃肠充盈造影剂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进食以后会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排出,胆囊呈现空瘪的状态,可以导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等的漏诊。因此,为了让检查尽可能准确,在检查胆囊、胰腺、胃、幽门、十二指肠等器官时需要空腹。一般新生儿需要空腹2-3个小时左右,婴幼儿需要空腹4个小时左右,大龄儿童需要空腹6-8个小时左右,成人需要空腹8个小时以上。在紧急情况下,特别是急腹症时,可以不空腹。
    2023-08-03
  • 胃癌怎么早期发现(视频)

    胃癌怎么早期发现
    胃癌的发生不是由正常细胞瞬间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再发展为肠上皮化生直至异型增生,再到胃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具有胃癌家族史、HPV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需要定期检查肿瘤标志物、胃镜及CT,从而早期发现胃癌。 若患者出现心烦、饮食不佳、消瘦、胃痛、黑便、呕吐、贫血等症状也需要警惕胃癌的发生,及早就诊,早做检查,如胃镜、钡餐等,行早期治疗,无症状人群定期体检也可早期发现胃癌。
    2023-08-03
  • 胃息肉的症状及治疗(音频)

    胃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讲解医师:刘加宁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宿迁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胃息肉是因为胃黏膜的局限隆起引起的增生性改变,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胃息肉一般不引起上腹部表现,也有部分病人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上腹部疼痛等非典型表现。一般情况下,发现胃息肉可以在内镜下治疗,较小的息肉也就是直径在0.5cm以下,可以采取氩离子束凝固术。如果在0.5-1cm之间,这时候可以采取胃镜下胃息肉黏膜切除术。如果息肉大于2cm,可以采取胃镜下的黏膜剥离术治疗息肉。无论是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观察有无息肉再生。
  • 胃息肉怎么治疗(音频)

    胃息肉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田亚坤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的。胃息肉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多是在胃镜检查、钡餐手术时偶然发现。分为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癌变率较高,被称为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只有0.4%左右。增生性息肉是由于胃内感染、损伤引起的反应,多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在治疗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HP。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首选内镜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