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什么是胃底腺息肉(视频)

    什么是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一般多发于女性,主要是胃底腺上皮增生,其含有正常的腺细胞。一般胃底腺息肉为多发性,且息肉较小,通常数量<10个,偶尔>50个,大小在0.1-0.5cm。散发的胃底腺息肉恶变率极低,随访观察即可,也可以做内镜下的治疗。如果息肉较小且数量很少,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直接活检钳除即可,反之可以采用氩气烧灼治疗。 胃底腺息肉通常很少>1cm,如果发现>1cm的息肉,需要内镜下完全切除,然后送病理检查。如果是年轻患者,息肉>1cm,并且数量>20个,需要考虑是否与家族性的腺瘤性息肉病相关。因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的胃底腺息肉存在恶变倾向,患者除了要切除胃内的息肉外,还建议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确认患者结肠内是否也存在息肉,如果存在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0.3cm要紧吗(视频)

    胃息肉0.3cm要紧吗
    通常0.3cm的胃息肉一般为良性息肉,而且没有任何症状,随访观察即可。同时也可在胃镜检查时直接钳除,并且钳除后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结果回报是胃底腺息肉,因其恶变率极低,所以无需处理。如果病理检查回报为腺瘤性息肉,则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常见0.3cm的息肉,一般都是多发的增生性息肉,目前研究可能和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中药相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以上因素的影响,避免其生长。
    2023-08-01
  • 胃为什么会长息肉(视频)

    胃为什么会长息肉
    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都是通过胃镜检查意外发现。胃息肉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常见的胃息肉有胃的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对于常见的息肉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增生性息肉有关; 2、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如奥美拉唑等,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与胃底腺息肉的生长有关; 3、息肉与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年轻人发生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几率较大,老年人发生腺瘤性息肉几率较大; 4、慢性炎症,比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或者胆汁反流性胃炎,也与息肉生长相关; 5、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6、与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
    2023-08-01
  •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
    发现胃息肉以后,首先要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如果是胃底腺息肉,则无需担忧,因为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不存在恶变倾向,随访观察即可。如果患者比较担心,也可以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息肉较小且数量较少,可以直接进行内镜下的活检钳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或氩气烧灼治疗,并定期随访,定期复查。一般胃底腺息肉不会>1cm,如果发现>1cm的息肉,需要完全切除随后送病理检查。如果患者结肠镜检查,发现存在多发性的腺瘤性息肉,因其存在癌变的可能,所以需要完全切除,并进行严密的随访观察。
    2023-08-01
  • 胃息肉会癌变吗(视频)

    胃息肉会癌变吗
    胃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与其生长部位无关,主要与病理类型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其恶变潜能也不同。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没有恶变潜能,增生性息肉的恶变率也非常低。如果胃息肉为腺瘤性息肉,则存在恶变潜能,其为癌前病变。 此外,胃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也与其大小有关,息肉越大则恶变的可能性越高。胃镜检查无法确定息肉的病理类型,只能通过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如果病理结果回报是腺瘤性息肉,小的息肉可以通过高频电切除,较大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以及黏膜剥离术完全切除。通常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切除,并且创面比较小、恢复比较快,可以完全治愈。
    2023-08-01
  •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胃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还需关注大便颜色的改变。因为息肉切除术后的胃内有创面,需要禁止饮食,避免食物影响创面的愈合。如果息肉比较大,创面比较多,需要予以相应的治疗,比如使用抑酸剂以及黏膜保护剂。 息肉切除术后的禁食时间一般在24小时,随后经过的2-3天的流食、半流食,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禁食辛辣刺激性、质硬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创面的愈合。此外不可剧烈运动,息肉切除术后的第一天需卧床休息,随后可以缓慢地运动。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出现持续性发黑,需警惕是否出现创面出血,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2023-08-01
  • 做完胃息肉手术多长时间复查一次(视频)

    做完胃息肉手术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做完胃息肉手术,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一般胃息肉切除手术是在胃镜下进行操作,胃镜切除息肉之后要将息肉组织送病理,明确息肉的性质。如果是良性息肉,就不需要进一步处理,让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胃镜,看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胃息肉切除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术,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胃息肉都有恶变的可能。一旦明确是恶性息肉,也就是胃癌,需要进一步手术,彻底根治肿瘤。如果是良性息肉,也不能没有后续治疗,应该每半年或者每一年复查一次胃镜。大部分患者的胃息肉有复发、多发生长的倾向,有的患者胃腔内甚至可以长上百个息肉。在这种情况下,切除之后也容易再生长,因此过半年一定要再复查胃镜。
    2023-08-01
  • 胃息肉比较多怎么治疗(视频)

    胃息肉比较多怎么治疗
    有些患者做胃镜会发现胃内有多发的息肉,建议在胃镜下对胃息肉进行彻底切除,送病理。胃内的每个息肉都有癌变的可能性,只有把它完整切除、送病理,才能够明确息肉的性质。如果是良性息肉,不需要进一步干预,只需要听从消化内科医生的意见,每一年或者每半年复查胃镜,看看是否有复发的迹象。如果切除下来的息肉做病理化验,考虑是恶性息肉,需要到胃肠外科,由医生对肿瘤进行评估和分析,进一步行手术治疗及辅助的放化疗治疗。因此对胃部的息肉不能够放松警惕,往往需要内镜下对所有的息肉进行彻底清除,明确每一个息肉的性质。即使是良性息肉也需要定期复查,看看是否有复发的息肉。
    2023-08-01
  • 胃息肉会引起胃疼吗(视频)

    胃息肉会引起胃疼吗
    多数胃息肉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有症状患者常见消化不良,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和贫血。胃息肉患者出现胃疼大多伴随慢性胃炎或糜烂,可以口服铝碳酸镁片、消化酶等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出现改善。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局限性并向胃腔内突出的病变。胃息肉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做胃镜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胃息肉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增生性息肉的高危因素,根除后部分胃息肉可以自行消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即拉唑类抑酸药,与胃底腺息肉发生密切相关。 胃息肉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最常见,几乎不会发生恶变;增生性息肉极少发生恶变;只有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
    2023-08-01
  • 胃长息肉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胃长息肉的原因是什么
    胃息肉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外来刺激等攻击因子破坏引起。吸烟、饮酒、饮食缺乏节制、饮食不规律,或长期进食冷、硬、辛辣、腌制等食物,均可造成胃黏膜损害。长期工作劳累、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凝药等,与形成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胃息肉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局限性并向胃腔内突出的病变,息肉是否发生癌变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胃息肉病理类型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不会发生恶变;而胃底腺息肉最为常见,也几乎不会发生恶变;只有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
    2023-08-01