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胃角腺癌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胃角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胃角腺癌即发生于胃角部位的腺癌,属与胃癌的一种,其发病具有地域性特征和遗传易感性,如我国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高发。与人们长期食用腌制、熏制烧烤的食品有关,吸烟者比不吸烟人群胃癌发病率高。另外,胃角腺癌还与Hp有关,因Hp可使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进而诱发癌症。部分胃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亦有可能转变为癌。
    2023-07-30
  • 胃炎如何治疗(视频)

    胃炎如何治疗
    胃炎的治疗包括有: 1、注意饮食:去除危害因素为主,如喜欢进食辛辣、刺激、坚硬、粗糙、油炸、熏制的、腌制的食物; 2、药物治疗: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改善症状的药物; 3、内镜下治疗:有癌变趋势的黏膜病变或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激光治疗等。
    2023-07-31
  • 肠胃良性病变能治好吗(视频)

    肠胃良性病变能治好吗
    肠、胃的良性病变可以治愈,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来源于上皮息肉、腺瘤,或来源于间叶,最常见的平滑肌瘤等。在早期无症状,患者在体检的时会发现有胃息肉,有肠息肉,通过内镜下的局部治疗,就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胃肠道良性病变,有一部分是有可能发生恶变的,如除了血管瘤以外,还有平滑肌瘤、纤维瘤等。如果在每年体检时逐渐增大,这时要高度关注,患者需要在内镜下及早治疗,以免发生恶变。
    2023-07-31
  •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视频)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
    胃反复不舒服不一定是胃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胃反复不舒服通常可以见于以下情况:一、非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二、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胃癌的可能性:1、年龄较大,超过45岁;2、有胃癌家族史,比如父母有患胃癌的;3、有癌前的疾病,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粗大皱襞症,或者有胃手术历史等;4、有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几十年不进行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胃癌;5、有胃黏膜的癌前病变,比如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没有积极控制;6、除胃不舒服外,还有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大便潜血阳性等,均要注意是否为胃癌。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才能明确是否为胃癌。
    2023-07-31
  • 胃癌的高危人群(视频)

    胃癌的高危人群
    胃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反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 2、具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果父母患有胃癌,子女也是胃癌的概率增加; 3、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食用泡菜以及烤肉等食物,或吃饭不规律均可能引发胃癌; 4、患有慢性胃炎或慢性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人群; 5、有胃的癌前病变的人群:如胃部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 6、患有胃息肉的人群。
    2023-07-31
  • 胃癌手术后都检查什么项目(视频)

    胃癌手术后都检查什么项目
    胃癌术后检查是按照肿瘤常规进行复查,术后2年内要求患者2-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患者一般情况; 2、完善胃镜检查,尤其患者术前有胃息肉等,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3、全腹CT加肺部CT,观察术后胃周围淋巴结、腹腔内其它器官是否出现转移或种植现象; 4、晚期患者可能还要监测脑或骨骼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现象,因为胃癌患者容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有时还监测患者大便,询问患者饮食、腹部体征。 如果进行全胃切除,由于铁剂和叶酸吸收基本都在胃,因此患者容易术后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需要监测患者是否有小细胞性缺铁性贫血,提醒患者补充叶酸和铁剂。
    2023-07-31
  • 肠息肉几乎每个人都有吗(视频)

    肠息肉几乎每个人都有吗
    肠道息肉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发生率较高,约有半数左右的人群,一生中可能出现息肉。包括胃息肉、肠息肉,消化道的息肉需要提高警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去参考。具体如下:1、息肉大小:通常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临床上面超过0.5cm,建议尽早在结肠镜下面切除,此外息肉的基底部如果是宽基,建议尽早切除掉,也是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建议由专业的大夫,判断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处理;2、息肉性状: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通常腺瘤型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如果发生癌变,就变成腺癌。
    2023-08-01
  • 胃窦息肉要切除吗(视频)

    胃窦息肉要切除吗
    胃窦息肉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患者关心的是息肉会不会恶性变。对于息肉是否要切除要分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1、增生性息肉:一般都是炎症引起,不会发生恶变,可不用切除; 2、腺瘤样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非常高,可能高达30%。对于腺瘤样息肉医生主张切除。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样息肉。所以内镜医生在早期通过活检,在胃息肉上夹很小的组织送到病理科放大观察。现在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将内镜放大到80倍,不做活检,从镜像就可以诊断息肉的性质,判断是否可以做息肉切除。
    2023-08-01
  • 胃里长息肉有什么症状(视频)

    胃里长息肉有什么症状
    胃息肉的主要症状与原发病变有关,具体如下: 1、慢性胃炎引起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腹胀; 2、若胃息肉伴有出血,患者可出现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呕血; 3、贲门息肉较大时可以引起吞咽时存在哽咽感或者无法吞咽。 对于胃息肉主要根据病理治疗,腺瘤性息肉需要及时处理,可于内镜下切除、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慢性炎症引起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并治疗原发病;质子泵受体抑制剂引起的息肉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2023-08-01
  • 胃息肉怎么办(视频)

    胃息肉怎么办
    在处理胃息肉的时候,先要了解胃息肉形成的原因。现在胃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些研究认为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关。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胃息肉,内科医生也常规会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控制,部分病人的胃息肉可以好转。 胃息肉也有可能和胃黏膜的损伤有关系,因为胃是接收食物的地方,部分粗糙的食物,比如玉米或者比较烫、辣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在这些损伤的基础上可能会形成小的息肉。胃虚弱的病人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要吃熟的、烂的食物,或者在吞咽之前进行仔细的咀嚼。 对于明确形成的息肉,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进行处理。如果息肉大于2cm,尤其是宽基底的息肉大于2cm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进行胃的局部切除来治疗胃息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